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人愛科普】兒童感染“奧密克戎”,怎麽辦?
兒童感染“奧密克戎”,病情會不會特別重?
最近疫情起伏變化,周圍新增了不少“大陽人” “小陽人”,這幾天網上也經常看到“發熱門診爆滿”🤔、“退熱藥感冒藥賣斷貨”等消息。病毒很狡猾,看不見摸不著,防不勝防。雖說新冠病毒幾經變異,毒力已經大大降低,但是聽到或看到孩子在感染新冠病毒“奧密克戎”初期高熱不退的情況,爸爸媽媽們就有些惴惴不安。成人身強力壯,感染了就像得一次感冒,一周左右就好,那萬一孩子感染,病情會不會特別重呢?讓我們看看世界範圍內,感染“奧密克戎”(Omicron)的兒童會是什麽樣的,心裏就有底兒了。
什麽是奧密克戎?
自從2020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冠大流行以來,新冠病毒SARS-Cov-2從Alpha、Beta、Gamma✴️🚴♀️、Delta➕、Omicron不斷演化。
2019~2020年Alpha(阿爾發)
2021年Delta(德爾塔)
2021~2022年Omicron(奧密克戎)
2021年11月南非向世衛組織報告了名為B.1.1.529的病毒變種,世衛組織給了這個變種一個名字,叫Omicron,漢語翻譯為“奧密克戎”🟡。也就是說,“奧密克戎”是新冠病毒變異毒株B.1.1.529變種的代號。根據官方數據統計,本輪疫情多以BA.5.2與BF.7“奧密克戎”變異株為主✮。
“奧密克戎”有什麽致病特點?
與新冠病毒之前的幾個變種相比,“奧密克戎”最大的特點是主要影響上呼吸道,很少影響下呼吸道。
呼吸道示意圖
為什麽會這樣呢?科學家在動物實驗中發現,新冠病毒要進入下呼吸道肺組織細胞,需要一種特殊蛋白輔因子的幫助,上呼吸道缺乏這種蛋白輔因子,下呼吸道這種蛋白輔因子比較多,所以之前幾代新冠病毒感染,往往容易引起較重的肺炎。
病毒進化到“奧密克戎”之後,情況不同了⏮。它表面上的標誌蛋白發生改變,改頭換面之後,下呼吸道肺組織裏的蛋白輔因子就認不出病毒了,病毒也就難以侵犯肺部。而且“奧密克戎”在肺組織的復製速度比Delta毒株慢10倍,它在上呼吸道待了幾天,就被免疫系統驅逐出去了,因此感染“奧密克戎”患肺炎的不多,多表現為上呼吸道感染。
雖然“奧密克戎”致病力較弱,感染後病情較輕,但它也有第二個特點,就是復製得超級快↩️🤰🏼。體外研究發現它在鼻腔和氣管黏膜組織上復製的速度,甚至可以達到之前Delta毒株的70倍,所以也造成了它傳播特別快✍🏿⬅️、潛伏期特別短(平均3天)、病毒載量高、疫情播散迅速難以控製等特點🩶🖐🏽。
兒童感染“奧密克戎”會是什麽樣?
國內 廣州
先看看國內廣州的情況🙍♂️。本輪疫情中,廣州本土陽性感染者已將近20萬例🥯。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徐翼指出:感染奧密克戎毒株兒童病例臨床症狀較輕,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流涕、乏力🧒🙍🏽♀️、腹瀉、嘔吐,或無症狀。發燒的熱程較短,3~5天就能夠恢復🎧👨🏻🦯。兒童病例發展成肺炎或重症、危重症的比例也比成人低。
如果整個人群的感染率增加,是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醫療資源擠兌”,在相對集中的時間內,感染住院人數會明顯增加,但根據中國國家疾控中心統計,因新冠住院的病人中,10歲以下的兒童占比<1%,也就是說,兒童患者病情相對較輕,大多經過對症治療即可痊愈🤽♂️。
世界 南非、美國
接下來看看世界範圍內兒童感染“奧密克戎”的情況💅。南非報道兒童感染後常見的症狀依次為:發熱(61%)、咳嗽(57%)、氣促(31%)、嘔吐(26%)🤛🏻、腹瀉(25%)🔙。住院患兒中,需要吸氧的約20%,平均住院時間僅3.2天,平均年齡是4.2歲,3歲以下是主要的感染人群。沒有因為“奧密克戎”感染直接導致的兒童死亡病例🕵🏻♂️。
南非報道中的常見症狀比例
美國數據也表明,雖然在流行時期兒童住院人數有所增加,5歲以下、5~11歲、12~17歲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兒童,感染“奧密克戎”後,普遍症狀較輕,住院率、重症率明顯低於之前的毒株,住院時間短,出院快🏊。
小嬰兒也會感染“奧密克戎”,他們感染了會特別重嗎?也不見得。有學者統計了55名<3個月的小嬰兒感染病例,其中有45例住院,平均住院時間僅2天,主要住院原因是發熱和呼吸道症狀,需要吸氧治療的不到10%😱。
再看看筆者最近線下和線上接診兒童感染“奧密克戎”的情況。
從筆者接診的患者看,患兒表現不一,有的孩子發熱不重,對生活影響不大,有的孩子卻高熱持續不退,初期食欲明顯減退,還會表現為乏力🔹👨👨👦👦、咽痛、咳嗽🧟♀️、嘔吐、腹瀉、腹痛等🧑🏿🎓。由於很多家長現在不願意來醫院就診,目前來發熱門診就診的新冠感染患兒多為3歲尤其是1歲以下兒童,最小的新生兒也是被母親感染後水平傳播給孩子,孩子持續高熱不退,由於越小的孩子受到發熱尤其是高熱的影響越大,而且多不推薦給3月-4月齡以下寶寶應用退熱藥物,因此,家長特別焦急。
