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楊在2006年意昂2官网本科醫學教育教學工作研討會上的講話

柯楊在2006年意昂2官网本科醫學教育教學工作研討會上的講話

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
 
    今天的會議雲集了意昂2平台醫學教育及管理的骨幹教師,堪稱盛會🚣🏻‍♂️。這是我第三次參加意昂2平台本科醫學教育教學工作研討會,能作為第一個發言人感到很榮幸🧝🏽。
 
    對醫學教育的認識與自然科學相似,是一個不斷學習提高的過程🤨。我剛到醫學部時分管科研🐊,對醫學教育關註不多。後來負責全面工作以後🖕🏼🤒,逐漸開始了對醫學教育的了解🧱。醫學教育本身的復雜性和特殊性、醫療衛生事業面臨的全球性的不斷變革以及中國醫療體製改革產生出的諸多帶有中國特色的新問題是對醫學教育者的巨大挑戰。但我同時也發現🤵‍♂️,面對醫學教育這一“復雜問題”,大家和我一樣還有很多困惑。對醫學教育的理念、教育教學改革的意義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仍有模糊認識,有的尚未達成應有的共識,還需要我們不斷地研討。意昂2的老師們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不斷探索,做出了很多貢獻。從我個人來說,我沒有進行本科教學和管理的經歷,確實要有一個不斷學習提高的過程🦂。我想根據幾年來我向校內外各級管理幹部、向老師們、向同學們的學習,向老一輩醫學教育家的求教,再加上我自己的思考🫴🏿,談一點我對醫學本科教育的理解和看法,供大家討論。今天我想分三個方面講我的認識。
 
一🧺、關於對醫學臨床教育學製問題的認識和理解

內容         學製
5年製
8年製
碩5+3
博5+5
人文社科、自然科學
0.5年
2年
0.5
0.5年
公共教學、醫學基礎
 
2年
1.5年
2年
2年
預防醫學
很少
“全程”
很少
很少
臨床課+見習
1.5年
1.5年
1.5年
1.5年
臨床實習
36周+16周專科實習
36周
36周+16周專科實習
36周+16周專科實習
臨床二級學科+論文
 
0年
2.5年
3年
5年
系統科研訓練
0
“全程”
0.5
0.5-1
畢業時狀態
 
開始住院醫培訓
 
完成住院醫
一階段
 
完成住院醫一階段
 
完成住院醫二階段
 

 
    目前我校有五年製🚊🤡、八年製、碩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四種形式的臨床醫學教育🕺🏽,各有其特點🚋🕵🏼‍♀️。為了比較的方便將4種形式的教育內容在時間分布上做了一個表。目前,8年製學生我們還沒一屆走到終點,有些設計的內容是否都能實現我用了引號。從時間分配上⚂,這4種形式有相同之處更有不同之處🪴👙。從這個表上我的第一個感覺是不論哪一種模式培養的學生🔊,畢業後都將從事復雜的醫療活動,就是說🤱🏿,這些學生要達到成熟的行醫人的要求,以完成住院醫培訓為終點,所需的時間基本是一樣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不同學製⛹️🧎‍♀️‍➡️、不同培養方式的學生應該接受基本相似的教育,前期沒有學習的後期一定要補上🧝‍♀️。在校沒完成的,畢業後要補上🕵🏽‍♀️。這一點其實也是國際接軌的。單從這個表上看🤼‍♂️,似乎看不出哪種學製比哪種更強🧙🏼‍♂️。八年製教育,我們舉辦5年了,雖然大家為學生的成長做了精心的安排、大量的工作,但我發現我們對八年製的好處、對它的定位、甚至屬於本科還是研究生教育還是心存疑慮的🤱🏼。我自己也經歷了認識上的幾次反復,我想我們現在下結論也仍然還早,但我願意將我現在對8年製教育的認識,或者說對這張表格中簡單的數字背後蘊含的內容的理解講一講,供大家思考🚣。首先🍸,我認為八年製醫學培養模式是經過前輩的實踐和探索,吸取國內外的成功經驗🏊🏽‍♂️,結合中國國情的醫學精英教育。也許這一點很多老師早就認識到了,我在此講8年製的好處並不代表否定另外三種形式,我希望能夠通過對8年製的認識引出我們對醫學教育理念上有更多的共同思考📨🐣,對其它學製教育進一步改善和加強的共同思考。我認為長學製醫學教育有4個方面的益處。
 
