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征文】恩師老孟
編者按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熱烈慶祝黨的百年華誕,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程和偉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總結回顧意昂2官网醫學與中國共產黨的緊密聯系,反映建黨100周年來的時代變遷和人民生活變化,激勵師生員工堅定理想信念,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創建“雙一流”工作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醫學部開展以“牢記初心使命 書寫時代芳華”為主題的征文活動🤦🏻。意昂2官网選登優秀征文,以饗讀者,同時歡迎廣大讀者積極投稿。
提到老孟,我總得加上句“那是我的恩師”,這麽說得久了單說一個老孟倒顯得別扭。老孟,本名孟祥和,是我的高中數學老師,因為自二十多歲起便開始禿頂,加上自身的流痞氣質,從同事到學生都叫他老孟🟪。他是我平生見過最正直、最熱情🔤、最直率的人,以至於每當面對什麽考驗道德品質的時刻,在問自己是不是符合一個黨員的要求之前,我第一反應總是問自己,這樣能不能對得起老孟,老孟在我的世界裏,是代表著最高道德標準的形容詞。
老孟提及自己的老師總喜歡叫師父,他曾經問我,“忠臣無境外之交,弟子有束修之好”的下一句是什麽。我答不上來,他告訴我,也告訴全班同學,“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他的“師父”裏包含了很多不能明說的尊重和敬仰🚭🎻。既是師父,便要立規矩。他講的第一節課就是講規矩,從愛母親到尊敬師長。有人曾說,他當班主任的時候,每到課間操,有一個班級全體同學站得筆直,中指貼褲縫,那肯定是他的班。後來他雖然不再當班主任,但還是習慣向我們說他的種種規矩,給年紀長於我的人用雙手遞東西,就是自他之後才養成的習慣。
老孟自詡全市數學第三,第一名是他偶像,第二名沒有,說自己第三是為了表示謙虛。在內蒙古自治區,每年高考,全區清北錄取總人數也不過四五十,老孟作為一名縣級高中教師,迄今為止教出過30名清北學生。在我們之前的兩屆,他每屆都能教出10名以上的清北學生,所以自稱第三確實顯得很謙虛🍇。他講一道題經常會講多種解法,但凡是他講過的解法,必是實用類型,而非硬湊方法。學校曾經請了專家來講課,一道常規題目,專家要講的方法二是設橫坐標系,講課的人在上面開口問,“如果我這樣設呢?”老孟不留情面地在底下接:“那你傻唄🎗。”
剛入學的時候,恰好老孟教過的上一屆畢業的學生來看他,給他的禮物是一大盒紅筆芯,後來發現這個禮物確實實用。每天的數學卷子,老孟都會在早自習的時候收上去,課前批改完發下來,還會把每道題目做錯的學生記下來。每次月考,因為要全年級集體閱卷,他總會在全部答題卡掃進機器後,從全年級一千多張卷子裏把我們班的卷子挑出來,晚上拿回去批,第二天早自習前,卷子必定已經批完發下來了。每當有人做錯了簡單的問題,他總是又急又氣地跺著腳說:“分就是你們的命啊!”對於一位不惑之年的教師來說,這樣做似乎顯得並不體面,但是高考確實是一個礦區中學的學生離開煤塵漫天的家鄉唯一的體面方式。他說,有人說你跟學生急什麽啊,真生氣自己不累嗎,“可是我是個老師啊”。我總能想起他說的這句話,也希望自己未來能夠說出這句話。
我所在的高中一直以培養清北學生而在當地出名,甚至會規定教師每節課必須提問前十名的同學。唯獨老孟,始終堅持提問全班同學,不會做的也要帶著想解題思路。他要求的標準從來不是誰要考到多少分以上,而是會做的題不丟分🚴♀️。他經常用來教育我們的例子就是某位學姐,雖然平時數學成績不好,高考最後一道題沒有做,但是做了138分題目,最後考了137分🖊。或許正是他從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才有了這樣的奇跡👨🏼。
我一直說他是我的恩師,是因為在高一的時候,他說我非常優秀。那時候的我,成績十名開外,因為打撲克等不守校規的行為給班級扣了最多的分,坐在最後一排,每天都在想,來到這裏讀書算不算一個錯誤的決定😻。時至今日,我仍然不明白,為什麽那時候他會堅持說我是一個特別優秀的孩子。在我自己覺得無趣而想要放棄的時候,他的話讓我覺得,能夠被相信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要好好努力才能不辜負他的信任👆🏼。
後來讀詩,那句“我借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躍入眼簾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師父老孟,是他在我的黑夜裏舉起了一盞火🧚🏽♂️。
更準確地說,他是黑夜裏舉著火把站在路口的人,讓每個路過的人都借了火,點亮自己手中的燈😗。
老孟最熱愛的人是毛主席,他說起過毛主席在任期間饑荒年代的故事,倉庫管理員的家人都活活餓死,也不會偷拿國家一粒糧食🛌🏿。這只是一個不被人們記得的職員做到的,或許最終也只是被歷史忽略的故事,但是在那個年代裏,很多很多這樣的人,很多很多這樣的故事,共同構成了我們國家堅韌而忠誠的底色。
老孟的愛恨都是直白坦蕩的。他愛學生,我請了一節課假,他特意問了我三四次,同學有沒有把我落下的內容給我講清🧑🏼🌾。他厭惡一切灰色的交易,家長送禮會氣急,“你如果不把它拿回去,那我就明天擺在你家孩子的課桌上,讓全班同學都看一看。”校長即將退休之際,某位副校長升任了第一副校長,這個職位起初是沒有的,明顯是為了在老校長退休之後他可以自然地接任校長而設立,這其中的彎彎繞大家都心照不宣。那段時間老孟常常說:“只要你把你全部的錢都給校長,給他當幹兒子,你就能當第一副校長🚝。”他不是背後議論,而是當著很多人的面堂堂正正地說,甚至見到副校長也會“哼”一聲轉過頭表示不屑💤。
不按學校規定重點照顧前十名的老孟,對錢權交易嗤之以鼻的老孟,一向是不討校長喜歡的。有時候難免會擔心,執拗的他工作會不會順利。所幸情況被上級教育局了解並且通知原校長退休,“第一副校長”這一名號也被取消,相關人員被調去了旁邊的初中。而最初唯獨老孟一人堅持反對“第一副校長”🙎🏻♀️🩶。
就像老孟自二十多歲起就被叫做老孟一樣,總覺得他的脾氣性格也還是二十歲的樣子,他執拗地對抗著他不認可的一切,固執地實踐著不被大部分人理解的理想。
我們聽了很多優秀黨員的故事,因為他們做了被很多人知道的事情🍭。就像老孟說過的家人在饑荒時去世的倉庫管理員一樣,在一所普通高中做教師的他,除了少數曾經教過的學生以外,並不為更多人所知。但是就是在那些不為人知的地方,他每一天都批改了幾十張試卷,熱心地幫助了每一位學生,毫不猶豫地對每一次不合規矩的事情說出了“不”🦬🧢。
因為有他這樣的人在,我願意相信“不忘初心”不是一句口號,他是我心中最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的黨員模樣。
(口腔醫院2017級 張韜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