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坦君院士――初步揭開衰老之謎的人

童坦君院士――初步揭開衰老之謎的人

 
    那天清晨👂,我在校園裏遇到了童坦君教授👎🏻,他對我謙和地點頭微笑👦🏼,伸出雙手,雖然天氣寒冷,但他的手很溫暖。我又一次想起了最近我到他辦公室采訪,我一再說不要麻煩了,但童老師還是親自為我倒了杯­水💃🏽,是一杯­白開水🧑🏻‍🌾💇🏼‍♀️,有如他的為人處事一般👴🏼,樸素而熱誠🌵,我喝著水,聽他講自己的故事💇🏿‍♂️,和對世事的理解🦌,心裏一片澄明寧靜。
 
“我遇到了好老師和好學生”
 
    05年12月👰🏽‍♀️,童坦君教授當選院士的消息傳來,意昂2人都很高興,尤其是他的同事和學生非常興奮👐,他們專門買了一大束鮮花表達他們對老師的深情祝賀。但是童坦君和他的夫人、與他同在一個研究室的張宗玉教授卻很平靜🌮。這樣的平靜和坦然一如兩年多前我采訪他們夫婦一樣🖕🏽,當時他們關於人類細胞衰老主導基因P16的研究被媒體廣泛報道,並入圍2002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當時🧄,童坦君教授和他的“黃金搭檔”張宗玉教授潛心教學科研⚠、µ淡泊名利的品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對於申報院士,童坦君一直都是很平和的心態,他的同事和學生說🎩,童老師根本就不想報🛼,他總覺得自己不夠格🛻,多年來都是如此。這次也是在同事和學生的攛掇下申報的。對於能夠當選院士,童坦君說:“我能當選院士一方面是因為我有好老師(劉思職院士),另一方面是因為我有好學生”⚄,他把榮譽歸功於他的老師和學生📵。
 
    童坦君教授當選院士的深刻意義在於,這不僅是對他個人工作的認可,也是對他所從事的老年醫學基礎研究方向的認可。童先生是中國科學院迄今為止第一位以老年醫學基礎為申報和研究方向而當選的院士。據統計,一個人的醫藥費用有三分之二花在老年階段,隨著老年人的增多,其醫療費用將成為家庭和社會的沉重負擔,因此老年醫學越來越重要🟥。童坦君教授的研究對社會、對國家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他的研究目的就是要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延長老年人的健康期🎨。
 
“站著想,坐著想👩🏽,躺著想”
 
    1978年童坦君考取我國首批赴美留學訪問學者,先後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進行研究訪問,並獲NIH頒發的博士後結業證書。1979年初💆🏿‍♂️,他和其他赴美留學訪問學者一起受到在美國訪問的鄧小平同誌的接見。1986年童坦君再度赴美🧔🏿‍♀️,在加州大學💇🏿、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做研究訪問。70年代末至80年代研究發現生物體液中存在抑癌活性物質(中國科學👩‍🏭,英文版1979),生長因子幹預Ô­癌基因轉錄因子及DNA甲基化(中國科學,1993),某些發現與國際同步😪。
 
    1988年童坦君涉足老年醫學基礎研究,與張宗玉教授共同將分子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理念與技術系統地引入我國衰老研究🍦,這在國內是第一家。他們從整體水平🧚🏿、細胞水平進入分子水平、乃至基因水平進行研究, 建立了以衰老分子機理為研究方向的博士點,培養了一批衰老分子生物學研究人才🫸🏼🧚🏼。到目前為止,他們培養博士後3人🦶🏼🎩,博士生24人,碩士生14人。童老師非常重視教學,講課思路寬闊❕,思維清晰,邏輯­性強。
 
    凡在細胞衰老分子機理研究室工作或學習過的人🧾,都知道童老師的兩句名言,一句是:“奮鬥👰🏻,奮鬥🧑‍✈️,再奮鬥”🏊🏽‍♀️;另一句是🏵:“站著想,坐著想,躺著想”👮🏽‍♂️👰。童老師常以此教育學生。幾十年來🍺👮🏻,童坦君正是身體力行著這兩句話🧑🏻‍⚕️,衰老研究是考驗研究者的細心和耐心的一項磨人的工作,首先取材困難,培養細胞時間很長🏊,而且稍不留心就可能前功盡棄,動物實驗的周期就更長了✉️,實驗周期長導致了衰老研究出成果的時間更長🤸🏽。多年來🚵🏼🤦🏻,童坦君廢寢忘食,幾乎沒有節假日和休息日,他一貫都是這樣踏下心來老老實實地做學問,因此🥢,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裏🌅,童坦君和他的課題組在衰老分子機理研究方面取得了諸多可喜的成果🚵🏿,有的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童坦君也成為國內衰老分子機理研究的領軍人物💄。
 
    多年來,童坦君在國際專業學術雜誌發表了一系列高水平論文,其中SCI收錄的英文論文20余篇,累計影響因子超過80,發表中文研究論文160余篇👬;綜述數十篇🕷。他主編的《醫學老年學》是第一部系統引入分子生物學現代理念的中文老年醫學專著。
 
