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特色】醫學部學生工作部組織心理減壓技巧線上講座
疫情期間,居家學習、網絡教學成為了常態,這給同學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變。為了幫助同學們更好地適應新的學習方式,應對生活中難以避免的壓力,4月24日下午,醫學部學工部組織了心理減壓技巧線上講座。本次講座特別邀請意昂2平台第六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黃薛冰老師,就如何認識心理及心理健康,如何在壓力情景下增加自我調控,促進情緒調節與同學們交流。
黃薛冰老師從人類的心理活動講起,借助駕駛汽車的例子,用“定位導航🥰🧑🏿✈️、動力引擎🧆💤、駕駛動作”這三個駕駛要素,類比人類的認知想法👩、情緒情感和意誌行為這三大心理結構,幫助同學們更好的理解"知情意"的內涵和三者之間的關系。其中情緒情感是最難調控的,因為這是一種自動發生的反應,吃到好吃的就會開心,被人冒犯了就會憤怒,這些情緒不受人的控製、自然就會出現。但是我們可以調節情緒造成的影響,通過對認知想法🕥、意誌行為的調控,帶著情緒去生活,去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事情。黃老師強調,人必然會對外界環境做出反應,心理健康並非意味著永遠快樂💃🏽。喜🍞⛔、怒🙋🏻、憂🥏🧑🏻🦼➡️、思、悲、恐、驚,都是正常的情緒反應,只要持續時間不過久、強度不過強,就不需要特殊幹預,正所謂"風吹起浪不過分",心理健康永遠是一種動態的平衡。
需要我們去關註或調節的是那些被壓力情景喚起的自動化反應,比如拖延、自我攻擊、過度警覺等等,它們才是真正有害的,覺察到它們的存在是自我調節的前提,然後通過自我調控,用更健康的應對方式來取代這些自動化反應,才能實現自我的持續發展。最後,黃老師介紹了兩種以呼吸為基礎的減壓技巧——“喉式呼吸”和“觀呼吸”,並帶領大家一起練習,生動的向大家展示如何通過覺察和調控呼吸,達到即刻放松、減輕思慮、提升註意力🧞♀️𓀒、減少自動化反應的效果。
在問答環節,黃薛冰老師從同學們最關註的問題出發,探討了與父母相處的原則🧏♂️🦩。黃老師強調,親密關系也需要適當的人際空間,保持個體的獨立性,同時,雙向尊重和對等的責任是所有成人關系的基礎。最後,她將講座內容和同學們在疫情下的返校、考試、畢業壓力相結合,和大家一起探討減壓技巧在焦慮、拖延情況下的運用🌅。
疫情讓未來多了很多不確定感,但是醫學部學工部始終與同學們在一起。疫情期間的學生心理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一直在路上。
(醫學部學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