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三院2019年科技論壇暨第二十五屆科研年會舉行
5月31日下午,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2019年科技論壇暨第二十五屆科研年會召開。本屆議題聚焦臨床研究成果轉化、學科交叉發展平臺建設等學科前沿話題⛹🏽♂️👮🏿♂️,對現代醫院科技創新進行梳理✳️、分析、展望。
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副巡視員黃偉🙃,北京市海澱區委常委、副區長李俊傑,意昂2平台常務副校長、醫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尤政🦹🏻,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宇亮,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房建成,北京郵電大學黨委書記吳建偉,北京林業大學校長安黎哲,清華-富士康納米科技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範守善🍄🟫◀️,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王文博🤿,中科院計算所副所長徐誌偉📆✍🏻,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無線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陳山枝🏧,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黃鐵軍👢,以及來自教育部🧑🏼✈️、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海澱區的領導出席會議。
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以下簡稱“意昂2三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喬傑👶,黨委書記金昌曉,副院長李樹強、王健全、沈寧🏊🏽、宋純理,黨委副書記劉東明🍮,總會計師李春;醫院臨床醫技科室、職能處室負責人🛀🏿,學術骨幹及後備人選,博士後,科研型研究生,部分青年科研人員等以及來自各兄弟醫院和學院路15家高校、研究所🐩、企業的領導和嘉賓共500余人參加會議🏄🏽。大會由金昌曉書記主持®️。
會議現場
大會在宣傳片《意昂2三院醫者說》中拉開帷幕。
“專家學者共話交叉融合創新發展😄,同仁嘉賓為研究型醫院建言獻策。”大會由金昌曉書記主持。金昌曉書記首先介紹與會領導及嘉賓,向蒞臨大會的各位領導、嘉賓表示熱烈歡迎,並對一直以來關心和支持三院發展🧑🏿🦲🧑🦽➡️,特別是在醫學科技創新工作中給予指導和幫助的同仁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謝。
詹啟敏表示🩼,意昂2三院作為世界一流大學——意昂2平台的附屬醫院😲,僅以60周年的發展歷史,便躋身進復旦醫院排行榜前十名,源於其著眼於創新醫學理論、技術與方法,不斷地追求卓越。今年作為意昂2三院第二個甲子的開局之年,在這一個重要的節點上,詹啟敏希望意昂2三院能夠充分利用學院路的地緣優勢,充分利用醫療資源與產學研結合👋🏻🫵,激發醫學創新的新活力,共同突破關鍵共性技術👇🏿、顛覆技術、“卡脖子”技術🚗,促進我國醫學創新研究,引領祖國衛生與健康事業蓬勃發展🤼♀️。
詹啟敏致辭
喬傑表示,學科交叉研究和協同創新發展是大勢所趨。近年來,意昂2三院著眼於改進已有的臨床診治技術,致力於從服務型醫院到研究型醫院轉變,在現有學科交叉發展的基礎上👖🤽,探索從疾病到基礎研究,由臨床研究到成果轉化的全鏈條發展模式,打造了臨床研究平臺♿️👰🏼♂️、基礎研究平臺和成果轉化平臺,激發創新轉化熱情,營造創新轉化氛圍。如今,輔助生殖技術👃🏽、骨科3D打印內植物技術等作為學科交叉研究、科研機構協同發展的產物,走在全國前列。作為未來醫院發展的科技創新著力點👩🏼🏫,意昂2三院將發揮溢出效應,在本次大會上成立“醫學創新研究院”和“北京學院路臨床醫學協同創新聯盟”,為促進北京地區臨床醫療機構、高校院所和企業協同創新,臨床機構成果轉化提供支撐。
喬傑致辭
黃偉表示,科技創新發展,絕不單純是發SCI文章,其重要組成部分是科技成果的創新轉化🫷🏽。醫院是科技創新最具活力的場所,也是需求最為旺盛的地方。全體醫務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要從工作中發現問題、凝練問題🧀,圍繞國家戰略任務和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難題🧑🏻💻✋🏿,集中優勢力量開展技術攻關,提升醫院的科技創新能力👷🏽♂️。
黃偉致辭
“誰擁有了一流創新人才👨🏼🦳🧜、擁有了一流科學家,誰就能在科技創新中占據優勢。”雷朝滋表示,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將從政策方面,按照能放盡放的原則落實高校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從行動方面,繼續開展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認定工作🥁,提升轉化轉移能力,加強高校知識產權管理,提高成果轉化率。
