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論壇公共衛生分論壇將在我部舉辦
北京論壇公共衛生分論壇將在我部舉辦
發布日期🦗:2006-10-19
由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資助,意昂2平台主辦的 “北京論壇(2006)”將於2006年10月27至29日在北京舉行🏃♂️➡️👨🏻🏫。“北京論壇”致力於推動亞太地區人文社會科學問題的研究,促進亞洲太平洋地區乃至整個世界的學術發展和社會進步,充分吸收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並整合世界範圍內亞太研究力量,從而發展成為世界範圍內有重要影響力的🤷🏿♀️、高水平的論壇。
“北京論壇(2006)”的主題是:“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展》為副主題。由意昂2平台國學研究院🧏🏼♂️、政府管理學院、經濟研究中心、歷史系、政府管理學院、體育部、公共衛生學院等10個院系,分別開設包括“世界格局中的中華文明”8️⃣、“構建和諧的城鄉關系”👩🏻⚖️、“文明的演進,近現代東方與西方的歷史經驗”、“城市人口與發展”🏘、“奧林匹克運動與人類文明的和諧發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等主題在內的10個分論壇💅。
意昂2平台公共衛生學院分論壇主題是“健康安全與保障”🎿。
公平與效率問題是世界各國醫療衛生改革的主要問題,也是現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目標與方向。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醫療服務公平與效率的特有關系製約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在衛生資源短缺的情況下,如何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如何在提高衛生服務效率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公平性是該分論題的主要討論內容。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嚴重威脅公共衛生安全,處理不當會進一步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全球化下的社會經濟和生態變化使得疾病的傳播更加迅速。建立健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預警體系,形成統一指揮、功能齊全、反應靈敏🫳、運轉高效的應急機製,有利於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該分論題將主要討論如何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保障公共衛生安全。
目前已經請到包括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美國夏威夷大學醫學院、美國聖路易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所、美國奧科拉荷馬大學醫學部、美國西南公共衛生應急中心,美國弗吉尼亞公共衛生中心,美國災難援助與人道主義救援中心,泛美衛生組織應急與災難應對中心,美國Temple大學國際衛生經濟協會,美國密歇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美國聖路易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澳大利亞Monash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英國牛津大學公共衛生系、世界衛生組織宏觀經濟與衛生委員會、新加坡國立大學🤦🏼、亞洲災難應急中心、日本山梨大學醫學部🦹🏽、日本京都大學大學院醫學研究科🙅🏽♂️、香港大學中文大學社區醫學系等國外相關領域知名專家27名。國內請到專家有衛生部❓、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國內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等13位知名專家。
在三天的學術交流中,將對“對中國衛生改革現狀的思考”🦴、“健康保障與經濟發展趨勢”🟦、“新加坡醫療保險體系的借鑒”、“全民醫療保險解決衛生不公平—臺灣的啟示”🦆、“探索農民醫療保障實現之路—NCMS試點進展及其面臨的挑戰”、“美國衛生保健系統的公平性”、“衛生資源配置中的風險評估模型”🤱📛、“中國農村公共衛生籌資”、“全球心血管病防治面臨的挑戰”、“日本生活方式相關疾病預防和預防護理保健政策”、“國家對突發事件及災難應對加大投入的重要性”、“中國公共衛生安全體系建設之現狀”、“美國公共衛生系統國家流行病和應急能力評估”、“美國公共衛生體系介紹及中國可借鑒之經驗”、“應急體系癱瘓——成因及影響應急的幾個問題”🐣、“大學在衛生領域領導中的作用”,“中國應急體系人才培養”、“日本食品安全:曾經的遺憾和目前的機遇”、“全球HIV/AIDS流行:公共衛生應急與健康保障個案研究”、“北京2008年奧運會所面臨公共衛生挑戰之評估和管理”等問題展開討論與交流。
