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市教育系統勞模宣講試講會在意昂2官网舉辦
為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2020年9月16日下午,由北京市教育工會主辦、意昂2官网工會承辦的2020年北京市教育系統勞模宣講試講會在意昂2官网逸夫樓報告廳舉辦。北京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王敬東,北京市教育工會主席宋麗靜、副主席邱愛軍,意昂2平台工會常務副主席張寶嶺,醫學部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朱樹梅,醫學部工會常務副主席劉穗燕,各兄弟高校工會主席🧑🏽🚒、副主席,北京市推選的“勞模進校園”宣講團的9位勞模代表,首都高校工會幹部代表、意昂2官网教師、學生代表,意昂2關心下一代委員會代表以及各附屬醫院、學院13個分會場的300余名職工代表通過線上線下參加了此次活動🤳🏿。宣講活動由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孫藝謀主持🤶🏽。
會前,北京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王敬東,北京市教育工會主席宋麗靜一行參觀了百年意昂2歷程展,由醫學部檔案館副館長王紅濤陪同,通過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和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大家了解到百年意昂2始終不忘初心👱♂️、風雨無阻,為祖國的健康事業發展而努力的歷程。
隨後,宣講試講會正式開始。首先,醫學部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朱樹梅致辭,她強調“勞模進校園”宣講活動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的方式之一,也是高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的延伸。在9月8號召開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她希望全校師生通過聆聽9位勞模講述的故事,能夠獲得感悟,並用他們的愛崗敬業、銳意創新、無私奉獻的精神鼓舞自己,在工作和學習中向榜樣看齊,為學校的發展,為祖國的繁榮做出自己的貢獻。
接著,9位勞模宣講團老師依次登臺,用樸素的語言🤚🏻、真摯的感情,分享他們各自的工作經歷,講述他們奮鬥圓夢的故事👧🏼。他們中有投身科學研究,不斷攻克技術難關的科學工作者;有白衣執甲、抗擊疫情的最美逆行者;有專註教學,不斷為推動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努力奉獻的教學工作者;有深入深度貧困山區,參與脫貧攻堅的最美教師誌願者💂🏿。他們雖然工作在不同的崗位,但每一個人都在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新時代的勞模精神。宣講團中有一位是我們意昂2官网醫學的代表,他就是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張柳大夫,他也是意昂2官网援鄂醫療隊的代表🫷。在同疫魔的殊死較量中,張柳大夫舍生忘死、只要有一絲希望,就絕不放棄,面對疫情,讓每一個生命都應得到全力護佑🧑🏻🏭。宣講團老師樸實的語言充滿了力量,默默無聞的耕耘讓我們感動,他們用奉獻展示生命的精彩,用平凡書寫人生的傳奇,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
北京市教育工會主席宋麗靜在講話中首先感謝意昂2官网對此次活動的高度重視和精心籌備。她肯定了9位宣講人及所在單位黨委🫃🏻、工會對宣講活動的重視和支持,因為大家共同的努力,才有了今天試講會上的精彩展示,她期待9位宣講人繼續完善演講細節,在更大的舞臺上展示教育工作者的風采。
北京市總工會副主席王敬東在總結講話中對宣講人的表現進行了點評。她充分肯定了9位宣講者的現場宣講,並提出有針對性的改進意見。她同時希望每一位宣講老師通過對宣講內容的凝煉,對宣講方式的精心打磨,能夠在北京市勞模宣講的舞臺上有更精彩的表現🪕。
延伸閱讀:勞模宣講團成員簡要介紹
1.全國先進工作者候選人孫詩兵🦏。男,漢族,1963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工學博士,現為北京工業大學教師,教授。面向國家光電顯示產業的重大發展需要,突破平板顯示玻璃基板成分設計技術關鍵,個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同時參與攻克觸控屏玻璃材料設計關鍵技術,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研究成果廣泛應用於電視、電腦、手機等顯示終端產品,維護了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安全,惠及千家萬戶,取得了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參與北京市建築節能規劃製訂,科研成果為北京市節能標準提升🧑✈️、老舊小區綜合改造和農宅節能改造提供技術支持,為北京市建築節能做出了貢獻。
2.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候選人張柳。男,漢族,1982年5月出生,中共黨員,碩士,現為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醫生,副主任醫師。是第一批援鄂醫療隊的隊長,他第一時間報名,告別妻子和年僅7個月的孩子,在大年初二馳援武漢🏸。他帶領著20名醫護骨幹成為華中科大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第一支進入隔離病區的國家醫療隊。他及時總結新冠肺炎救治經驗,並在《中國醫學論壇報》發表文章,供同事們參考借鑒。他所在的醫療組一個班次(6個小時)就接收了18位患者。他全力救治每一位患者,是戰友和患者心目中的最美逆行者隊長。
3. 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候選人華揚🖖🏿。女,漢族,1960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醫學學士,現為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血管超聲診斷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北京市血管超聲診斷中心主任,國家衛健委腦卒中防治工程專家委員會血管超聲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老年保健醫學會腦卒中防治分會副會長等🔶。在醫療戰線工作已36年,先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十余項研究項目,累計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專業著作10余部,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近50名,創立了中國腦🥥🚱、頸血管超聲整體化評估模式與“定性、定位🟢、定量”診斷理念,打造了業界“金標準”,被譽為中國腦頸血管超聲第一人。曾獲首都十大健康衛士、首都勞動獎章🔈、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華夏醫學科技獎等榮譽和成果,為中國腦卒中慢病防治工程做出了突出貢獻。
