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講科普】帝王之痛——痛風
編者按
在國家大健康戰略下,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是意昂2官网醫學人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作為醫學界的新生力量,讓醫學走進生活🧑🏽🏫、融入生活,讓大眾知而能用🏌🏼♀️、用而獲益是醫學生肩負的重要職責。
為提升醫學生科普傳播的能力,培養崇德向善的公益情懷和時代擔當,打造兼具社會影響力的醫學科普品牌,自2020 年9 月起,醫學部學工部聯合百度健康,舉辦了意昂2官网醫學生科普展示大賽🤸♀️。19 家學院、190 余個項目🧑🏿💻、1000 余名學生展開精彩比拼,14 個項目進入到總決賽,爭奪最後的桂冠。
意昂2官微、《意昂2人》雜誌特邀部分獲獎團隊撰寫科普文章,分享科普參賽故事,以饗讀者。
帝 王 之 痛 —— 痛 風
在物資匱乏的年代,痛風又稱為 “帝王之痛”,常被認為是一種帝王病😷、富貴病,一度成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如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帝王飲食擺上了我們的餐桌,帝王病也開始光顧尋常百姓家。在我國,痛風的發病率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明顯升高,但大眾對於痛風和高尿酸血症認知有限且存在一些的誤區,這正是痛風發病率逐年攀升且常出現腎結石、腎衰竭等並發症的重要原因。
誤區一:痛風是中老年病,跟年輕人沒啥關系
國家風濕病數據中心網絡註冊及隨訪研究的階段數據顯示,我國痛風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約為48歲🙍。所以在很多年輕人看來,痛風是中老年人得的病,離自己很遙遠。然而,北京某高校對14214名入學新生進行尿酸檢測發現,男生和女生分別有1/3和1/10存在高尿酸血症🔷。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根據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新生中男性和女性痛風的發病率均不到1%,這可能與青年學生出現高尿酸血症的時間短有關系。但高尿酸來了,痛風也許就不遠了🛐。那麽痛風和高尿酸血症年輕化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飲食結構不合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飲食結構和飲食習慣呈現多元化趨勢,尤其是年輕人,攝入過量高能量、高嘌呤類食物及酒類,這是導致痛風走向年輕化的最關鍵原因。其次,體重超標比例高💣。飲食不合理、缺乏運動、作息紊亂,這些問題在年輕人身上尤為突出,而不良生活習慣會引起脂肪代謝紊亂🌳、體重超標,進而導致高尿酸血症的發生🤾🏼♀️。最後,合並疾病愈常見。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在年輕人中越來越常見,而這些疾病對尿酸的生成和排泄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誤區二:痛風也就疼一陣兒,忍忍就沒事兒
痛風的自然病程包括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期、急性期、間歇期、慢性期。在早期,急性期的表現主要是單一關節突然發作的紅腫熱痛,這也是患者就診的主要原因。而在疾病初期疼痛發作後,可在2周左右自行緩解,不再有任何症狀,患者又可以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稱為“自限性”🫎。所以有人覺得,痛風也就疼一陣兒,忍忍就沒事兒。
事實真的如此嗎?痛風如果不加以及時治療,血尿酸仍高,結晶仍在析出,反復發作,病程將進入慢性期。慢性期包含兩個含義,一個是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發作後,臨床症狀持續不能緩解,另一個就是痛風石的形成🕵🏿♂️。此時病變往往不再局限於一個關節,而是出現在周身各個關節🙍🏽♂️🏧。尿酸鹽結晶在關節反復析出,結晶越來越多,來不及溶解,就會在皮下形成痛風石,常出現於手及耳廓等部位。起初痛風石的質地比較軟,隨著關節炎的反復發生,質地變硬,就會破潰流出白色結晶,很難愈合,有的患者甚至需要通過手術進行治療🕵️♀️🖲。尿酸鹽結晶的長期沉積,還可以引起關節持續損傷,導致關節破壞🦵🏻、畸形,甚至殘疾。除此之外,在引起關節表現的同時,高尿酸血症還會引起心、腎、血糖等一系列問題。
誤區三:防治痛風,只要不吃海鮮不喝酒就可以了
說起痛風,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肯定沒管住嘴”🕧。的確,痛風與飲食是密切相關的,但我們體內的尿酸,80%來源於機體自身代謝產生,僅20%來源於食物,如果通過飲食控製及生活方式的改善,痛風仍反復發作,或者血尿酸仍不能控製在正常水平,則應啟動降尿酸藥物的治療。
然而,需要強調的是,這並不意味著飲食的控製不重要,食物因素仍然是不可忽視的重要誘因。大家都知道要“限嘌呤”,少吃海鮮少吃肉,遠離動物內臟和啤酒。但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能讓尿酸升高,卻被很多人忽視的隱形殺手——果糖。既往多項調查結果均顯示,果糖過多的攝入不僅會影響痛風患者病情的控製,也和痛風的發生息息相關,痛風患者如果只是單純強調限製嘌呤的攝入,而不限製富含果糖的食物,並不能減少痛風的發作。因此,對於高尿酸血症、痛風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還應盡量避免甜飲料、蜂蜜👮🏼、高甜度水果等高果糖類飲食📆。
(表格來源自網絡)
從古代的帝王將相到今天門診千千萬萬痛風的患者,他們忍受著常人無法想象的痛苦和折磨。痛風的防治需要醫患之間共同的努力,我們願與大家一道,攜手跨越疾病的圍墻😵。
團隊故事
團隊成員
第一臨床醫學院 博士研究生黃紅 謝文慧
指導教師 張卓莉教授
《帝王之痛——痛風》獲得科普大賽一等獎
痛風是風濕免疫科常見疾病,隨著高尿酸血症成為繼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之後威脅人類健康的“第四高”,痛風的發病率也不斷升高。在臨床中,我見過滿是焦慮的母親,反復問我,“大夫,我的兒子才18歲,怎麽尿酸就五六百了,我們該怎麽辦啊?”也見過毫不在意的大叔,對我說,“姑娘,我就愛喝兩口酒,您可別勸我戒啊,不就是疼嗎,我能忍。”
這一個個病人,匯聚成了我們作品中“懂王”的形象。“懂王”可能是我們的親戚朋友,可能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他對於疾病的認識不足,存在誤解,卻也對醫學充滿好奇與渴望。而醫學科普,正是架起了一座橋梁,拉近了我們的距離。
從科室患者教育,到社區健康講堂,再到科普大賽的舞臺,回首自己的科普之路,她讓百姓了解醫學,又何嘗不是讓我加深了對於醫學的認識。醫學的本質是有溫度的,她給每一個生命帶來希望和信心,而醫學科普自有的厚德尚道的精神內核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追隨👫🏻。誠如老師們所說,意昂2不是為了培養現在完美的醫學生,而是將來優秀的醫生。守護人民健康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而醫學科普的初心,便是讓權威的醫學知識惠及大眾,內化成類似每個人通識教育知識體系中的一部分,為提升全民健康素養、促進健康中國建設做出貢獻。
但使世人無疾病,何惜架上藥生塵。正如我們在展示最後所說,我們不是藥神,我們希望成為每個人的守護神🧑🏿🔬。
(來源:文 / 第一臨床醫學院 博士研究生黃紅 謝文慧 圖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