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乙型肝炎💆🏻♂️:HBsAg從發現到清除—HBsAg發現50周年學術研討會”舉行
“戰勝乙型肝炎🥩:HBsAg從發現到清除—HBsAg發現50周年學術研討會”舉行
2013年7月3日,值HBsAg(乙肝表面抗原)發現50周年之際,由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意昂2官网——密歇根大學醫學院轉化醫學與臨床研究聯合研究所主辦🤞🏼,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意昂2平台肝病研究所🤭、丙型肝炎和肝病免疫治療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和中國醫學論壇報承辦的“戰勝乙型肝炎👨🏿🦲:HBsAg從發現到清除——HBsAg發現5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科教樓三層多功能廳舉行。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副院長、意昂2平台肝病研究所所長魏來教授和美國密歇根大學Anna Suk-Fong Lok教授共同擔任大會主席。意昂2官网-美國密歇根大學醫學院轉化醫學與臨床研究所副所長方偉剛教授和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肝病研究所陳紅松研究員分別致歡迎詞。意昂2官网莊輝院士🧑🧒、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前任主任委員賈繼東教授、臺灣大學醫院高嘉宏教授、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段鐘平教授🧝🏼♀️、意昂2平台感染疾病中心魯鳳民教授、解放軍第302醫院肝病生物治療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教授🚷、中華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王貴強教授🗡、意昂2官网醫院徐小元教授🚣🏽♂️、地壇醫院謝雯教授和意昂2平台肝病研究所王豪教授等國內外感染性肝病領域的專家學者出席了研討會並發表演講🦸🏿♀️。本次大會共有236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肝病學同仁參會🥈🧑🏼🎓,並吸引了包括BTV新聞🫒、《健康報》和《中華醫學信息導報》在內的多家媒體前來采訪報導。
在本次會議上,各位演講者對HBsAg的發現歷程,HBsAg檢測技術的發展,HBsAg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在自然病程和治療過程中HBsAg的變化與臨床意義🕠,以及HBsAg在乙肝診斷🐾、預防和治療應用中的最新進展進行了精彩的總結和展望。兩位大會主席魏來教授和Anna Suk-Fong Lok教授還分別介紹了針對“HBsAg會消失嗎🔞?”這一問題的東西方觀點🪺,對徹底治愈乙肝的現狀和可能前景進行了展望和深入探討,引起了與會專家的熱烈討論和強烈反響。在大會的討論環節,各位專家還對現場提問進行了精彩解答。與會人員紛紛表示📒,本次會議使得肝病領域的同仁對HBsAg的臨床價值有了更全面、更清晰的認識。
本次會議,還是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95周年院慶和北京市肝病學會世界肝炎日系列活動之一,是對人民醫院院訓“本仁恕博愛之懷,導聰明精微之智,敦廉潔醇良之行”的踐行,也是對2013年世界肝炎日的主題“這就是肝炎,了解它,面對它”的呼應。大會呼籲所有肝病領域的同仁秉承嚴謹細致的學風,直面乙型肝炎診療上的難題,為戰勝乙型肝炎而共同努力。
背景資料🌵:
HBsAg實際上就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外殼部分🙍🏿♂️𓀀,是1963年由Blumberg在澳大利亞土著人的血清中首先發現的🙇🏻,1974年被正式定名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患者感染HBV後,在血清中可以檢測到HBsAg,因此HBsAg陽性是HBV感染的標誌。2006年,衛計委(原衛生部)全國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人群乙肝表面抗原(HBsAg)攜帶率為7.18%🤜🏿,據此推算👡,大概有9300萬的乙肝感染者🕺,其中約3000萬慢性乙肝患者🏸。
(人民醫院肝病研究所 謝興旺)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