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成超教授以第三完成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壽成超教授以第三完成人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1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表彰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作出突貢獻的科技工作者。由第三軍醫大學卞修武教授牽頭、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壽成超教授作為第三完成人參加的“腫瘤血管生成機製及其在抗血管生成治療中的應用” 因其在揭示腫瘤血管生成的細胞及分子調控機製、腫瘤血管源性內皮細胞的生物學特性、抗血管生成分子靶點篩選和抗血管生成新藥開發等方面取得的創新性貢獻和突出成就🎫,榮獲2012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腫瘤的生長需要血管提供營養🤸🏼♀️,通過阻斷血管生成以切斷腫瘤的營養供給🧑🏽🎄,是抑製腫瘤生長和轉移的有效途徑💇🏽♀️👨🏽🔧,也是近二十年來腫瘤新藥研發的熱點領域,以血管生長因子VEGF為靶點的相關抗體藥物貝伐單抗已由2004年正式進入臨床👍🏻,與其他化療藥物一起👨🏻🌾,在中晚期結腸癌和肺癌等常見腫瘤的治療中獲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
腫瘤醫院壽成超教授領導的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研究室自1995年來開始涉足腫瘤血管生成機製及抗血管生成小肽藥物的研發🖖🏼🤘,他們在國際上較早發現腫瘤細胞除能表達和分泌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VEGF)外,還同時能表達VEGF受體🤷🏽♀️。腫瘤細胞表達分泌的VEGF可分別通過腫瘤細胞和內皮細胞表達的VEGF受體,直接促進腫瘤細胞的增殖(自分泌功能)和血管的生成(旁分泌功能)。這一發現打破了VEGF受體只表達於血管內皮細胞的傳統醫學理論🥂,同時也表明了VEGF在腫瘤生長和轉移中的重要性及功能的多樣性,該研究被隨後的許多國際同行所證實並得到較為廣泛的引用。為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血管生成藥物👩⚕️,壽成超教授領導的實驗室通過以VEGF受體為靶點的肽庫篩選技術,獲得了2個能有效阻斷VEGF與其受體結合、進而抑製血管生成和腫瘤生長的活性多肽🏄🏽,同時還通過對腫瘤病人血清蛋白指紋圖譜分析研究,發現了一個可選擇性進入血管內皮細胞並誘導其凋亡、從而抑製血管內皮細胞增殖及腫瘤血管形成,進而抑製腫瘤生長的內源性多肽。上述具有潛在應用價值的抗腫瘤多肽有的已完成臨床前研究👆🏻,有的通過與企業的合作正在開展臨床前研究。
腫瘤醫院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研究室開展的上述工作先後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項目及國家藥物創新專項課題的資助,已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研究論文近三十篇(最高單篇它引50余次);獲得中國及美國發明專利授權5項,培養畢業博士研究生6名。部分工作曾在2004年獲北京市科學技術二等獎。
(北京腫瘤醫院 王倫)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