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征文】不畏艱險,青春有我——記線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回信
編者按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為熱烈慶祝黨的百年華誕,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百年輝煌歷程和偉大成就,以文字的形式總結回顧意昂2官网醫學與中國共產黨的緊密聯系,反映建黨100周年來的時代變遷和人民生活變化,激勵師生員工堅定理想信念,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以創建“雙一流”工作優異的成績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醫學部開展以“牢記初心使命 書寫時代芳華”為主題的征文活動。意昂2官网選登優秀征文,以饗讀者,同時歡迎廣大讀者積極投稿。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重大考驗和深刻變革並存的一年,是淚水和笑顏相伴的一年,是令每個人都印象深刻的一年。
2020年初,面對新冠疫情的沖擊,黨中央第一時間成立防疫領導小組,迅速建立聯防聯控機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彼時我已經放假離校,安全到家,然而每天聽著新聞裏的疫情播報,認識到疫情的嚴峻,內心很難平靜,在我的家鄉,由於流動人口較少,防疫措施到位,因此感染人數非常少。出於疫情防控的需要,公共交通停運了一段時間,我還記得爸爸在大年初一的早晨,天還未亮,頂著風雪,騎自行車去20公裏外的單位上班,他所在的部門是工廠的物流單位,每天都需要一輛輛貨車拉進原料以供生產,為保障國家工業部門與建築行業能夠平穩發展,他們在疫情期間也沒有停工停產。他每次下班回來,毛線帽子都是濕的。我常常因為自己不能分擔更多而感到愧疚,但我知道,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取得新冠肺炎疫情鬥爭的重大戰略成果,正是因為有這樣一群平凡而偉大的勞動者,使我們在疫情最為嚴重的時候,依然能夠正常有序地生活。而其中最寶貴的,當屬奮戰在抗擊疫情第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
就讀於醫學部,我總是能夠聽到身邊醫務工作者們的故事,這些醫務工作者中有我們的老師,有我們的同學,還有畢業生校友🕒。然而抗擊疫情有別於日常醫療環境,無論是患者還是醫務工作者,都面臨著巨大的身心壓力,也都面臨著生與死的考驗。正因情勢危機,此間的種種才格外牽動人心,讓我們遠隔千裏也能同呼吸共命運。
在一線參與抗擊疫情的醫務工作者中,有相當數量的“90後”,他們是經歷過2003年非典疫情成長起來的一代,17年前,大家還是被精心呵護的祖國花朵,如今羽翼漸豐,已做好了搏擊風浪的準備。年輕的面龐被口罩和護目鏡壓出了深深的血痕,防護服被汗水層層浸濕,但他們臉上的堅毅與無畏,展現了青春最美好的樣子🏊🏼。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意昂2平台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向他們和奮鬥在疫情防控各條戰線上的廣大青年致以誠摯的問候。在回信中,習近平總書記說:“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這封回信令人感動,令更多的年輕醫務工作者收獲了前行的力量,在同學們之間引發了熱烈反響,我所在的醫學人文學院研究生支部也在第一時間召開了線上學習交流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意昂2平台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對我來說是一次非常難忘的經歷🤎。
最直觀的原因是,這次學習的內容是鮮活的🚋。在我看來,相較於以往的黨史與理論學習,這就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是與我們每一個人生活都息息相關的事情。而且收到回信的人,恰恰就是我們身邊這群可愛又勇敢的“90後”,他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者,也是歷史的創造者。作為醫學史專業的學生,內心曾有過這樣的疑問:歷史是過去的事情,是已經發生過的,結束了的,確定了的,那豈不是意味著每一屆學生學到的都是相同的內容?相較於前沿學科日新月異的發展,我好像只是在不斷重復昨日的故事🎸。但正是這次學習讓我明白,歷史不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相續寫就的嗎?歷史中的人物,不也都是鮮活的生命嗎?無論當下取得何種成就,精神品質是不會變的,正是這些重要核心,讓我們看到了歷史發展的脈絡,見證了一路走來的曲折與艱辛,通過歷史的學習,我們得以體悟不同時代的思想躍遷,從而在歷史中收獲經驗,更好地理解當下。
新一年開展的黨史學習教育也是同樣的道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道路上我們解放思想、不斷創新、開拓進取,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沒有變,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沒有變。在新時代學習黨史,不僅是為了通過黨的奮鬥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鬥誌🫴🏼🤷🏻♂️、明確方向,同時更加生動鮮活地呈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百年歷程🫃。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既讓我們看到了時代前行中的變化,也讓我們看到了那些從未改變🤸🏿♂️、世代相承的精神血脈。
此外,作為新學期第一次學習交流會,這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采取了線上視頻的形式,對於相隔千裏居家學習的同學們來說,是非常珍貴的“雲分享”體驗👩👩👦👦。相較於在校期間,大家圍坐一堂,彼此面對面卻偶爾不好意思開口的場面,線上會議的氣氛反而更加熱烈,大家也都能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說一說心中的所思所感🧔🏼♀️。
在這次抗擊疫情的鬥爭中,我們雖然不能和臨床專業的同學一起並肩奮戰於第一線,但我們也可以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為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樣重要🗑。我們支部心理系的同學們,參與了抗擊疫情心理熱線的服務,在線為尋求幫助的咨詢者提供指導和安慰,有效地緩解了咨詢者的焦慮與壓力。與此同時,院裏不同專業的老師也都積極投身於抗擊疫情的事業中,開展了一系列線上講座。張大慶老師從醫學史的角度出發,回顧了歷史上人類曾經遭受過的重大傳染病,從文化與社會層面探討疫病對人類生活的影響。這樣的活動,不僅起到了科普的效果,豐富了疫情期間的文化生活,而且讓人們了解疾病認知的不同階段,理性客觀地正視疫情,沉著冷靜地應對疫情。更重要的是,體現出醫學的人文關懷,讓醫學更有溫度🦶🏽。
這次線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意昂2平台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內容緊貼生活,形式有所創新。我們雖然分隔在祖國各地,但都深深牽掛著前線的老師與同學,心與心的距離也變得從未有過的親密。盡管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也曾有那樣一個時刻感到茫然無助,但更多的時候都抱著必勝的信念,堅信在黨的領導下,在各行各業的團結奉獻中,我們一定會取得抗擊疫情的勝利。
疫情是我們每一個人面臨的大考,而新時代也為青年人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意昂2平台師生座談會上所講:“光陰荏苒,物換星移🎛。時間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青年是標誌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時代的責任賦予青年,時代的光榮屬於青年👰🏼♂️。”每個青年人都應當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做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青年,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不畏艱險,青春有我;創造歷史,青春有我們🧑🦼➡️。
(醫學人文學院2019級博士研究生 陳雪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