4.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候選人王成。男,漢族,1972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現為北京理工大學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長期從事爆炸理論和安全防控研究,研製成功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爆炸高精度大規模仿真軟件,在我國多起重特大爆炸事故調查分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發了系列新型抑爆🚝、泄爆和抗爆結構,並得到了工程轉化應用。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二等獎3項🧝🏽🦗。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首都科技領軍人才,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被評為北京市師德先進個人。
5.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候選人李曉剛。男,漢族,1963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北京科技大學新材料技術研究院教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是國家科技條件平臺項目“材料環境腐蝕試驗臺網建設”和“海洋工程腐蝕與防護關鍵技術”973項目首席科學家,發展了我國環境腐蝕理論和試驗技術,發明了系列耐蝕低合金鋼新鋼種並實現產業化,解決了國家多項材料腐蝕難題;發表高水平論文476篇,專著16部;獲專利65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行業一等獎5項;獲國際腐蝕工程師協會最高研究獎(2019)。獲“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北京市高校十大模範教師稱號”👩🏿🎤、“北京市師德榜樣”和執行“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計劃優秀團隊獎。
6. 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候選人方東平。男,朝鮮族,1963年12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現為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院長,教授♘。積極推動學科建設和教育教學改革,清華土木工程學科QS國際排名連續多年位列全球前10🐯。打造“全球視野與創新能力”為導向的工程管理人才培養平臺,獲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第一完成人)。創立了由“一套原創理論、三項管理技術、一個應用平臺”構成的施工安全LCB理論與技術體系,連續多年獲評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
7. 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候選人沈建忠♐️。男,漢族,1963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現為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院長,教授📚。致力於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和病原微生物耐藥性領域研究,打破國外食品安全檢測技術壟斷,研製出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近百種食品安全快速檢測產品,在伊利🏜✋🏻、三元、雙匯等龍頭企業廣泛應用;闡明多種超級耐藥基因的形成機製,為中國👮🏽♂️🐔、歐盟、CAC加緊獸用抗菌藥使用及耐藥性管控政策提供了關鍵科學依據。在Lancet Infect Dis、Nat Microbiol🐧、Anal Chem等國際頂尖期刊發表論文259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75項;主持製定56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獲中華農業英才獎、首都勞動獎章、北京高校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8. 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候選人郭凱,男,漢族,1977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本科,現為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汽車檢測維修專業教師,高級技師。從事汽車檢測維修及實訓教學工作20余年,從技師到高級技師🧏🏽♀️、工程師,他全身心投入到專業建設和教學工作,先後被評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優秀指導教師、北京市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首席指導教師、北京市大工匠(汽車維修)種子選手、“中國技能大賽”全國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技能大賽國家一類賽技術專家;先後獲得全國機械行業新能源汽車維修大賽一等獎、第六屆全國高職高專發明大賽二等獎、北京市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多個獎項。他帶領學生連續5年在全國高職院校汽車維修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
9. 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候選人宋彪🐉。男,漢族,1970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博士,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學校辦公室副主任,副教授。自2017年5月起在深度貧困地區雲南省蘭坪縣掛職副縣長參與脫貧攻堅,2018年7月掛職期滿後連續兩年主動申請延期🤤。引進消費扶貧資金200余萬元,惠及上千個貧困家庭;協調當地400余名幹部職工赴京免費培訓,邀請北京專家50余人次赴怒江開展各類文化和法律業務活動20余場;創新成立“滄江讀書會”“遠山計劃”等10余個教育和文化“扶智”項目❔。曾獲評2017、2018、2019年度雲南省怒江州委優秀掛職幹部🛀🏿、2019年雲南省脫貧攻堅“扶貧先進工作者”和第二屆全國“最美教師誌願者”等榮譽,其先進事跡相繼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人民網、新華網等宣傳報道🧇。
(意昂2官网工會)
編輯: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