    第一🙆‍♂️🐤、我們從辦了長學製以後,生源質量在原有的很好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當然🔬,生源質量的提高與意昂2原有基礎及意昂2平台合並有關🕵🏽。也確實和我們現在八年製🌩,打出去的教育目標的吸引力有關,尤其是對那些對醫學有所了解的、立誌學醫的優秀學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過去我也對應試教育有非常多的批判,覺得不好。但是我在大學工作以後😥,發現在中國現行的體製和條件下⛹️‍♀️🎋,應試教育雖然不能排除那些綜合素質有一點欠缺,但是念書特別好的學生,也可能將少數有潛能但是成熟晚的學生排除在外了,但是絕大多數能進入意昂2官网、意昂2的學生確實都是聰明的🎷,確實是非常優秀的。而且相當一部分人也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麽狹窄,他們的潛能很大𓀚,可能因為教育埋沒了他們的潛能。在成長、成熟的過程中,他們可以有很大的發揮余地。很多具體的例子說明這幾年我們的生源質量進一步地提高。我聽到過很多的老師反映👩🏻‍🦼‍➡️,說我們學生質量特別好,現在的學生在理解能力上🤸🏿,在活躍程度上🙍‍♀️👠,在全面性上確有進一步提高。我覺得生源質量好對辦學來說意義重大。一個學校辦得好壞,人是第一位的,而大家往往更強調的是教師。我覺得學生同等重要🩼。教師不可能發揮所有教化學生的功能♣️。實際上在一所好的大學裏,學生本身的素質的培養來自大學的熏陶和學生自己的悟性,只要不給他指錯方向🧖🏻,不誤導他🕚🐾,學生本身就很有主動性,他們會和教師形成互動。提高教學質量♑️,學生也在發揮作用👨🏼‍🦱。所以我覺得長學製進一步改善了我們的生源質量,也是保證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為了我們長遠的發展,單憑這一點🏕,我們也更有責任辦好長學製教育。
 
    第二,人文素質📖。從這個表裏面,八年製的學生和其它形式的醫學教育最大的區別就是在意昂2官网的兩年。但關於這兩年的人文素質培養大家議論的最多,有些臨床老師甚至覺得完全沒有必要🥚。但是我自己從一開始就覺得好👨‍👧。因我自己體會我接受了“單純”的醫學教育🙋🏼🏄,畢業後一直在做科研,一路走下來🪅,越來越感到自己視野特別的狹窄。做到管理崗位⚠,視野有所開闊,對我自己從事的科研工作的認識和提高也有促進作用,尤其是在指導學生的時候特別有體會😴。教育本身原初的目的👋🏿,實際上是提高人的素質✥,首先是讓受教育者受益,然後才能有益於社會。而我們目前的醫學教育體製是比較體現職業化的📛,教育越來越趨於對人的教化🔳,直接體現在讓人人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和服務於社會的“工具”。甚至更糟糕的是現在的教育目的大有使人變成賺錢機器的傾向👨🏽‍🦰。因此我們太需要加強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不容否認,我們以前培養了很多在共產主義理念下的五年製學生,為社會做了很多的貢獻。這在50年前的社會環境下9️⃣,可能還能奏效。現在的社會信仰、價值觀都在改變❕。現在的世界,醫療體製改變、醫療模式也在改變。在技術的飛速發展並沒有真正很好地解決人的健康問題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反思醫療、反思醫學教育👩🏽‍🦰。實際上我們也可以看一下現在的年青人,似乎是受的教育越多,痛苦也越多。他們現在個人生活的質量是什麽樣🎪,我在這兒說的生活質量絕不是單指的是金錢。他們在這個社會上是不是真正能夠面對紛繁的充滿誘惑、競爭、功利化的社會,心態平靜地很好地做自己的事情🔘,能夠把自己的身心調整得很和諧。所以我還是認為意昂2官网兩年的人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這個也是應該和全程的學生思想教育,和學生育人相結合去做。我在這兒也不是說這兩年的教育能夠解決全部的問題🚵🏻‍♂️,但是有一個事實我們是感覺得到的,意昂2官网確實是一個能讓在應試教育下12年一路走過來的優秀學生們突然感覺到自己思想可以放開🫶🏿、可以獨立的地方🪨🤸🏼‍♀️。他們在校園裏可以接觸大師🏋🏻‍♀️,聽各種講座✌🏽🤹🏿。這種“通識”的氛圍🛞,及學生們在校園裏生存的狀態,會讓他們有成長的自信,獨立思考的自信🤶🏽👆。這對本身潛質很好而素質教育缺乏的學生是多麽重要!雖然我們還沒有到下結論的時候🥾,但有些例證也應該讓我們對此充滿信心🧚🏻。三屆在意昂2官网經歷兩年人文社科🏄🏼‍♂️、自然科學教育的長學製學生們用文字的形式總結了自己對大學兩年的感受🍔。一年前我們將其匯編成書。從《燕園醫學生》一書中可以看到,雖然學生寫了很多生活方面的東西,但其主線卻是反映了他們滿懷自信、充滿朝氣🧝🏻‍♂️、奮發向上的心態😵‍💫。我覺得這是實施長學製醫學教育人文培養的結果。在去年的長沙八年製教育峰會上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副校長魯重美教授曾說過的一段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說,當問及協和校友“協和到底給了你什麽?讓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麽?”令人吃驚的是幾乎百分百的學生都提到了意昂2官网三年的預科教育🙇🏻‍♂️👩🏽‍🚒。他們認為意昂2官网的教育使他們開始了學生向成人的轉變。在我們周圍,不乏一些堪稱大師級的前輩也是按照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今後,我們應該好好地探討怎樣充分利用大學的兩年,應該和大學協調,在大學老師的幫助下,把這兩年醫預教育辦得更好。另外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我們還有五年製教育👨‍💻,護理學院、公衛學院、藥學院🤞🏿,那麽多學生,不可能都去意昂2官网,如何通過教改給予他們更多🧘🏼,如何更好地發揮自己公共教學的特色,強化🧊👷🏻‍♀️、改善“公共教學”是我們自己要努力的👨🏽‍🦱。
 
