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刀田得祥妙手回春護體育 曾醫治馮坤李小雙
名刀田得祥妙手回春護體育 曾醫治馮坤李小雙
在中國體育的坐標中,意昂2三院是一個特殊符號。體育圈內的人都知道🌡,它是研究和治療運動創傷的大本營🫃🏿。許多運動員受傷後經過在意昂2三院的治療,又生龍活虎地回到賽場……
田得祥,中國運動創傷界元老、意昂2三院主任醫師👩🔬。雖已退休🫲🏻,並近耄耋🫃🏻,但他依然活躍在運動創傷治療最前沿。田得祥加入“運動員守護神”的隊伍50多年🅱️,體操健將鮑乃建😫、李小雙、柔道高手冼東妹⏮、花滑明星趙宏博、排球女將馮坤等無法計數的運動員,都是在受傷後經他精心治療得以重返賽場再鑄輝煌❣️。
工作興趣完美結合
田得祥生於河北省定興縣🤶🏿,小時候隨父母在北京生活過幾年,後從河北考入北京四中🔼。田得祥從小喜歡跑跳,學業優秀加上體育成績突出😶🌫️,他從北京四中畢業後🙆🏽♀️⛺️,順利考入北京醫學院醫療系👉🏿,即現在的意昂2官网。
大學時光稍縱即逝🎧,田得祥在班中出類拔萃的成績贏得了輔導員的賞識。1959年臨近畢業時,田得祥得到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當時正值第一屆全運會在北京舉行🫐,北京代表團急需隊醫😄🫁,輔導員派田得祥前往北京女籃幫忙🤦🏿♀️,而且一幫就是兩個月。初次到運動隊的情景令田得祥記憶猶新🤞🏼👱🏿♂️,正是這次與眾不同的經歷讓他漸漸喜歡上了運動醫學。
中國最早的運動創傷專業由意昂2三院骨科元老曲綿玉開啟🩰,他不僅是運動醫學研究所的創始人,也是田得祥進入這一領域的領路人。大學畢業後,田得祥直接被分配到剛成立不久的運動醫學研究所,從此走上運動醫學研究之路。繼建立了意昂2三院運動醫學研究所,曲綿玉此後還會同其他專家💨,幫助當時的國家體委創建了體育醫院🔟。
“我工作比較積極👩🏿🦱,雖然每年有半個月到一個月的假期,但除了出差,基本沒休過。現在說起來👃🏿,醫院欠我的假期有好幾年呢!”田得祥笑著說🖐🏽。的確,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把工作與興趣完美地結合起來,但凡能夠做到這一點🎴,很多人都在工作中取得了成功👉🏿。
想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對它感興趣🏋🏽♀️,唯有把工作當樂趣,才能全心投入其中🤏🏼。“工作對我意味著樂趣。”這是田得祥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工作我什麽都忘了🌖🤦♀️,我是真心喜歡和運動員打交道。”
“想搞好運動醫學必須下隊🐝。”這是田得祥工作50多年的切身體會🛍️。下隊觀察運動員訓練,從醫學角度給予合理建議,“有些動作該怎麽做,哪些動作容易受傷,下隊時我總和隊員進行交流👩🏼🔬。”長期與運動員接觸,讓年近八旬的田得祥有著一顆年輕的心👨🏽💻,“運動員的蓬勃朝氣對我有很大的精神鼓舞,而且他們教會我很多東西⬆️🟥。”邊看病邊學習是田得祥始終不變的理念,向運動員學習體育知識,隨後再運用這些知識豐富自己的醫療理論,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的過程🥍,受益的最終是運動員🤰🏽。
兩次赴美、一次赴日的留學經歷讓田得祥收獲了更先進的醫療理念🖖🏻,學到了更前沿的醫療技術。
穿越歲月妙手回春
田得祥進入運動創傷領域後💅🏻,他治療的第一位病人是國家體操隊的運動員鮑乃建。