就接診的1歲以下患兒來看,這些孩子多數吃奶尚可(約為平常奶量的2/3),咳嗽、鼻塞等症狀並不太影響孩子的睡眠,推薦進行恰當的物理降溫後,絕大多數孩子能在初始發熱的48-72小時左右體溫降至正常。個別患兒會表現為喉炎、熱性驚厥等相對嚴重的情況。由於目前線上診療的可及性,大年齡孩子多數選擇了線上就醫,也同樣會有高熱不退的表現,高熱一般持續24小時-72小時不等➔。
及時接種疫苗,保持社交距離
多通風、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
營養均衡🫱⚗️、適當飲水
由上可見,“奧密克戎”其實沒那麽可怕,它雖然傳染性強,也會讓孩子們表現為持續不退的高熱情況,但總體致病力弱,症狀主要表現在上呼吸道,恢復得還是比較快,多數在開始發熱後的72小時內體溫降至正常,後續會出現咳嗽等表現,但咳嗽多不會影響患兒的生活。疫情當前,雖然孩子高熱不退時讓父母萬分焦慮,但從整個患病群體和個體角度看,爸爸媽媽們可以不必過度恐慌和焦慮,放平心態,陪伴孩子們度過最初的1-3天時間。
那我們難道就徹底“躺平”,等著孩子變成“小陽人”嗎?當然不是,從國內外兒童病例的發病情況來看,兒童感染新冠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家庭聚集性發病占比高。目前資料顯示,這一比例高達90%以上🧎🏻♀️🐿。因此,提醒包括父母在內的家庭成員一定要應接盡接新冠疫苗,給孩子築牢避免感染新冠的“防火墻”,同時也盡可能按照政策要求給孩子接種新冠疫苗👩🏽🦲🧑🏻🍳。其次就是老生常談的那幾句:保持社交距離、多通風、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均衡營養、適當飲水💆🏻♀️。
兒童感染“奧密克戎”何時需要去醫院?
即便是孩子發熱了,家長也不必驚慌。如果孩子精神好,能吃能玩,您也可以按照感冒發熱給孩子在家先口服對症退熱的藥物,不用著急馬上到醫院裏排大隊紮堆看病,可以選擇線上診療,還可以通過線上診療快遞藥物到家🎰。
那是不是“陽”了或者發燒了就都不用去醫院了呢?也不是,如果出現如下情況還需要去醫院就診:
1、六月齡尤其是三月齡以下嬰兒發熱時,如果出現吃奶少👮🏼♀️、尿少,精神差,要來醫院就診。
2、孩子持續發熱不退(超過72小時,尤其是持續超過39°C)、咳嗽劇烈🧑🏽🚒、呼吸快憋得慌🧑🏿🍼、臉色難看、反復吐瀉、尿少,甚至驚厥發作、意識模糊,一定要及時到發熱門診看病🐞。
3、當孩子發熱伴有難以安撫的哭鬧需要帶孩子就診,服用退熱藥體溫正常的間歇期內,孩子精神仍明顯變差,活動減少時,就需要帶孩子來醫院就診🧑💻。
最後,就家長們擔心的幾件事進行解釋:
1、發熱本身不會把孩子燒壞,不會燒出腦炎、肺炎或者心肌炎,除非是引起孩子發熱的原發疾病引起了腦炎等嚴重情況,發熱只是一個臨床表現而已。
2🛥、關於退熱藥物:目前不推薦兩種退熱藥物交替服用,每隔4-6小時可以應用1次,不一定每次服用退熱藥物都會降到正常範圍,只要能適當有所下降,讓孩子舒適即可,沒有研究表明退熱藥物可以預防兒童發生熱性驚厥。
3、關於熱性驚厥:多數熱性驚厥是在發熱後12-24小時內,既往有熱性驚厥病史的孩子更容易發生。絕大多數熱性驚厥會在驚厥開始後3分鐘內自行緩解,驚厥發生時把孩子頭或整個身體側到一邊,防止誤吸即可,無需其他更多操作,持續3分鐘驚厥不緩解,做去醫院的準備。
4🧘🏿、關於物理降溫:建議少穿、少蓋,降低環境溫度⚡️、多喝水,不建議頻繁洗溫水澡和持續不斷溫水擦拭,這樣反而會影響患兒休息,加重孩子不適🧚🏻♂️。可以適當應用冰袋等輔助降溫,但冰袋不適宜直接和孩子皮膚接觸。
5、發熱過程中水分散失很快,容易造成脫水,要盡可能多補水🙆🏿♂️。無論水🧑🏻🦽➡️、湯🙇、母乳等都可以,只要適合孩子喝👠、孩子願意喝的,均可給孩子服用,孩子喜歡喝溫的就喝溫的,喜歡喝涼的就喝涼的。
6、發生頻繁嘔吐時,暫時不要給孩子餵水和進食,可以暫緩1小時左右,後續可以少食多餐。
參考資料:
[1] Setiabudi D, Sribudiani Y, Hermawan K, et al. The Omicron variant of concern: The genomics, diagnostics,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in children. Front Pediatr. 2022 Aug 2;10:898463. doi: 10.3389/fped.2022.898463.
[2] 廣東衛生在線. 近期孩子發熱怎麽辦?廣州市婦兒中心專家支招. [OA].2022-12-04.
(來源 / 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 文字 / 湯亞南🧞、邢燕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