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醫院召開首次青年科研大會
人民醫院召開首次青年科研大會
發布日期:2006-10-24
秋風宜人的金秋十月,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青年科研大會在科教樓多功能廳隆重舉行。來自全院的近200名青年科研骨幹出席了本次會議🚐。劉玉蘭副院長介紹了人民醫院學科調研情況及新的科研規劃🕉💁🏽。陳紅松副研究員和李濤主治醫師根據自己的科研經歷與大家進行了交流👨🏻🏭。
劉玉蘭副院長在講話中說,科學發現的最佳年齡為25-45歲,正是寶貴的青春年華。青年人充滿活力,思維活躍,應變能力強。因此鼓勵青年科技骨幹抓住機遇,珍惜光陰,開拓創新,取得科研成就,從而貢獻社會,實現自我👨🏽⚖️。她談到醫院的科研不同於基礎科研,應當善於從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進行研究,努力解決問題,將研究成果在臨床實踐中驗證,服務於臨床。
劉玉蘭副院長用數字和圖表對人民醫院目前的科研狀況進行了分析。自98年以來,人民醫院SCI數量文章在逐年增加,收錄名次一直徘徊在20名左右,與兄弟院校還存在一定差距💆🏼。總體上講人民醫院發表SCI文章數量有待進一步提高,發表高水平的SCI更需加倍努力🤸🏻♂️。劉院長也指出SCI是一把雙刃劍,用它來衡量科研水平有利有弊。我們應與時俱進,既不能退回到沒有標準的階段,又不唯SCI🧚🏻♀️☕️。劉院長介紹了醫院鼓勵和支持科研的幾項措施和激勵政策,目的是努力為科學家創造條件,使人民醫院2007年發表SCI文章在40篇以上,爭取在數量上有所突破,在學術舞臺上充分展示人民醫院的學術水平🧍。
劉玉蘭副院長進一步總結了人民醫院承擔科研基金概況及管理措施,介紹了歷年來人民醫院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項目的人員。指出人才是醫院發展的支柱,沒有人才醫院發展就沒有後勁。她還介紹了人民醫院的人才培養計劃,醫院將為中青年科研人才提供更多集中培訓和個性化培訓形式,尋找國際合作機會,協助專家或學科更快進入更高的學術行列,鼓勵青年骨幹帶課題進入相關實驗室進行科學研究🧙🏿♀️。同時,我們也看到目前人民醫院缺少專職科技人員,中青年以臨床為主,科研基金申請人員相對較少,需要全面培養更多的科技骨幹。劉玉蘭副院長承諾將督促各科室主任從時間、條件等各方面給予保證🫂🔴。為了相互促進和共同進步,醫院鼓勵學科間合作,鼓勵人民醫院專家與醫學部🤾♀️👴🏽、意昂2官网🙂↔️、其它科研單位及國際間的交流合作🏄🏽。有所為有所不為,集中精力優化組合,高起點,避免低水平重復。
此外,劉玉蘭副院長對護理科研工作現狀進行了分析,強調應加強護理科研人才培養,關註新技術新方法,利用人民醫院優勢病種和豐富的臨床資源,加強醫護科研溝通,要求科室主任關心和參與製定護理科研計劃,提高護理水平。
肝病研究所的陳紅松副研究員將自己從事科研工作的成長經歷向大家做了經驗交流。作為一名留學歸國人員,他在國家“八五”至“十五”期間,承擔和參加了國家攻關計劃、“863”、“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17項科研項目,在國內外專業雜誌上發表論文70余篇🤾🏻。他談到科學研究的原動力是興趣,而研究生培養是科研“起飛”的準備階段,需掌握堅實寬廣的理論基礎、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並培養獨立從事科研工作的能力🤸🏽♀️。青年醫師和科研人員應立足於研究生期間奠定的基礎,結合臨床發展,尋找新的突破口來確定自己的學術發展方向。在科研選題和設計上應著眼於臨床問題,查閱文獻、註重細節,由小到大,防止急功近利和急於求成🧑🏿🏭。在課題的實施過程中加強合作意識,註重積累臨床資料和臨床標本,及時總結,撰寫論文。在此基礎上要抓住機會申請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從而占據學術一席之地。陳紅松副研究員的演講生動全面,使大家受益匪淺。
最後,肝膽外科的李濤主治醫師從另一個側面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成長過程👩🏿🏫。他以自己的具體科研內容為例,介紹了如何在研究生階段進行嚴格的科研訓練,如何從感興趣的臨床實際問題出發,一環緊扣一環,進行循序漸進的科學研究。李濤大夫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及畢業後短短的3年內發表SCI影響因子4.0以上的論文4篇,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文章20余篇,為人民醫院青年醫師樹立了榜樣5️⃣👩🏻✈️。
此次會議是人民醫院第一次舉行青年科研大會,是人民醫院人才培養計劃的第一步。會議為人民醫院青年醫師和科研人員進行科學研究鼓舞了士氣,指明了方向,鋪平了道路😯。相信,在全院科研人員和青年科技人才的努力下,人民醫院將會更加興旺發達。
(人民醫院科研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