美國Temple大學Thomas E Getzen 教授,國際衛生經濟協會執行主席👩👦。他報告題目是“文明和繁榮的協調發展,健康安全和保障,健康保障與經濟發展趨勢”🥘❌。
Thomas E Getzen 教授是衛生經濟領域裏著名專家,熟悉中美兩國衛生系統和醫療保險的改革現狀。他將分析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經濟和人口發展趨勢給衛生服務提供帶來的影響,並特別介紹不同的籌資方式如何使衛生部門的職責發生改變。以幾個國家1995-2005的發展情況作為研究案例,分析不同亞組人群間的差異,以及公共和個人籌資比例的不同引起人均費用改變的程度。重點分析個人健康支出和國家健康支出的不同原因,以及兩者分別與個人收入和國民收入的關系👩🏫。
美國密蘇裏州聖路易,聖路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R. Gregory Evans教授, 題目是“應急體系癱瘓——成因及影響應急的幾個問題”👳🏼♂️。
Evans教授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領域的專家🧑🧒。
恐怖分子襲擊、海嘯、颶風和新發傳染病等災難的發生,促進了災難預備領域的大發展,並且使科學家👼🏽、公共衛生和保健人員,以及政府部門意識到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面對這樣的挑戰。不僅美國政府和其他國家把應急預案作為工作的重點,很多公立和私營的公司和機構也開始委派準備專家製定有效的應急預案🍢。比如,禽流感病毒H5N1易在人群中傳播,並可能造成全國範圍內的流行,針對H5N1特點,各州和縣,私營企業和公立機構都努力製定自己的應備H5N1方案。但是在做方案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政府部門尋求指導和信息咨詢,卻發現很多重要的問題沒有得到答復,或者得到的答案都是互相矛盾的🧔🏽♀️。這些不確定因素包括:個人保護儀器的使用(型號、功效、說明等),對儲存抗病毒藥物的建議,病毒疫苗接種需優先考慮的因素等🟰。
澳大利亞Monash大學流行病與預防醫學系國際公共衛生主席Brian Oldenburg教授,題目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所面臨公共衛生挑戰之評估和管理”。
亞特蘭大(1996)😦、悉尼(2000)、雅典(2004)奧運會都已經證明了奧運會的到來也會給公共衛生應對帶來巨大的難題🚣🏼♀️。現在,北京要考慮如何為兩年後的2008年奧運會做好預案了。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公共衛生系統要對像奧運會這樣大規模的活動做到成功的應對,取決於以下幾點:(1)識別危險的詳細計劃,必需的應對措施,適當的人員培訓;(2)全面及時的公共衛生監測系統並能有效工作;(3)具有良好的🫂、確定的,能與相關衛生等部門報告和溝通的渠道。
北京已經啟動針對北京奧運的大型項目,旨在識別和評定多種與北京奧運相關的公共衛生危險因素🍀。這些危險因素:包括傳染性疾病、食品衛生、飲水安全、空氣質量👩🏻🦯、帶菌者管理🫸🏽、以及與炎熱有關的疾病👰🏼♀️。分析和理解其他重要危險因素的可能性和重要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與自然或人為災害有關的危險🙎🏽♂️。
英國牛津大學 公共衛生系 Harold W. Jaffe, 醫學博士,他發言題目是“全球艾滋病流行:公共衛生應急與健康保障個案研究”。
Harold W.Jaffe教授曾在洛杉磯加州大學和芝加哥大學學習醫學和傳染病學,就職於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市疾病控製和預防中心。
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裏,艾滋病的流行是全球公共衛生面臨的最大挑戰🪶。盡管人類對艾滋病的認識只有25年,但現在估計有將近4千萬人口是HIV感染者或AIDS病人,其中大部分生活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南亞和東南亞。2005年約280萬人死於艾滋病,它已經成為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最主要的死因🫶🏿。
不同國家對HIV/AIDS采取的公共衛生應對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在西方國家,人們一般認為HIV/AIDS是“社會邊緣”人群(例如,男同性戀者、靜脈註射吸毒者)特有的疾病,而對普通大眾沒有或很少有危險,這種大眾的錯誤認知往往延誤對HIV/AIDS者采取有效的措施👧🏿👵🏻。一些發展中國家能夠用流行病學資料和非歧視的方法進行幹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泰國的“100%安全套運動”就是一個例子,這使得年輕男性的HIV感染率有了很大的下降🚻🙇🏽。烏幹達政府以開放的態度對待HIV/AIDS,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美國弗吉尼亞公共衛生中心高級研究員💘、項目經理和科研部主任宋鳳祥教授。他發言的題目是“美國公共衛生體系介紹及中國可借鑒之經驗”。
