中國共產黨何以保持恒久韌性
發布日期🧑🏿🦰:2018-10-10
來源🩹:《學習時報》
核心閱讀
中國共產黨爬坡過坎🤸🏻♀️、克難攻堅,但始終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其奧秘主要在於其韌性:歷經內外壓力而仍能持續生存、生長並走向成熟,對外能及時適應瞬息萬變的客觀形勢,對內能克服自身懈怠、自滿等不良狀態,具有強大的彈性💅🏿、抗逆力、復原力。
所謂韌性🤸🏻♀️,原初指的是物體受到外力沖擊時變形但不易折斷的屬性,後引申為事物具有頑強持久的精神👨👩👦👦。中國共產黨成立97年來,爬坡過坎、克難攻堅👶🏿,但始終持守初心勇往前行👨🏼🎨,其奧秘主要在於其韌性🚇:歷經內外壓力而仍能持續生存𓀅📶、生長並走向成熟🔮,對外能及時適應瞬息萬變的客觀情勢🔹,對內能克服自身懈怠⛰、自滿、自足等不良狀態🏌🏽♂️,具有強大的彈性、抗逆力🧚🏿♀️、復原力🧚🏻。時間維度的持續性和空間維度的相對恒穩性是衡量韌性的核心指標。概言之,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保持韌性,主要原因在於崇高的信仰信念支撐、一以貫之的強烈的憂患意識👢、不斷進行自我革命的勇氣🥴🤸🏿♂️、勤於學習善於學習的本領以及超強的凝聚人民及社會共識的能力等方面⚪️🐿。
崇高的信仰信念支撐
信仰信念的執著和堅定是中國共產黨保持韌性的內在精神支撐。“萬物得其本者生”“本根不搖,則枝葉茂榮”👳🏻♂️。對馬克思主義的虔誠而執著的崇高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至信而深厚的堅定信念🐥,是中國共產黨的本和根🧧,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支撐🧖🏽♂️,是煉就“金剛不壞之身”而保持韌性的重要法寶。在中國共產黨97年的奮鬥歷程中,一代代共產黨人不惜流血犧牲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幸福🤞🏻🧑🏽,靠的不是物質上的“營養品”而是精神上“鈣”的支撐🧗🏿♀️。有了精神上“鈣”的支撐🧜🏻♂️,就能心胸寬闊🧘🏿、眼界高遠,就能在逆境、困境甚至險境時不沉淪🙎🏻♀️、不搖擺而保持韌性。實踐表明,做到信仰和信念的篤定、篤行🕐,什麽力量也很難撼動,正所謂“土能濁河🎙,而不能濁海;風能拔木🌁,而不能拔山”。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這樣一個重要論斷:思想上松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
一以貫之的憂患意識
世界上最可怕的敵人往往不是“他者”而是自己本身🧏🏻👩🏼⚖️。中國共產黨在民族的苦難中誕育,在革命中成長,在建設、改革浪潮中成熟。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在危機中求生存、在逆境中求發展的歷史教科書。憂患意識是使中國共產黨保持韌性的重要主觀要件,其意義在於:因為平常之時的居安思危🤶🏿🚵🏼♂️、未雨綢繆而能防微杜漸🫱、有備無患,從而能根深葉茂而不斷長成參天大樹🦸。
在現代社會,風險與人們如影隨形。如果缺乏風險意識和危機感,就會喪失前行的動力和壓力,最終因難以應對困境而付出慘痛代價👨🦱。中國共產黨始終傳承“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古訓,懷抱“愈大愈懼🏌🏻♂️,愈強愈恐”的心態,秉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不斷克服面臨的“四種危險”和“四大考驗”🖐🏼,強調凡事從最壞處準備,力爭不出現重大風險或在出現重大風險時扛得住、過得去。
不斷自我革命的勇氣
勇於並善於進行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保持韌性的一個重要原因,其價值在於🛌🏼:能靠自身的免疫力清除侵入肌體的病毒,能拿起手術刀刮骨療毒、祛病療傷🎅🏼,從而保持肌體的純潔和先進👈🏽。這種自我革命的勇氣、魄力和能力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世界上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
實際上,任何一個組織在其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困局👊🏼、遇碰挫折,關鍵在於如何從危中尋機以擺脫困境🧋。有問題、有困境不可怕,可怕的是諱疾忌醫不敢直面問題,可怕的是在困境面前束手無策,可怕的是雖然在一段時期解決了問題,但虎頭蛇尾而導致已初步解決的問題故態復發陷入“耕怠者無獲”的境遇🆕🕘。貪汙腐敗是一些政黨喪失韌性的重要症結。各種消極腐敗現象是人民群眾最痛恨的🥃🥳,對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最具殺傷力🤸🏽。無論在民主革命時期🦀,抑或在社會主義建設🧸、改革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定不移懲治腐敗使自身肌體保持健康的良性運行狀態而具有韌性。綜觀世界各國政黨,真正像中國共產黨這樣能始終如一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並敢於向體內病竈“開刀”的,可以說少之又少。
勤於學習善於學習的本領
一個人、一個組織要能及時適應外部環境的變遷而具有恒久的韌性🐔,學習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和內生機製。不學習或不善於學習,就會被環境和時代所淘汰。重學習並善學習⇢,是中國共產黨保持韌性的獨特氣質和品格,其價值在於為黨的事業發展提供了能力補給和源源不斷的新鮮能量↪️。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中國共產黨正是通過學習而不斷由小變大😞、由弱變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從而使自身的韌性不斷得以鞏固、強化和更新。