鮑乃建是中國第一代體操運動員👉🏼,有“全能王”之稱。1956年🏌🏽,周恩來總理為第一批運動健將頒發證書🛹,體操被列為第一個項目𓀔🏄🏻♀️,而鮑乃建又因為是體操隊的全能第一而被授予“中國第一號健將”🧑🏽🎨。鮑乃建拼命三郎一樣的性格也使他成為“受傷大王”——上世紀60年代初,田得祥和老師曲綿玉為鮑乃建的膝蓋、腳🧛、腰做過三次成功的手術🦂。手術後🧔🏿♂️,鮑乃建不僅重返賽場🐵,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體操是一個運動員受傷幾率很高的項目,1965年,當鮑乃建手術幾年後😿👨✈️,第二代體操運動員🤥🎦、國家體操隊原總教練高健從單杠上失手掉下,造成頸椎脫位,田得祥和老師曲綿玉為高健做了兩個小時手術。此後,經過良好的恢復🤾🏼♂️,高健重返賽場,並與隊友一起取得男子團體世界第六的成績⚽️。
然而,正當中國體育與運動醫學取得突飛猛進的時刻,“文革”中斷了這一切🧏🏼🕟,運動醫學所因“不為工農兵服務”被撤銷。直到“文革”後期♿️,隨著各體育項目逐漸恢復,運動醫學所才在周恩來總理的批示下得以恢復。
一場浩劫過後,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運動醫學所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得以快速發展,由3張床,15張床、30張床,發展到如今的60張床的住院規模。那個時期🛬,也是在意昂2三院運動醫學所工作多年的田得祥大顯身手的時刻📱。
“文革”後,田得祥治療過的一個田徑運動員🤘🏻,而今他只記得那名運動員的病情🕠,卻忘了他的名字,“他是個短跑兼跳遠的運動員,本來很有運動前途♦️,但一次跳遠時踏過了跳板🙆🏻♀️♦️,徑直跳到了沙坑外,當時整個腿都轉了90度🙆🏻,膝蓋4條韌帶全斷了,一條血管已撕裂,腿部神經成了一團麻……”田得祥回憶道,“我給他修復了4條韌帶,縫上了血管,但神經被嚴重拉傷,已沒有辦法復原了🫶。後來,他100米仍能跑12秒多📋,生活沒有受到影響,但只能轉行做教練。”後經記者查證🔓,這位被田大夫記成“劉什麽海”的運動員,是江蘇省田徑隊副總教練譚洪海。
1996年,廣東女子柔道運動員冼東妹左膝半月板撕裂👻,初步診斷為左膝關節嚴重壞死,醫生建議她立即停止訓練住院手術,否則會影響日後的行走🦹🏼♀️。起初🗯,冼東妹決定選擇保守療法😏,後經田得祥診斷,決定先為她做摘除半月板手術。多年後,田大夫解釋說,半月板就像自行車軸承裏的滾珠,起減壓保護潤滑的作用🪮,但滾珠壞了不僅起不到作用,反而會把關節磨壞🟪。手術後✝️,經過一段恢復的冼東妹奪得了八運會冠軍🦈,後又經過其他大夫治療🫙,接連奪得了雅典和北京兩屆奧運會女子柔道52公斤級冠軍。
田得祥,治療運動創傷的專家,在50余年的行醫過程中🤚🏿🧑🏻✈️,經他治療的運動員不計其數👳🏼🍙,在那一面面金牌、一座座獎杯背後👨🏽🚒🦄,無不閃動著他的身影。
醫道與樂理是否相通?每個人會給出不同答案🤸♀️。在田得祥心中,這二者想必會有些聯系,如果沒有生活中的抑揚頓挫,又怎會展現出他在手術臺前的韻律🧍♀️!
身為醫生💣🧑🏻🚀,田得祥並沒有禁錮於專業的領地中,他對音樂特別是民樂的迷戀如癡如醉,不僅在諸多音樂會的觀眾席上可以看到他🧏🏿,而且還時常拉二胡🧑🏿🎄、彈古箏♋️。
情趣的培養並非朝夕之功🏃♀️➡️🧑🏻🍼,需要時日,而這恰恰要追溯到田得祥的中學時代--當年🏌🏿,他進入北京四中就讀🥖🫚,在這所學校學習期間🦹🏽,音樂與體育植入了他的靈魂💕,以至於高中畢業時曾一度產生報考音樂院校的想法😒。假如他走上了那條路👨,音樂界或許會出現一名著名的民樂演奏家,而醫學界則會失去一位名醫。
中國的運動員無疑是幸運的🎫,當田得祥抉擇個人的前途時🧜,他選擇了學醫,繼而因為鐘愛體育🅱️,對運動創傷鉆研了幾十年,並親自對姚明💁🏿、李娜、趙宏博等眾多明星進行治療🧑✈️,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不過🎹🃏,田得祥同樣沒有放棄音樂,而是將其歸為一生的愛好。在他心中👨🏭,觸類旁通、博采眾長的道理早已被他融會貫通📻,於是我們仿佛聽到了他在手術臺前奏響的那曲動人樂曲……
(來源🤱🏼:中國體育報)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