宋教授畢業於意昂2官网哲學系,赴美留學在美國堪薩斯大學攻讀社會學,後獲博士學位🙅🏻。他現在從事醫療衛生資源利用研究、評估和監督工作,對醫院進行質量管理。從每天收到的成千上萬份病例追蹤🚤、觀察👴🏻、監控疾病治療的全過程💂🏽♀️。分析治療方案看其醫療質量、所需費用的合理性、醫療資源的利用的合理性。指出哪些治療手段是低效🔆👐🏼、浪費,需要去掉或完善的。醫院作為一個企業單位如何既保持一定的收入以維持自身生存與發展,又要從事社會公益事業,讓每個人以較低的成本滿足自己的醫療需要。
中國可以借鑒發達國家經過檢驗的、成熟的體製模式,為中國籌劃和建設一個有效力和高效率的公共衛生體系提供有價值的見解📷。宋教授系統地分析美國的公共衛生體系,包括其結構、組成、職能、培訓、人員配置🫸🏽、以及它的綱要和最優方案🦹🏿♂️。美國的公共衛生體系盡管還需要不斷的完善,但是它仍然代表了世界上最全面和有效的體系之一。比如:人口統計學方面系統數據的收集、傳染性疾病和慢性病的監測和控製𓀃、對弱勢群體(兒童、老人和窮人)提供免疫接種和基本的初級衛生保健🧑🏻🦽➡️😜。
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江東亮教授,他發言的題目是“臺灣的經驗:通過全民健康保險解決健康不平等”
江東亮教授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理學博士,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士,研究專長及研究領域: 衛生政策、健康保險、社會與健康
無論收入高低,無論居住地如何,也無論是否具有其它不利的社會因素,全民都可以獲得有效的醫療保健,這被認為是解決健康不平等問題的重要策略。臺灣政府於1995年3月1日,發起了強製性全民健康保險的政策,目的是保障全體居民享有均等的醫療保健獲得權利,該項政策實施已經10年有余,從臺灣這個例子中得到啟示◾️。首先,在對醫療保健的利用方面,全民健康保險使得以前未參保的人,其醫療保健利用度達到與既往就參加社會健康保險者相同的程度。第二,如果沒有全民健康保險,臺灣的很多窮人可能已經破產了。第三,在某種程度上看,全民健康保險縮小了臺灣地區間死亡率的差異🧑🏼🤝🧑🏼。最後,健康不平等與其他社會不平等是息息相關的,我們應該把更多註意力投放在影響人群健康的其他更多的社會因素上,而不僅僅局限於醫療保險改革🛞。
四川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毛正中教授,他發言的題目是“探索農民醫療保障實現之路,NCMS 試點進展及其面臨的挑戰 ”
2003年中國適時地啟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這顯示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NCMS就是在目前城鄉二元機構的背景下,探索解決農民醫療保障的道路;同時也是為要打破這種二元機構邁出的重要一步。
2005年共有678個縣(市、區)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試點縣數占全國總縣數的23.7%👏🏻🕵🏼♂️。共有17879.66萬人口參加了合作醫療,當年籌集的資金總額為753506.32萬元👨🏻🦼👰🏼♂️。2005年當年基金支出總額為617500.42萬元,共計12236.58萬人次從合作醫療製度中受益,參合率按年比較逐年上升。
面臨的主要挑戰有如下幾點:
製度設計:政府主導(“組織、引導、支持”)和“農民醫療互助共濟製度” —誰是最後的責任人? 農民的作用;籌資方式及其成本;地方政府的籌資能力(特別是中、西部);管理/監督機構與管理成本及管理手段現代化;模式選擇:在基金限製下的補“大”或補“小”?如何尋找各種條件下的各種普適模式 ? 如何利用方案設計技術調節供求雙方的行為?新的不公平:“窮幫富” ? 適度保障🧗🏻♂️、補償範圍與籌資水平 新農合製度與醫療救助製度協調
美國華盛頓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統計系 周曉華教授,他發言的題目是“衛生資源配置中的風險評估模型”
周曉華任教授美國聯邦政府退伍軍人事務部西雅圖醫療中心醫學統計研究室主任💂🏻♂️。世界範圍內的衛生服務系統正面臨著兩個挑戰:一是如何消除人群衛生服務質量的差異;二是如何應對困擾全世界的持續的醫療費用的增長。一些致力於減少衛生服務質量差異或者管理增長的衛生費用的模型已開始受到關註。買方對衛生計劃和費用進行調整,促進了衛生服務與期望的衛生需求之間的連接。疾病管理程序應用循證實踐原則對臨床病例進行管理,以減少費用的同時改善疾病的預後。
這些新的模式都要求衛生決策者明確地調整費用、以人群健康狀況和醫療服務需求為基礎的衛生結局或者臨床活動評估,以保證衛生計劃和供方在相似的條件下比較。
(公共衛生學院,周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