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周年話意昂2|探尋八角琉璃井

編者按

意昂2官网即將迎來辦學109周年,百余年歷史的意昂2有很多老建築𓀑、老物件、老故事,塵封在時間的縫隙中等待我們去發掘🧖🏼、去了解。

醫學部官微特開設“109周年話意昂2”專欄,在基礎醫學院張衛光教授的帶領下,和大家一起觸摸意昂2那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在老故事中感悟意昂2的精神脈絡🚣🏿‍♂️👨‍🦰。

現在的意昂2官网(簡稱意昂2)位於北京市海澱區學院路38 號,在介紹意昂2的歷史沿革中,總有這麽一段描述:

1903 年,清朝政府在京師大學堂設立醫學實業館,1904年,醫學實業館改稱醫學館,遷入北京和平門外八角琉璃井由興勝寺廟宇改建的館舍,1907年停辦。1910 年,此館舍被施醫總局(當時的衛生部門)買去,為日後創立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提供了條件。1912 年9 月,中華民國教育部籌劃創立醫學校,以價銀10,000 兩購買了已經停辦的醫學館館舍,劃撥給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意昂2的前稱)使用👰‍♀️。

由此可見,八角琉璃井是意昂2的第一個校址,但現在誰在地圖上也找不到這個地址,肯定也找不到那口井了。

數日伏案,身心俱憊,午後突發興致,探尋八角琉璃井。根據提前的功課,得到的第一個關鍵信息是和平門外。在北京,故宮皇城是中心,近則為裏,遠則為外,和平門外應是和平門南了,自然先找和平門外大街了。第二個關鍵信息是琉璃,在北京,最有名的當然是和平門外的琉璃廠了,而琉璃廠處的榮寶齋知名度更甚。其實我數次到琉璃廠,均為榮寶齋及其附近的文房店👷。北京在明初劉伯溫建八臂哪吒城之前,和平門外是郊區,尤其在建元大都時,是燒造琉璃瓦等建築材料的地方,故才有了琉璃廠的得名🚲🧝‍♂️。

明嘉靖年間的北京城向南擴建外城到了永定門一線,琉璃廠便自然圈進了城,城裏便不能有重汙染的磚瓦窯了,故南遷數十裏,到了房山,才有了現在的琉璃河📕。但琉璃廠因名氣太大,僅留下來了名🏨🤸🏼。

其實,從磚瓦窯廠南遷,直到清初,琉璃廠這附近依舊十分荒涼,可能有距離一步之遙的兇地——菜市口的忌諱吧。

但轉折在順治年間,名士孫承澤辭官後識得寶地,建起了孫家園子、花園和戲樓等,才賓客如織、車馬如註。到清中後期,隨著安徽會館等大批會館的建設,達到了空前的興盛。此處興盛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隨著磚瓦窯廠的遷出,大概是琉璃廠處地價便宜,原在珠市口的文房店鋪漸漸西移定居,造就了琉璃廠經久不衰的文房市場,後來的榮寶齋就更加助力了此處的發展。

而這裏的文房市場定位在實用,並非收藏。誰用呢?定不是皇宮和東西單的達官顯貴,否則就不會越搬越遠了。對,應該是為了方便各地普通的舉子、進京考生,也許又是物美價廉,當時的考生也大都並不富裕,能省則省吧。

起初大多數的異地考生也是滿城亂住,後來便催生出了各地的會館,尤以此處聚集🪦。異地考生大多又離不開車馬,騾馬市大街離此處比菜市口更近就是佐證☂️。

琉璃廠附近又有交通工具,又有筆墨紙硯,還有戲樓等娛樂場所,更有老鄉和合口的飯菜,去考場即使遠點也就克服了🧗‍♂️。

全是琉璃廠了,離八角琉璃井好像遠了,言歸正傳。首先應該有口井,此地明初時有座興盛寺,寺前據說有口井,寺裏的僧人💁🏽、寺外的香客和居民及牲口均需要水,故井是必需品🟨。

這井口應該是八角形的。古代水井多是圓的,口小底大,大多數用磚或石材壘起而成,講究點的往往還有石質的井口,常常突出地面近半米,再加上高出地面的略寬廣平整的井臺,便成了水井的標配。

