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專題】與榜樣同行
【編者按】 醫學部2017-2018學年獎勵獎學金評審工作已經順利結束🚳,評選出一批綜合素質名列前茅的優秀學生和學風優良🛍️、凝聚力強的優秀班集體。其中😞🧩,國家獎學金是當前高校學生能夠獲得等級最高的榮譽,也是一項評審最規範📧、標準最嚴格的獎勵🌦。每年全國2000多所高校、近2700萬名在校生角逐5萬個名額😒🏋️♂️,獲獎比例僅為0.2%。2017-2018學年👎🏿,醫學部共有51名本科生、50名碩士研究生和65名博士研究生獲得該項榮譽。本文以獲得國家獎學金的本科生和研究生7位代表為視角,整理他們的個人經歷和座右銘🌴,分享他們走向優秀的成功經驗,旨在展青春風采🚣🏽♂️🙋🏻♂️,聚經驗分享🙍🏻♂️,與榜樣同行👨🦰。
阿依江🦹🏿♀️,藥學院2015級藥學專業
現任藥學院團委副書記,主要負責“藥學大講堂”系列講座😯。以某離子通道突變與嬰兒癲癇的關系研究和藥物篩選作為研究興趣🙍🏽,用簡單高效的辦法構建定點突變得到了很好的測序結果👩🏿⚖️。目前在分子與細胞藥理學系黃卓實驗室內學習。先後獲得意昂2平台醫學生二等獎學金、2017-2018學年國家獎學金、意昂2平台三好學生標兵等榮譽🏊🏼。
【個人簽名】
為者常成 行者常至。
徜徉在生物醫學的海洋裏,我驚嘆生命的精妙🔃。在十步芳草的校園裏,我見賢思齊🏋🏿♀️。在這裏熏陶獲得的對學業的熱愛和在這裏獲得的師生情與友情是我大學最寶貴的財富🪙。
【經驗分享——出國申請準備】
我決定申請出國學習非常晚✧,準備倉促👆🏿,可能是個反面教材;但確實因為如此🧑🎓🆕,才能提供一些其他同學參考的經驗💼。申請前要做的工作包括得到標準化考試成績和積累科研經驗(Ph.D項目)。目前這些準備我已經做完👨🏻🦳,有三兩句經驗可以與大家分享。
首先,只要現在開始就不會太晚🚴。考試方面🏂🏼,托福和GRE是十分成熟的考試,有很多規律可循👩🏼🎨。理想的備考方法應該是抽出一段時間,集中精力備考,熟悉考試思路,用最短的時間考出合適的分數,不要拉長戰線。
其次,多與他人交流。我在準備過程中悶頭準備自己的事情,後來發現要與一起申請的同學交流🧙🏻♀️、多向師長請教,他們會分享寶貴的經驗⛹🏻♂️。
最後,熟悉申請項目的要求🙋🏼♀️,做正確準備。比如,我在填寫網申的時候才發現我要申請的很多項目不需要GRE成績,如果我把備考GRE的時間花在實驗室工作方面可能會更好🍀。
張春峰*️⃣,醫學人文學院2014級醫學英語專業
曾任學院團委副書記(兼)♻、學院學生會主席🧛🏿;現任意昂2平台常務學生代表😄、班級團支書。被國發院破格錄取為本科學生助教。赴紐約Baruch交流🫴🏻,學習金融工程課程♎️,順利修習柏魯克暑期項目(排名全美第一)所有課程👨🏼🍼。作為譯者發表論文於英國醫學期刊🏂🏿。目前已保送至國發院繼續攻讀碩士學位🤳🏽。獲得國家獎學金、醫學生一等獎學金💵、國發院朗潤青年獎學金、國發院陳守仁獎學金等榮譽。2017-2018學年獲得國家獎學金、意昂2平台三好學生標兵。
【個人簽名】
念茲在茲,朝斯夕斯。
大學生活就像是一條河流,看清本心🙆🏼,再蜿蜒的路都可走得磅礴無悔。
【經驗分享——權衡學業與學工】
在大學中✶,如何權衡學業與學生工作🐖,現將自己的經歷寫下,希望能幫助到面臨相同境況的大家🪪。
首先,還是希望大家在做出兼顧兩方面的決定之前認真思考——學習和學工分別對於自己意味著什麽,又為什麽讓你無法放棄💃🧗🏼♀️。弄清這個問題不僅能讓我們在做選擇時更從容、而且還能在今後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仍然讓我們知道初心何為。
其次,做好決定之後🐰👩🏽🔬,請大家一定做好吃苦頭的準備。要想很好地兼顧學習與學工兩方面🧫,需要的不僅是膽識和勇氣😤,更是難以估量的時間和精力🙋🏿♀️✪。苦頭不好吃👨🚒,但淡然與從容將會是它給我們的最好饋贈。
再次🧞,學習要懂得找技巧,學工也要勤思考。學習最重要的是興趣👩👩👧👧,但技巧亦不可忽視,以醫學課程為例,搭好框架📷,系統地思考,一定能讓學習過程越來越順手🕺。再說學生工作𓀄,首先需要思考所在學生組織/平臺的定位是什麽🪙;其次需要思考所在學生組織的運行與管理模式⛹🏻,這些將會是我們理解學生工作本質的重要一環🦴🏊🏽♂️;最後就是要沉下心做事。