中國共產黨註重通過學習提升自身革命能力、執政能力,有以下幾個特點👨🏼😁:其一,註重理論聯系實際、學習與運用結合。中國共產黨認為,不能為了學習而學習,力戒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有明確的問題意識和現實針對性,是奔著解決問題的路徑而去的,學習的根本目的在於運用🧘♂️,即運用所學的理論解決中國的具體現實難題,因而“也會變成物質力量”。其二⟹,註重領導帶頭、示範。無論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和改革時期,中國共產黨都始終註重學習。許多黨的領袖都以身作則帶頭學習,並留下了不少光輝的理論著述,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寶貴成果👩🏿⚕️。其三,把學習視作一種政治責任🧛🏼。中國共產黨人的先進性體現在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通過學習克服“本領恐慌”👳🏼♂️。學習不僅僅是個人成長進步的事,更是組織發展、政黨發展、國家發展的內在需要🙈👴🏻。因此,從中央到縣都創立了黨校,定期不定期通過組織調訓等形式對幹部進行教育培訓。學習使得中國共產黨的韌性得以建構並不斷維續。
超強的凝聚人民及社會共識的能力
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推動社會變遷🤹🏿♀️、社會革命的決定性力量。為什麽人的問題🧛🏻♀️,是檢驗一個政黨之本真屬性的試金石👐🏽。這種超強的凝聚人民及社會共識的能力對中國共產黨韌性的深刻價值在於🦧🌚:人民群眾是中國共產黨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力量和智慧的源泉4️⃣,中國共產黨無論何時🕶、何地、何事純粹以人民利益為考慮問題的邏輯起點👩🏿🦰。這種能力💱,是中國共產黨保持韌性的堅實社會基石⚈。以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初心和使命的中國共產黨,除了人民的利益外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不謀私利才能謀人民之根本大利。正如毛澤東所說👩🏿🦱:“共產黨員是一種特別的人,他們完全不謀私利✝️,而只為民族與人民求福利。”
中國共產黨推動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偉大征程的價值基點一以貫之👷🏽、矢誌不移: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政治立場,永遠持守對人民的赤子之心。中國共產黨保持韌性的最基本的一條經驗是一刻不能脫離人民群眾,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鬥目標👺👲🏽,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並始終保持血肉聯系。
一個政黨要有韌性,還需要一定的社會認同基礎🤾🏻,需要具備凝聚內外共識的能力🧑,這也是其合法性基礎鞏固與否、正當性充足與否的重要標識。在多元基礎上尋求統一性,建構組織認同和社會認同🎅🏼,從而為實現既定目標同心同向地前行🧛🏿。如果一個政黨在內部形不成共識🤵🏽♂️,就會一盤散沙而缺乏凝聚力;如果在外部形不成共識,就會群龍無首而缺乏社會引領力🌼。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在不同時期有效凝聚共識,原因主要在於:其一,在各個歷史時期,都能基於對社會主要矛盾的科學判斷,提出凝聚最大共識的方針政策,從而為國家的發展指明方向。其二🌼,促推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情感、價值🐭、精神,傳承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7️⃣,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精神支撐,不僅屬於歷史🏋🏼,也屬於現代👨🏽🦲。中國共產黨一直以來註重加強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其三,開發協商民主資源🧑🏻。協商民主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政治創造,早在陜甘寧邊區就已開始建構並施行“三三製”這種協商民主形式🧑🔧。有不同意見是自然的、正常的🧙🏻♀️,在各方思想認識不統一時通過不同協商民主樣態找尋哪些可以“求同”🧝🏿♀️,哪些可以“存異”,哪些有望成為“最大公約數”🗑🧔🏽,有助於化異聚同🚓🧛♂️、增同減異🛝、多中求一,在分化中促推整合,在差異中建構共識。
中國共產黨的韌性有很多方面🧙♀️🦶,以上幾個方面只是其中比較重要的部分👩🏻⚕️。概括起來說,崇高的信仰信念支撐是價值基礎,從理念深處為保持韌性提供理想“航標”;一以貫之的強烈的憂患意識是思想基礎,從精神方面為保持韌性提供意念定力;不斷進行自我革命的勇氣確保了組織基礎,從組織維度為保持韌性提供人才資源;勤於學習善於學習的本領則從內在素質方面為保持韌性提供主體自覺;超強的凝聚人民及社會共識的能力提供了認同基礎及社會基礎,從意識形態建構方面為保持韌性提供思想要素,並從社會層面為增強韌性提供環境支持。這幾個方面缺一不可並協同發生作用,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保持韌性並永葆生機活力的奧秘所在。
編輯🤏🏼:張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