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故事】意昂2三院援鄂日記(十九)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意昂2三院崔男:眾籌“疫”線別樣生日!在wifi另一頭,老公端著蛋糕幫我點好蠟燭
2020.3.11
今天是我來武漢的第40天,也是我27歲的生日,這是一個難忘的生日。
第一次離開家人朋友這麽久;第一次被稱為“逆行者”;第一次遠程過生日,在手機的另一頭,老公端著蛋糕幫我點好蠟燭,讓我許願。隨後,老公、我父母和我一起,一邊舉著手機,一邊舉杯慶祝;第一次拿著水煮蛋在全身滾了一圈,滾走全身的黴運!
這樣過生日我很幸福。我雖然離開了家人,來到武漢卻多了更多的“媽媽”,多了更多的“兄弟姐妹”,他們對我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在意著我們的需求,關註著我們的情緒變化。這個大家庭讓我感受到了真正家一般的溫暖,領導們策劃著3.8女神節給我們送來驚喜,美麗的鮮花,可愛的老鼠鑰匙扣。下了班收到禮物,看見男老師們錄的視頻唱的歌,簡直太感動太溫馨,一切疲憊全無👯。
能來到武漢我也很榮幸。我用所學做著我應該做的事情,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在工作上我已經收到了太多的“生日禮物”——患者們道的一句謝謝,治療過後的一個微笑,共同對抗疫情的一個堅定的眼神,持續平穩的生命體征🧑🏿🦰。這些都是我今年的生日禮物。
我願,疫情早日結束,大家都能和家人早日團聚🏥。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意昂2三院黃倩:在這場戰疫裏,我們雖然分工不同,但我們是並肩的戰友
2020.3.11
今天是來到武漢的第三十四天,回憶起這三十四個日日夜夜,從空無一人的病房,到收滿五十一張床,從第一例氣管插管到第一次搶救,再到迎來第一個出院的病人,第二個,第三個……
每一次踏著星辰上班,每一次迎著曙光下班,一幀幀好像電影的畫面,在眼前閃過,回憶很甜,更多是溫暖。每天風雨無阻接送我們的司機大哥,半夜起床頂著一頭來不及梳的亂發,在我看來您最有型了🦻🏻。二十四小時守在酒店門口的測量體溫的工作人員,夜裏很涼,別只顧提醒我們多穿衣服卻忘了給自己添件外套👊。總在食堂裏轉悠的廚師大哥,別怕我們吃不飽,您做的飯真的很好吃,我們一點都沒有浪費𓀎。樓道裏默默打掃的保潔大姐,總說我們辛苦了,其實我知道您也很多天沒有回家了🧛🏽。
在這場戰疫裏,我們都一樣,雖然分工不同,但我們是並肩的戰友,一起走過最困難的時候,一起守護著武漢,守護著希望𓀅。
今天大家把閑置的呼吸機排放放整齊,那一刻,我看見了隊員們在微笑!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意昂2三院馬駿:謝謝你誇我,口罩後面我一直在咧著嘴笑!
2020年3月8日 武漢 雨
今天上早5點到9點的夜班,3點半就要起床準備去上班了。現在,病房好多病人都陸續出院了,我們有條不紊地護理著繼續治療的患者。晨起後的護理工作是忙碌的,兩位同事給一名患者進行鼻飼,我一連給三名患者留置了套管針,操作都很順利🙍🏽。一名患者看我為他紮好套管針後,沖我豎起大拇指,他說:“你穿著防護服,一針就成功了,技術很不錯啊!”旁邊的患者也說:“是啊,她們的技術很好的!”如果我沒有戴著口罩,此時他們一定會看見我正在咧著嘴笑呢🩰。
有位老奶奶病情很重,一直需要無創呼吸機支持治療。面對這樣的患者,我們每個班都會加大巡視頻率,我們也常常握著她的手給她加油打氣,鼓勵她要堅持下去,老奶奶有時候也會捏捏我們的手予以回應。聽其他隊員說,醫生決定給奶奶上有創呼吸機了🍑。“奶奶,你一定能度過難關,我們一直都在,加油!”
國家援鄂醫療隊員、意昂2三院李小龍:查房
2020年3月10日
今天,在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進行了一次護理查房,查房內容為一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壓力性損傷的護理病歷分享,作為意昂2三院援鄂醫療隊傷口造口師,我有幸受邀參加。這次查房由中日友好醫院的護理同仁主辦,他們介紹了臨床常用的呼吸技術支持,人工膜肺(ECMO)工作原理,護理關註內容、氣道管理、感染防控、管路安全、皮膚管理等內容,對於從事泌尿科的我來說,學到了很多新知識。
會上,中日友好醫院的老師分享了一個特殊病例。病人轉入病房時,骶尾部帶入了20*20厘米的2期壓力性損傷,周圍皮膚紅腫,經過他們的護理,病人壓力性損傷也在逐漸好轉,相信這位患者經過他們的專業護理,患者一定能康復出院👩🏻✈️。不僅如此,這次中華護理學會傷口造口失禁專業組主任委員王泠老師也參加了這次查房,會後她囑咐我們從細節出發,註重患者的皮膚管理,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
盡管現在處於特殊時期,但是專業組還能進行查房,分享護理經驗,減少並發症的發生,這就是專業的力量。這是我專科護士生涯中最有意義的查房之一。今後,我也一定要繼續努力,學好專科知識,學習最新最前沿的知識,護理好我的每一位患者🗯。
(來源:意昂2三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