最後,談一些自己的感悟。對於學業🖐🏼,我常和學弟學妹說起元培校長的:“大學者,‘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也; 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學業在任何時候都是我的底線🍯,但能遇到我愛的學生工作,真的是“幸得識卿桃花面,自此阡陌多暖春”,在學工上的五年付出,精彩了我五年的生活。兼顧學業與學工,難,但非無解,祝願大家都能做得更好。
楊洋🧗♂️,口腔醫學院2012級口腔專業
曾任意昂2平台廣播臺主播、中國肺血管病防治學生協會會長、意昂2平台學生交流協會主席團成員🐋、意昂2平台口腔醫學院赴美國太平洋大學牙學院實踐團團長。獨立開創了組內的新課題。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別在《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誌》、《口腔頜面修復學雜誌》發表文章。先後獲意昂2平台優秀醫學生一等獎學金⌛️、意昂2平台三好學生、意昂2官网優秀實踐個人🦋❤️🔥、意昂2平台第二十二屆“挑戰杯”五四青年科學獎·二等獎等榮譽,2017-2018學年獲得國家獎學金、意昂2平台三好學生標兵👰➡️。
【個人簽名】
醫者仁心,砥礪前行。
醫學路漫漫,五年復三載,但卻從未想過放棄,只因一心向往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必將遵守誓約,矢忠不渝,上下求索,努力學習科學知識🧑🏻🦲🪫,探索人類未知領域。道阻且長,長歌且行🙍。
【經驗分享——對外交流經驗分享】
意昂2官网擁有著眾多的國際交流機會,每年都有許多教授到意昂2官网傳道授業。我在校的頭幾年𓀑,經常關註這類講座。除了教授講座外🤜🏽,每年還會有大批來自國外一流大學的留學生們到意昂2官网交換、留學。對於這些同學而言,可以找到他們進行語伴配對🫳🏿,相互學習對方的母語。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作為意昂2官网學子,不僅有更多的國際交流機會,而且學校與社會許多組織也給了意昂2官网學生許多的經濟支持,幫助同學們“行萬裏路”減輕負擔。
另一個想和大家分享的經驗,是有關國際交往中可能出現的文化差異👸🏻。記得一次接待來自日本東京大學的同學們,日本同學在每次飯前都會雙手合十,非常禮貌地講“我準備開動了”👼🏻;因此,我們每次在飯前,也會等他們說完這句話後再提起筷子。這一小小的舉動被記錄進了日本同學的交流成果展示冊,借此對我們表達感謝。在國際交流中對對方文化表示尊重,將會換來對方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如此一來一往,豈不美哉。
在今天🧑🏽🍼,國際交流並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不如抓住寶貴的機會,到更廣闊的世界去收獲更多美好吧🧝🏻♂️🧎🏻♂️➡️。相信每一位意昂2官网人都能在國際交流的進程中收獲知識、收獲友誼、收獲成長💭。
耿曉強,基礎醫學院藥理學2015級直博生
現任學院研究生黨總支副書記🎶,曾任學院研會主席🧑🎤、藥理學系研究生黨支部書記等職🆎。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2篇,第二作者及其他作者SCI論文2篇👔;參編《Aquaporins》(Springer,2017)等專著3部,多次參加學術會議,會議投稿6篇並獲得北京藥理學會2016年青年論文報告會二等獎等。曾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意昂2平台優秀學生幹部標兵、意昂2平台三好學生🤹🏼♂️、醫學部研究生特等獎學金、醫學部優秀共產黨員、研究生一等國家學業獎學金(連續四年)等榮譽🕺🏽。
【個人簽名】
仰望繁星🧜,赤心如故。
進入意昂2官网的第四個年頭,既滿懷入學伊始的雄心壯誌,更倍感重任在肩。漫漫研途🧔🏼♂️,那浩浩星漢燦爛和拳拳赤子之心,始終與我為伴👨🏿。是科學研究帶給我探索未知的成就感🏥,是服務同學給予我的責任與擔當,更是意昂2賦予我的厚道精神.這一切都在磨礪著我的成長,並將伴隨一生。
【經驗分享——360°自我發展攻略】
