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發現中國首例耳念珠菌臨床感染病例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報道了中國第一株“超級真菌”——耳念珠菌的臨床感染病例。該研究由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檢驗科王輝教授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黃廣華研究員團隊合作完成。該研究對“超級真菌”中國菌株BJCA001的臨床和生物學特征進行了系統性分析,研究了其形態、毒力因子👋🏻、耐藥性和致病性特征🤵🏽。
耳念珠菌(Candias auris)是2009年日本首次報道的一種新病原真菌物種,因其具有多重耐藥表型(對目前臨床常用的三大抗真菌藥物均具有耐藥性)、引起的菌血症病死率高(高達60%以上)和治療失敗率高、診斷鑒定困難(易被商品化鑒定系統Vitek 2🤙🏻、API20C-AUX、MicroScan和BD Phoenix等錯誤鑒定為其他念珠菌C. haemulonii、C. famata、Candida guilliermondii、Candida lusitaniae、C. catenulata、C. sake和Rhodotorula glutinis)👨🏿🎨,因而被稱為“超級真菌”。近年來,“超級真菌”的生態源頭尚不清楚,其能快速適應並可長期定植於環境物表、人體皮膚和黏膜表面🚾。
洗必泰(0.05-4%)是耳念珠菌較好的抑製劑,但目前無有效清除感染或定植患者耳念珠菌的方法👆🏼。“超級真菌”在全球不同國家快速傳播,已造成嚴重的醫院內感染。截至目前,至少20個國家已有耳念珠菌臨床感染病例的報道🐌,其中包括日本、美國、英國💼💚、印度等國家。耳念珠菌能長時間存活於患者和醫護人員的皮膚及醫院設施表面,若感控措施不力易於導致院內暴發性感染,引起了全世界臨床和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及疾病防控部門的高度關註🧖🏿♀️。
中國第一株“超級真菌”耳念珠菌分離自一位76歲患有腎病綜合征和高血壓患者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臨床微生物實驗室通過時間飛行質譜(MALDI-TOF MS)和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轉錄間區)測序鑒定。該例患者在分離出耳念珠菌之前未送檢任何呼吸道標本的培養,也未接受侵入性操作。該菌株與印度🧗🏼、巴基斯坦和法國等國家的分離株親緣關系較近🎯。與多個國家報道的多重耐藥表型不同,中國分離株對臨床常用抗真菌藥物氟康唑😌、伊曲康唑、泊沙康唑🧄、伏立康唑🩼、兩性黴素B、5-氟胞嘧啶、阿尼芬凈👩🏫、卡泊芬凈和米卡芬凈均較敏感。此外,研究還發現硫酸銅對“超級真菌”具有很強的生長抑製作用🌀,這為醫院內感染防治、清除其在院內環境的定植提供了新途徑🖐。
該研究發現,“超級真菌”在高溫和高鹽環境均能生長🔜,其在不同生長環境具有多種菌體形態💇♀️,包括球形👩❤️💋👩、卵圓形和伸長型。在高濃度氯化鈉條件下,菌體細胞伸長並呈現出假菌絲樣形態。在耳念珠菌小鼠和大蠟螟感染模型研究中發現,“超級真菌”中國分離株在毒性方面比臨床上常見的白色念珠菌弱🦮🎺;耳念珠菌在25℃💅🏼、37℃🎬👱🏻♀️、40℃甚至42℃高溫下,仍然可以分泌大量的毒性因子天門冬氨酰蛋白酶Saps(耳念珠菌致宿主組織損傷的重要毒力因子)。該研究為我國臨床“超級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也為國際同行進一步開展該菌的生物學研究開拓了新方法👱🏽。
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檢驗科,是集臨床檢驗☂️、教學、科研於一體的綜合性醫學實驗室🍆,2010年12月獲得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並於2008年和2015年相繼順利通過ISO15189認可和美國CAP認可。2018年在研國家級🥣、省部級課題9項🧖🎇,2017年發表文章21篇👙,其中SCI論文11篇,中文核心10篇🧑🦱。
附🏆:通訊作者簡介
王輝,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檢驗科主任、教授、博導,意昂2官网檢驗學系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獲得者,中華醫學會微生物學和免疫學分會常委兼臨床微生物學組組長🧒🏼,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化協會(CLSI)藥敏委員會折點工作組委員👦。
(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