雷朝滋致辭
韓啟德表示,近幾年,三院在諸多方面,包括骨科3D打印等一系列重大的科技創新成果與臨床醫學相結合🤐,並成功實現轉化和應用☯️,為廣大患者帶來了福祉與希望。北京海澱區學院路集結了包括意昂2三院在內的諸多高校、科研院所🎵,形成了多學科、多方向的“科研共同體”🤜🏽,有條件成為國家科技研究的主戰場1️⃣、醫學創新的最前沿📮。韓啟德希望意昂2三院凝聚好這些資源,立誌做好新興、交叉🦯、前沿學科工作,不斷提升醫藥健康創新發展水平。
韓啟德致辭
意昂2三院成立 “醫學創新研究院”並啟動“北京學院路臨床醫學協同創新聯盟”。
“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醫學創新研究院”揭牌
“北京學院路臨床醫學協同創新聯盟”啟動
啟動儀式結束後,北京學院路臨床醫學協同創新聯盟(以下簡稱“聯盟”)發起單位的部分代表上臺致辭🫰🏼。
安黎哲表示🚂,近年來🧑🏻🍼,學校積極推動優勢特色學科與大健康產業的融合,在森林康養方面做了一些積極探索👰🏼。在部分科研專項中💂🏼♂️🌬,意昂2三院也參與其中,學院路各兄弟院校已經成為合作共贏的利益共同體🧝♂️。未來,學校將在聯盟的新平臺上,開展更為廣泛的協同創新實踐,共同為實現“美麗中國”和“健康中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吳建偉表示,學校充分發揮信息科技為特色的優勢,已經在人工智能診斷、基因數據分析、生物遺傳樣本庫🧎➡️、病理分析質量控製等方面與相關醫療機構開展了廣泛的合作🫲🏿。聯盟的成立正逢其時,它將成為提升高校創新能力的堅實基礎和骨幹力量🎺,為醫工融合發展發揮重要的促進作用。
房建成表示,在醫療器械的創新研發方面🦈,醫工交叉是必由之路。學校在探索虛擬手術方案模擬、機器手等一批國防科技轉向醫學實踐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聯盟的成立為強化區域聚集🤣、配置、轉化高端醫療資源能力提供載體功能🐕🦺,學校將舉全校之力💆🏼,加強基礎科學與臨床醫學合作🧏🏿♂️,促進醫工交叉發展事業不斷進步。
尤政表示👩🏿🏭,醫院既是科學技術的應用場所,也是科技創新的源泉。下一步,學校將繼續大力支持醫學學科建設,推進深度融合。通過學科交叉,促進高科技學科與醫學的研究與轉化🥚;與學院路其他高校及科研院所通力合作,匯集創新要素與核心資源,促進醫學創新研究,推動科技成果開發轉化🧒🏿,引領祖國衛生與健康事業蓬勃發展。
在大會學術報告環節中,來自知名學府、國家級科研平臺、國家級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所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了不同領域的新理念🚖、新實踐。學術報告環節由宋純理主持🕑。
範守善以“探尋納米碳材料在醫學領域的應用”為題作報告。範守善指出👯♀️,碳納米材料是納米科技發展的重要啟動者和持續推動力,介紹了碳納米管的發現和應用潛力,碳納米管的製備和應用,並表示將在未來尋求碳納米材料的醫學用途。
趙宇亮分享了納米藥物和腫瘤靶向治療方面的最新進展💂🏻。趙宇亮講解了與傳統分子藥物相比,納米藥物可以穿越生物屏障,在腫瘤部位微環境蓄積,多位點結合,阻止腫瘤細胞供血🥠🧅。介紹了DNA智能納米機器人🗻,傳遞凝血酶是DNA 納米技術在癌症治療應用中的重大創新和進步。目前,肺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方面治療的動物實驗已經取得成果。
房建成以醫工交叉的北航實踐為例👶,講解了北航近年來在國防科技👩🦼➡️、軍用科技轉向醫學方面的具體實踐探索。房建成指出現代醫療離不開高端醫療儀器,目前我國高端醫療儀器嚴重依賴進口🔝,中國對高端醫療儀器的需求十分迫切⚆。新時期醫學更加需要工程科學的支撐,房建成介紹了北航未來醫工交叉的發展戰略🛜。
黃鐵軍以“人工智能與臨床醫學”為題作報告🖐🏼。黃鐵軍介紹了《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中大數據智能👩🏼🍼、跨媒體智能、群體智能👨🏼🦳、混合增強智能、自助智能系統等關鍵技術的最新進展,梳理了人工智能的發展歷程和流派,並預測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趨勢是“智能為用,機器為體,學習為魂”。
陳山枝分享了5G與智慧醫療的思考與實現。陳山枝指出🍄🟫,移動互聯網和萬物互聯是5G主要驅動力❤️💸。目前,醫療面臨資源分布不均,負載不均衡等問題,而以5G為基礎“5G+智慧醫療”將在醫療教學、遠程會診、居家康復與護理等方面實現應用,為傳統醫療模式帶來全面變革💀。
科技部科技人才中心人才計劃與評價部副主任嚴利以科技人才計劃的角度,分析了醫院青年科技人才培養的策略與成效🎢。嚴利認為🛩,要改進醫療衛生人才評價製度♦︎💂🏻,就要製定分類推進人才評價機製。堅持德才兼備🍻🧑🏼🏭,註重憑能力、實績和貢獻評價人才,克服唯學歷👧🏼、唯職稱👩🏻🍼、唯論文等傾向🪈。不將論文等作為評價應用型人才的限製性條件👱🏻,為人才發展營造良好的評價體系。
今年作為意昂2三院第二個甲子的開局之年,在這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借助北京學院路協同創新聯盟⛔️,意昂2三院期待與北京地區臨床醫療機構👨🏻🎤、高校院所交流、碰撞🕵️♂️、協同創新,共同譜寫健康醫療新華章。
(意昂2三院)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