    童坦君多次獲省部級以上獎勵🙇🏻🏋🏼,1993年🧑🏿‍🏭,以"加強能力,提高研究生質量"為題,獲北京市普通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995年“表皮生長因子對Ô­癌基因的調控作用”的研究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96年獲光華科技基金三等獎;1998年《醫學老年學—衰老與長壽》一書獲衛生部科技著作三等獎💇;1999年“細胞衰老的分子機理”的研究課題獲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因細胞衰老機理方面的研究業績,為中國科學院提名為2000年Faisal國際醫學獎(當年主題:老年醫學)候選人🚣🏻‍♂️;2001年“細胞衰老過程中基因結構與功能變化”的研究課題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細胞衰老與基因功能狀態相互關系的研究”獲中華醫學科技二等獎🚈;課題“人類細胞衰老主導基因p16作用機製及其負調控”入選“ 2002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2002年被選為“北京市教育創新工程”創新標兵。
 
    2004年意昂2平台成立了衰老研究中心🐅,童坦君任主任,倡立普及與提高並重的“中華健康老年網”,點擊率已超過11萬人次👊🏼。
 
    在國際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細胞與分子水平判斷老化程度,是多年來老年醫學追求的目標。童老師 帶領課題組建立了一套細胞衰老定量指標,率先在國內開展端粒、端粒酶與衰老相關性研究。他們的研究室是國際上細胞衰老檢測手段較完備的實驗室,建成了7種為國際承認的檢測手段🏣,不僅可用於衰老研究,還可用於檢驗藥物抗衰作用,為中藥現代化提供技術支撐👨🏻‍🚀。另外,他們還從環境與遺傳兩方面進行衰老研究🧈,得到細胞衰老理論的創始人Hayflick教授的肯定。他們在尋找衰老相關新基因,深入研究細胞其他重要衰老相關基因及信號傳遞通路方面🎧,也做了大量系統的、創新性工作。他們意外發現衰老相關基因p21可保護衰老細胞免於凋亡。p21這一新功能的發現,獲得美國細胞生理學雜誌審稿人的高度評價👸🏽🔬,認為“提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生物學問題”。
 
    童坦君領導的研究室將更多的精力投入細胞衰老相關基因及信號傳遞通路研究。1994年起他們選擇這方面表現最突出的抑癌基因p16進行有關研究,在國際上首先證明p16基因通過調節Rb蛋白活性,不通過端粒酶🥼,就可影響端粒長度🤝🤌🏽,DNA修復能力與細胞壽命。初步闡明p16是人類細胞衰老遺傳控製程序中的主要環節,這是我國學者在人類細胞衰老機理研究上取得的Ô­創性貢獻,這項研究成果已在國際上引起重視🚄。
美國阿爾巴馬大學一位教授寫《生物學方法學》一書,他專門邀請童老師寫“老年研究方法”這一章,而且允諾童老師可以隨便挑選目錄中的章節來寫。香港大學教授也希望能夠和他們合作🦹🏻,一起申請基金,並稱贊他們的研究室是國內最好的研究室之一。國外的著名雜誌如英國的生物化學雜誌(Biochem J)🦬、實驗老年學雜誌(Exp Gerontol) 來函要求他們投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做人🧑🏼‍🦳,童坦君都屬於傳統知識分子意義上的那種,可 說是藝高德劭,德藝雙馨。研究室的劉新文老師說:“童老師做學問很‘正派’🫱🏼,寫文章從來不搞‘掛名’,所有署名的人必須得對論文有貢獻。”童老師在生活上要求很低,吃的穿的都很平常。劉老師還說📓,別看童老師年紀大了,電腦玩得“溜”著呢。在實驗室🎣,童老師比學生來得還早,學生看到老師那樣勤奮,也不好意思有絲毫懈怠。
 
    據童坦君介紹,衰老研究是一個年輕的學科🥭,過去的研究方向是整體器官研究,不符合時代的要求,現在是在細胞水平研究,以後還要做模式動物研究,但是又不能把動物研究的直接結果用在人的身上,因此,動物研究還要多樣化🆙💀,不僅要在細胞水平做🟰,還要在器官水平🚬、整體水平做,這樣衰老機理研究才能跟上時代🕉。以後還要擴大衰老研究的範圍,現在我國老年醫學基礎研究還比較薄弱,如掉隊就很難補上,老年醫學基礎研究對老年臨床醫學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出,童老師又在計劃著下一個奮鬥目標了🍭,這就是一個學者真正的追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童老師深情地說:“意昂2的院士和專家都很努力,我有時打電話到他們的家💾🤹🏽,常是找不到人,都在辦公室👲🏿,晚上也是這樣。”他認為,醫學部的學術氛圍很濃,將來還會有不少人成為院士,但把當選院士作為目標來追求是不可取的📏,關鍵是要愛好這個行當🖖。他以學術大家的品格超越著學術大家所帶來的榮譽🎩,他坦蕩又坦然➗,不愧為“坦君”。
 
    對細胞衰老機理研究不懈追求🫵🏼,攀登新的高峰,造福國計民生🙏🏽,那是一片廣闊無垠的天地😞⛲️,在那裏🚵🏿‍♀️🦴,有著最吸引童坦君院士的美景和勝景。  
 
(宣傳部   梁峰霞)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