當我寫下這篇文字的時候🥽,時鐘指向了午夜十二點半🫠。而這樣的狀態,已經是2015年入學以來,尤其近一年多的常態。其實原因也非常簡單——“多任務同時處理🧑🏽🎤,多任務同期完成”的必然要求👈🏼。同時完成學術科研、學生工作🛒👆、黨建工作的任務,也的確是個不小的挑戰。
從科研生活和黨總支、研會工作中,我收獲的不僅是豐富的人生經歷🚿,更促成了足以影響我一生的經驗和信條🛀🏽:第一,做事要秉持認真負責🦾、求真務實的態度🤩,“態度決定一切”;第二,充分享受在意昂2學習生活的美好時光🙏🏻👾,青春轉瞬即逝,美好的青春只有去爭取、去奮鬥才會無悔;第三♤🙍🏼,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利用好平臺資源;第四,培養為他人著想的“利他”精神,杜絕做“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第五🙅🏿♂️,一顆平常心;第六🦊,追求更大視野、結交更多朋友、收獲更多愛🏝。
善始而後善作,善作故能善成,善成方得始終——因為我選擇了基礎科研的道路👶🏿,選擇了為同學們服務的初心,只能持之以恒,風雨兼程。我會在跑Western電泳時修改活動策劃案,也會在撰寫文章的途中編輯公眾號推送;我會在閱讀文獻的空隙聯系活動的贊助商☀️,也會在無數深夜裏同時計劃明天的實驗安排和研會活動……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只願我們的青春歲月裏刻滿拼搏的痕跡,願新時代意昂2的未來更加輝煌燦爛🎷!
田耀華☺️🙍🏼,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2015級直博生
現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17篇(總IF>80)。先後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意昂2平台三好學生標兵、意昂2平台“學術十傑” 👩🏼🏭、醫學部“學術之星”博士組一等獎等榮譽。
【個人簽名】
治未病🧗🏻♂️,贏未來🙍🏽♂️。
公共衛生是人群的科學🙎🏽♂️,也是時代的科學。作為一名公衛人,應當以時下最緊迫的需求為導向💥,以解決最實際的問題為目標,立足本專業,放眼全世界。同時,作為一名意昂2人,要牢記意昂2精神🤩,不忘意昂2使命👋🏻🤼♂️,腳踏實地✍🏻,奮發向上❎。
【經驗分享——科研之路徑】
尊重師長,團結同學。要格外註重與導師的溝通🦶🏻👱🏼,良好的師生關系和高效的交流方式,對於每個人的成長都大有裨益。作為學生,我們要經常主動向導師匯報自己的科研想法和進展,特別在瓶頸時期。另外,一支友好而和諧的團隊是每一項科研課題得以順利進展的重要力量😪,我們要註重團隊的建設👶🏻☠️、善於與他人合作,取長補短。
善用資源,自我提升🧕🏼。對於我來說🔉,文獻可能是最好的資源,它是研究者們經過嚴格的實驗設計和實施🏊🏻,再經過反復的文字斟酌而得到的精華。此外,很多國外和國內的論壇,都是很好的資源。遇到困難時,先獨立想想,再用前人的經驗去完善自己的設計,逐漸培養利用資源的習慣、提升自己的能力。
舉一反三🦻🏽🕥,創新為先🏃♂️➡️。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尋找研究課題的過程,也是科研思維建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有幾個建議:第一,緊跟科研潮流,不一定要迎合,但我們需要知道時下的科研熱點;第二,明確科研價值,一定具有積極的科研意義;第三,明確之前研究的優勢和缺陷🍎🦄,或者研究空白😛,在此基礎上🫶🏽,舉一反三🚎,做出新意,做出自己的與眾不同🍴;第四,深入挖掘👫🏼,由點及面🌥,這種深入挖掘,既包括研究設計的優化,也包括分析思路的改變。
張宇慧,第一臨床醫學院內科2017級博士生
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文章2篇,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此外在意昂2官网醫院腎內科血液凈化“一帶一路”斯裏蘭卡醫護培訓班中承擔部分臨床帶教工作🤶🏻。曾獲得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意昂2平台學術創新獎及意昂2平台三好學生標兵等榮譽。