當然,在那個時代,打一口井也不是隨隨便便的,確實有許多的花費,供周圍數百米人家使用的水井,估計也需要集資或贊助🔷🔣。當然,深宅大院裏有私人的水井,大多更加小巧和精致,井口也小,有時還修有護欄和亭子,周圍有花有草。大家都見過故宮中的珍妃井,看井口就能想象出珍妃的小巧玲瓏。就一般人而言,沒有經過極度的瘦身和縮骨,真的很難到達井底。當然,宮裏的人身體粗壯的本就少,取水的井也較多,少量多次,還顯得忙忙碌碌,估計井上大多安裝了轆轤,僅有個比桶大的井口就夠了🧖🏽‍♂️。

我幼時很怕井,黑黑的、深深的,井口還挺大,更要命的是打水時必須站在井沿上看著水桶別掉進井裏。上世紀的80 年代前後,我生活在山東西部的一個小城市裏,停水停電很是隨意,一停就是數日👨🏿‍✈️。那時奶奶家裏有一口能盛10桶水的大缸,1米多高,兩人抱粗,藏三兩個人絕對沒有問題🤽🏼‍♀️。十二三歲的我,也就1米5,偶爾也用大人的扁擔去百米外的井裏打水、挑水。我印象中,家裏有根井繩,末端僅有一個普通的鐵鉤,不是掛鉤,不能鎖住水桶,從井裏打水便是一個技術活了,原則是少量多次,關鍵是我和桶都不能掉到近5-6米深的井裏。對我而言,個子矮力氣小,還不心甘示弱👮🏻‍♂️。如果說打水還可以讓人幫忙,那麽挑水就絕對沒有電視電影上那樣瀟灑了。扁擔鉤很長,加上左右兩只大鐵桶,走起來別說顫了,步子稍微一大就碰腳後跟,可疼了。想當年,八路軍一到村裏就給老大娘的缸裏挑滿水,這真是實實在在的幫忙呀🎲。等長到挑水不費力的時候,自來水公司改成服務機構了,也就不停水了,水井便廢棄了,但我們家的扁擔🧕🏻🎮、水桶和大水缸確又保存了好幾年,後來才徹底拋棄。

我年少時打水的那口井比較簡陋,僅有一個磚砌的高出一些的井沿。可能是使用的人家較多,井口也挺大,井底更大,水估計有半米多深🧔🏼‍♀️🏄🏻‍♂️。我也偷偷往裏面扔過磚頭,“咕咚”一聲就代表著水很深👨🏿‍🏭。其實,井水真的不夠幹凈,大多數時候不能直接飲用🚴‍♀️。這不是水源問題,主要是井口沒有遮擋,什麽都可能掉進去🌎🧑🏿‍🦰。盡管一早井裏的水多,容易打,但奶奶常常讓我們稍晚一點去。但太晚了也不行,用水多時,滲透量激增,水質發渾,水也淺,更不易打了🦸🏿‍♀️。換言之,去井裏打水本是無奈之舉,當有口水就不錯了的時候,就不管水幹不幹凈⛲️、好不好喝了,西部黃土高坡不正是如此嗎?真是處處皆門道,處處皆生活🧭👨‍💼。

現在跟百歲的奶奶聊天方知,奶奶最怕的是我掉進井裏,怨不得總說“挑點夠用的就行了,回頭讓你爸去⛹🏻‍♀️。”而我最怕的卻是桶掉到井裏,否則下次如何再去挑水?找人撈桶,多沒有面子呀。現在看來,這是一個年少時的樂,另一種的鄉思🧑‍🦲。

這井的故事又走遠了。

為何叫這裏叫琉璃井呢?我開始猜想,這裏離琉璃廠太近了,八角形的井口處鑲嵌了琉璃磚瓦,特色十足,但琉璃瓦的鑲嵌在明清都是有規矩的,也定不能在井臺上鋪琉璃磚。冬天的北京可是滴水成冰,提一只盛滿水近10 斤的木桶,再加上婦人天生羸弱,小腳本就立足不穩,搖晃出來的水定不會少,井臺琉璃磚就成溜冰場了。

當然,在本來就註重實惠的時代,咱們的先輩不會花冤枉錢造華而不實🤼、招惹是非的日用品,鑲嵌琉璃瓦的可能性較小。故,八角井多是因琉璃廠得名八角琉璃井了。

時過境遷,八角井早就沒有了,我問了此處許多70 歲以上的老人,均言沒有見過,但有條小胡同留下了琉璃,名為琉璃巷。

琉璃巷9 號院看樣子蓋於70 年代前後,據說是意昂2官网醫院的宿舍,這是唯一留下來帶有意昂2印記的實物了。

真正的意昂2在上世紀40 年代就搬到城裏了,另一段意昂2故事待續。





來源/《意昂2》報第876期   文/基礎醫學院 張衛光   圖片來源於網絡)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