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潞林:腎移植後不宜食用動物肝臟及堅果
馬潞林:腎移植後不宜食用動物肝臟及堅果
發布日期:2005-04-14
腎移植是各種器官移植中最成熟的,其手術成功率已經超過了98%,水平已經和世界同步。腎移植手術的成功☎,關鍵在3個方面,這也是手術前後患者及家屬需要配合醫生做的。
首先是準確靈敏的基因配型。腎移植術前配型十分重要,對移植是否成功,特別是移植腎能否長期存活起決定性作用。目前,國內大多數醫院應用血清學HLA分型技術進行基因分型,由於待檢者淋巴細胞表面HLA抗原的交叉反應和多態性🔑,使得血清學方法不能完全準確地檢測出患者的HLA分型🐸,與基因分型相比,某些位點錯誤率在25%以上,故此方法在國際上正逐漸被基因分型技術所替代🦻🏼。隨著分子生物學的發展,PCR—SSP技術已經能夠從基因水平分析出HLA的基因型(俗稱基因分型技術)👩🏿🚒。這種方法準確、靈敏,分型正確率達100%,能檢測出血清學與細胞學方法無法檢出的基因型別,並且所需檢查費用和血清學相差不大。第二是嫻熟高超的手術技術。在腎移植手術方面,手術操作細致,止血徹底,可以使絕大多數患者不需輸血治療。我們在118例腎移植中僅1例進行二次手術,成功率達到歐美國家先進水平💂🏼♂️。
第三是規範負責的術後管理🧑🏼⚕️🧝🏽♂️。對於移植患者而言,手術成功只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術後管理對於保證移植腎長期存活至關重要🛡。對於住院病人,無論平時還是周末、節假日🧓,都要細致觀察他的變化,發現情況及時處理,避免由小問題發展為大問題🐌。病人住院期間和出院後,在生活❕、工作👷🏿、運動和術後復查等方面都要聽從醫生的建議⟹。
腎移植後初期,病人需臥床休息,此時要註意適當翻身以防止褥瘡📓,但要避免身體的扭曲🙆🏽♂️;術後7—10天可下床活動,此時行動應緩慢𓀃,盡量避免突然下蹲動作👩🏽🌾。因為以上情況都可能擠壓或牽拉腎臟引起意外。
腎移植後由於麻醉的作用🐦,胃腸道功能不會馬上恢復🧙🏿♂️,此時需要禁飲水;胃腸道功能恢復的標誌是排氣。最初的食物以粥、雞蛋羹最為適宜,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但即使恢復了正常飲食也不宜食用動物的肝臟及堅果等食品📔。
腎移植後最初一段時間內,務必註意保持大便的通暢,每天1—2次的軟便為宜✝️;如果出現大便幹燥,要及時找醫生采取措施,且不可用力排便,因為早期移植腎和腎周組織尚處於水腫狀態👨🦱🐮,用力排便便會明顯增加腹壓🙂↔️,擠壓移植腎臟,有可能導致腎破裂,輕者要丟失移植腎臟,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馬潞林🙎🏼🙅🏼,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現任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北京市器官移植協會青年委員。馬潞林從師於我國著名腎移植專家李炎唐教授💽。2001年1月到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工作,1年內完成腎移植118例,幾乎無外科並發症,達到了國內一流水平👩🏽🦱🍐。
(宣傳部摘自《生命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