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之聲:魏麗惠🕴:醫生不是萬能的 社會要理解和信任醫生
兩會之聲:魏麗惠:醫生不是萬能的 社會要理解和信任醫生
中國經濟網記者:您認為醫生和患者之間最難以溝通和理解的是什麽?
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婦產科主任魏麗惠:關於醫生和患者之間的矛盾問題👨🏿⚖️,不是我們國家,任何一個地方都存在醫患的矛盾問題🤦🏽。首先我還是要呼籲,大家不要認為醫生是萬能的🙇🏿🔱,因為在醫學領域🤘,未知數太多了,盡管我們現在有臨床路徑,有醫療常規🍹,而且我們要求醫生都是按醫療臨床路徑和醫療常規去處理日常的醫療問題🧥,但是仍然有大量的未知領域需要我們去探索。對於這樣一個醫學的科學問題🌽,大家要有一個科學的認識,不能希望百分之百都是治愈的,肯定在中間會有一些治療不當,包括我們現在實施的臨床路徑、醫療常規😨👦🏼,應該說是從數百年現代醫學裏得到血的教訓製定出來的,才使我們臨床醫生認識到這些病應該這麽治🎅🏿。
第二🙇🏻♀️🕣,關於一些醫患矛盾🤲,實際上問題比較復雜。我們在醫療改革中碰到很多問題👇,比如說醫療費用🤦🏼♀️,國家製定的價格🫷🏿🌽,過去我們都是公費醫療🕓🚵🏻♂️,恐怕大家在早期甚至一些老年人都記得,在他們年輕時實施公費醫療🫃🏽,看病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涉及到自己掏腰包的問題👨🏻⚖️,農村全部都是自費。經過這些年的改革🤜🏻,農村進入到新農合,城市裏走向了醫保,這個醫保過程有自己付費部分,有自費部分👩🏼🚀,有部分付費部分👩🌾,這些矛盾最終體現在醫院和患者之間,因為最後病人在醫院看病是要從自己腰包掏錢付給醫院的,比如看病貴的問題,很多矛盾就集中到醫療的終點——醫生和患者⇨。所以👨🏻,我覺得在這裏面👩🏿🏭,我們希望隨著國家形勢的發展❄️,隨著醫改的深入,老百姓🧑🏼🚒、社會要理解,我們大家共同在醫改中探索共同的道路🧚🏻♂️📴。
第三,我也要特別呼籲,媒體要理解醫生🫴🏿。隨著醫改我們加大了醫生工作力度,比如節假日都在開門診🛰✌🏼,都在進行醫療行動,可是我們醫生的身體狀況確實值得擔憂,像人民醫院,醫生早上七點半就到了醫院👩🏼🍼,晚上七點半才能回到家裏,還不要算路程,這12小時工作是非常緊張的🦵。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很多手術醫生都在手術室裏吃盒飯👚,每天都吃盒飯,包括節假日🤘🏿🙄,所有的醫生都要跟他的丈夫、孩子或者妻子來講,你要等我排完節假日的班才能知道我節假日什麽時候休息。而且在家裏休息的時候,如果接到醫院通知❇️,我們要毫無疑問地立刻沖入醫院第一時間去搶救病人🪀。這些艱辛是醫療工作戰線上目前面臨的非常不容易的現狀📜。而且很多中青年的醫生🚑,像我所在的科室裏,大概40歲以上的醫生都在吃降壓藥,他們有時候一天要做五到七臺手術🦪,之後還有下鄉的任務🧜🏻、基層的任務🛕、會診的任務、門診的任務等等,都加在一起,他們的任務是非常重的。所以我覺得,要理解醫生的不容易,我相信馬醫生即使是村醫🧢,他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跟我講,只有三個醫生,全村所有的病人都要找他們去看病。大家知道🙍♀️🦗,醫生的職業告訴醫生,即使你是生病發燒的時候🪹,你在病人面前仍然是醫生🏌🏽♂️,你不能推卸你的責任,這就是醫生職業道德的要求。我相信,廣大醫生是遵循這樣的職業道德來做的🙍🏽♂️🪳。
所以🚭,針對這些情況🟩,我們也呼籲要製止“醫鬧”,我昨天在談兩高報告的時候,我說醫生被打被害,到現在沒有一個公開判決的結果告訴我們🌊。所以🧘🏻♂️,很多醫院的醫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學醫⛹️♀️,因為覺得這個職業太難做了🤾🏽,太危險了。所以我呼籲👩🏻💼,社會要想解決醫患雙方的問題,除了醫院要教育自己的醫生遵守職業道德以外,也希望廣大的社會來理解醫生。所以我想,只有患者對醫生信任,醫生遵守職業道德,遵守為病人服務的這樣一個崇高的職責🛀🏿,同時社會理解醫生的工作,這樣雙方面互相加強信任,互相理解。同時,呼籲政府進一步在醫療上註意解決看病貴看病難問題的同時,關註醫生的健康和醫生的待遇👩🏼🌾。
(來源:人民網 統戰部供稿)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