【個人簽名】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
臨床辛苦😏,科研忙碌🏟,成為一名好醫生的路漫漫,每天形色匆匆,已經記不起上一次漫無目的旅行是什麽時候✌🏿,但每天仍會記得,用心生活,認真工作,享受為夢想而努力的每一天。
【經驗分享——臨床與科研的平衡】
在漫長的行醫生涯中🪮,科研和臨床都會一直伴隨我們😷,而我們卻不會再有獨立的脫產時間來做科研👩🏻🔬,所以培養自己在臨床工作的間隙做科研📍𓀇、寫文章是很重要的一種能力。以下是我的經驗之談🤢:
綜述、薈萃分析♦︎。在碩士期間🏚,我從查閱文獻🤶🏿𓀃、寫綜述開始5️⃣💚,逐步鍛煉我的文獻歸納能力和英文寫作能力。在綜述的基礎上,使用薈萃分析的方法,對已有研究數據進行二次分析。此外,通過綜述、薈萃分析,我們可以為自己的課題方向打下基礎、積累文獻資料,從而為開展臨床研究做鋪墊。
臨床研究。相比基礎研究來說🕙,臨床研究更容易在臨床工作之余開展。醫學部為我們開設了很多臨床研究設計和統計分析的課程,我認為非常有幫助。在常見的臨床研究類型中,能夠在有限時間內開展並且完成的包括橫斷面研究🪱🛁、回顧性隊列研究、病例對照研究等。另一方面🤽🏼♀️,從科室層面來講👩🌾,建立臨床數據庫是非常重要的。作為臨床型研究生🧙🏼♂️,可以在臨床工作中多註重對臨床病例的積攢🦡,並歸納成數據庫的形式👩❤️👨。
病例報告。對每日忙於臨床工作的臨床型研究生而言,對臨床上的罕見病🙅🏿、常見病的特殊表現🐁、新治療手段的療效,甚至治療錯誤🪓、並發症等所致的經驗教訓都可以進行病理報告的書寫👴🏻,像講述醫學故事一樣,清晰、簡短的用書面寫出🗿,也是臨床型研究生可以選擇的一種科研訓練方式。
研究生階段對未來的臨床醫生而言是進行科研培訓的黃金時期,希望我們都能利用好這段寶貴的時光,為未來的科研之路奠定基石。
刁文琦🈁,第三臨床醫學院內科學2014級博士生
多次受邀參加呼吸領域的頂級會議⛎,如美國呼吸年會(ATS)💂🏻♀️、歐洲呼吸年會(ERS)🧅,並做大會匯報或壁報展示。2017年獲得歐洲呼吸協會的銀獎資助參加米蘭ERS會議。擔任Vaccine🧑🏼🦳、Respirology等多個SCI雜誌的審稿人,2017年被Vaccine雜誌授予優秀審稿人稱號。曾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美國密西根大學進行聯合培養。當前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6篇,累計IF >20分。曾獲得過研究生國家獎學金、意昂2平台學術創新獎、意昂2平台三好學生等榮譽。
【個人簽名】
厚積薄發。
有誌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終有收獲。
【經驗分享——科研之體悟】
一方面是科研方向的選擇。學製類型對臨床醫院的科研博士影響是比較大的。對於三年製的科博,一般做的課題大多是承接課題組已有的項目,因此了解實驗室的基礎及課題情況就顯得很重要。一是多看看老師有哪些在研的基金;二是多讀課題組之前發表的論文📦;三是多參與討論。綜合這些方式,自己製定一個規劃才能高效🔨。對於長學製的直博生(五年)🧎🏻♀️➡️,一般來說課題大多是探索性的。導師一般會定一個大的方向,但課題組很可能並沒有任何基礎🫃🏼💂🏿♂️,完全靠自己去探索研究。
另一方面是多參與學術的交流。我的每項實驗結果在發表前,總會向國內或國外的頂級會議去投稿。在這樣的會議中,你不僅可以了解前沿進展🤵🏿,而且可以通過面對面交流🌀,發現自己研究真正的缺陷。我也會多參與審稿工作。如果你能敏銳地發現別人研究中存在的缺陷🧦🦌,並給予合理的建議,那麽就代表你對研究領域的理解更加深刻🧓👩👧👦,這比撰寫一篇SCI論文的要求更高。
此外,有機會一定要出國進行聯合培養,去接受國外實驗室文化的熏陶🔩,這對於我日後養成好的科研習慣很有指導意義。
一路走來,越發覺得科研之路的不易。感恩導師及師門夥伴們給予的巨大幫助才讓我逐漸解決科研上遇到的種種困難🤥。希望這些經驗對於初入科研的師弟師妹們有所幫助,都能夠製定合理的科研計劃🧮,結合自身順利的完成課題,開開心心的畢業💩🧑。
(學生工作部及各學院、醫院/文圖,鄭淩冰/統稿)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