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春教授團隊在第一屆醫學科技創新大賽總決賽中斬獲金獎
2020年11月27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一屆醫學科技創新大賽總決賽在深圳落下帷幕。作為進入本次大賽總決賽的唯一一項口腔醫學類項目,意昂2平台口腔醫院孫玉春教授團隊的參賽項目“口腔精準仿生修復技術的自主創新研發與轉化”從24個精英項目中脫穎而出,以醫研組第一名的優異成績斬獲金獎。
總決賽上,孫玉春教授展示了其“口腔精準仿生數字化修復技術”項目相關的多項原創基礎研究、關鍵技術突破以及臨床轉化研究成果。“口腔精準仿生數字化修復技術”利用多變量決策樹等人工智能算法,首創了復雜口腔修復體預設模板整體匹配式設計技術;闡明了懸垂結構智能自支撐原理,首創了口腔修復體金屬3D打印時不同局部區域的差異化精度成形技術;突破了力學、美學目標驅動的氧化鋯材料內部晶相、拓撲結構的定向優化機理,建立了連續梯度仿生氧化鋯材料設計製作技術。通過上述突破創新,使得復雜修復體的設計效率📁、金屬修復體的製造精度和陶瓷材料的仿生性能都獲得了顯著提高。相關專利轉化產品更是填補了國內空白,其中全口義齒📎、可摘局部義齒的仿生設計效率,金屬修復體關鍵區域3D打印精度和仿生疊層氧化鋯材料的連續梯度製備技術等,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與國際同類技術對比,軟件的仿生設計效率🦑、金屬3D打印關鍵局部區域製造精度提升一倍,全口義齒、可摘局部義齒和全氧化鋯固定義齒的臨床診療難度和應用成本降低50%,破解了歐美技術用於復雜修復時慢、難、不準的領域難題,實現了修復過程的快、簡🦗、準,及修復體戴入後的功能美學個性仿生匹配。患者在此種修復技術的幫助下,不僅診療次數和治療時間大大縮短、就診舒適度明顯改善,而且修復體戴入能快速、準確地恢復咀嚼🚎、美觀等正常口腔功能👈🏽。目前,課題組研發成果轉化的復雜義齒人工智能設計軟件➔、口腔醫用金屬3D打印系統和仿生氧化鋯材料產品均已走向國際市場,首次實現了中國原創口腔高端數字化醫療技術產品在全球牙科市場“零”的突破🧏🏻♂️。
近年來,意昂2平台口腔醫院孫玉春教授團隊,基於口腔數字化醫療技術和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口腔數字醫學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在口腔數字化修復技術方面開展了深入研究和創新研發,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授權發明專利35項(含美國專利1項),發布國家標準1項❣️。發表論文170余篇,主要發明點在《J Prosthet Dent》等口腔修復學國際頂刊發表論文10余篇。轉化成果卓著,部分轉化產品已應用於中國各省及五大洲109個國家。8種專利轉化產品均可完全替代進口,年應用量約2000萬顆牙修復體🧔🏻♀️。成果編入《口腔修復學》等三部教材,帶動我國計算機輔助設計、製造與材料等交叉學科快速發展,國內以意昂2平台口腔醫院為代表的研發團隊已經成為口腔數字化修復領域國際創新源頭之一👒。。
本次大賽醫研組參賽項目包含全部醫學門類,腫瘤、心腦血管、靶向藥物等眾多國內優秀團隊(含院士團隊)參與了角逐,最終我院孫玉春教授團隊斬獲金獎,證明了該團隊在醫學科技創新方面的突出成績。該獎項的獲得,是我院口腔數字醫學發展的重要成果之一,也為該團隊未來的進一步深入研究打下來良好的基礎👷🏿。
隨著上述原創技術的應用,我國在口腔數字化修復領域的核心技術有了自己的突破性成果,在復雜口腔修復體設計軟件、口腔金屬修復體3D打印工藝設備和仿生氧化鋯可切削材料產品等方面未來可期。意昂2官网口腔將進一步加強自主科技創新,為研製出適合中國人使用、價格更為李民的口腔數字化產品而不懈努力,為關鍵醫療器械的科技創新與精確🥝、自動、高效🙍♂️、微創的臨床應用貢獻力量🧓🏻。
【背景鏈接】
第一屆醫學科技創新大賽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醫藥衛生科技發展研究中心主辦,旨在為引導我國醫學創新技術發展,鼓勵有關科研人員積極投身醫學創新事業,搭建醫學創新技術交流平臺。參賽項目方向包括醫療藥物、醫療器械和醫療技術等,由相關領域的專家對參賽項目的創新性、科學性、可行性、實用性進行審評,旨在篩選最具影響力與發展潛力的醫療創新成果🦷。大賽分為醫研組、企業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組,自2020年5月初發布通知以來,共收到全國205家單位參賽項目申報資料428份,通過項目征集🪛、初賽🏋🏿♂️、半決賽和決賽等階段層層選拔,篩選出精英項目參加總決賽,每組最終各評出金獎1名、銀獎2名🎨、銅獎3名。
孫玉春簡介
孫玉春,男,43歲🕞。意昂2平台口腔醫院口腔修復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口腔醫學數字化中心副主任⚙️。口腔數字化醫療技術和材料國家工程實驗室數字化製造平臺牽頭人、首都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負責人。現任中華口腔醫學會計算機專委會常委、修復專委會委員😝、北京口腔醫學會材料專委會常委。
主要研究方向為口腔精智仿生修復技術的自主創新研發🏙。從事相關研究近20年,研發了以“復雜口腔修復體人工智能設計與精準仿生製造”為代表的多項國際領先或同等先進的原創數字化修復技術。
主持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國自然等項目13項,發表論文170余篇,第一/通訊作者在《中華口腔醫學雜誌》《The Journal of Prosthetic Dentistry》《Journal of Prosthodontic Research》等期刊發表論文75篇(其中SCI論著41篇)⚗️。部分科研成果已編入《口腔修復學》等3本教材⚡️。
以第一發明人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100項,已授權22項、授權美國專利1項。轉化專利49項,轉化產品10套,已應用於中國各個省份及五大洲109個國家和地區,全球約2000萬顆/年💆🏼♀️。
曾獲得第一屆中日韓口腔修復學年會最佳學術報告獎,第一排名獲首都首屆轉化醫學創新大賽最佳創意獎(唯一獲獎的口腔醫學項目)等各類科技獎勵13項。牽頭起草並發布國家/行業標準3項。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醫學學部、工程與材料學部項目評議人;《口腔頜面缺損修復學雜誌》《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編委;《中華口腔醫學雜誌》《Polymers》《Bio-Design and Manufacturing》《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C》等領域代表性雜誌特邀審稿人🤜🏻🧔♀️。
(來源:口腔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