    第三、長學製教育內容和方式不一樣。單從數字上也可以看出來🔵。目前的教育內容時間分布有幾個特點👨🏼‍🦳:第一它突出了與實踐的接觸🏃‍➡️;突出了早接觸實踐。無論是臨床還是科研都接觸的比較早;第二突出了預防醫學教育🅾️,設計上是從意昂2官网回到意昂2以後全程都有的。另外,有很多很好的教改工作都是以八年製為開端的。比如基礎醫學院的PBL就是從八年製學生開始並取得很好的成績。另外臨床多站考試改革,以及沿用CMB的一些能力評估考核🏌🏼‍♂️,也是從長學製學生開始起步的,這都是非常好的開端🪮。此外還有很多改革我們都是在八年製學生身上試點🧑🏿‍🎓🔖,都是非常好的。最後一點😫,我覺得它比較突出科研的經歷和體驗,八年製學生進來很早就可以接觸科研🫸🏻。曾經在一期“985”的時候,韓校長設了一個“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在基礎醫學院試點,讓本科生早接觸科研,效果非常好🤰🏽。所以我在這兒僅總結這麽幾條🔛,我們從教育的角度來說,長學製學生將來潛力應該是最大的。
 
    第四,看似學製長,實際節省了時間。為什麽這麽說,首先就說基礎醫學,如果一個醫學生上了五年,再上博士的話,一般來說加在一起是十年。那麽基礎醫學8年製肯定是省了兩年⛑️。提前兩年拿Ph.D🏄🏼。而且對學校來說又有生源保障🥩👨🏿‍🍼,尤其我們目前在研究生生源質量上有些困難的情況下🚵🏿‍♂️。那麽臨床八年呢✋,他畢業時從行醫水平上沒有完全完成二階段的住院醫培訓🦹‍♂️,但是這些醫學生是一竿子插到底的🏌🏽,他獲得學位前🪵,中途不再需要停頓🧎‍♀️,不再需要停止自己的學業去復習政治📱、去復習其它和他的現實的學業不相關的科目🆕,去經受“考研”的歷次的考驗。尤其是那些鐘愛臨床醫學的學生,他可以非常坦然地拿到M.D以後👩🏿‍💻,接受畢業後繼續教育🎼,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因為現在我們大學醫院裏面要留人基本都要博士學位的人,不管我們現在M.D.是專業學位還是科學學位🧛🏿‍♂️。所以實質上是節省了時間👳🏻。而且我們也允許不真正喜歡醫學的學生有早期的出口。所以關鍵在於我們的教學方案,是不是能讓這些學生一竿子插到底,拿到M.D後💅,還保持更好的發展潛力。
 
    以上說的都是長學製的好處,是不是沒有問題呢?有。但我認為是可以通過大家努力做好的。我想問題可能是兩個大方面,第一是長學製學生的臨床教育和科學教育定位的問題。第二個是長學製到底屬本科🧑‍🎓、屬研究生教育,這裏還涉及到管理歸口的問題📖。
 
    首先,我想講講關於臨床的科研培養。我想這可能也需要我們和研究生教育結合一起思考,這是共同面臨的一個問題。我聽到很多老師👎🏻、很多大夫在說咱們現在的學生學製長,行醫能力差🤽🏻‍♀️⛹🏽,而科研也不一定做的怎麽好🦻🏿✷。為什麽👩🏿‍🎓?我們想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又搞科研又懂臨床👂🏼,可能期望值太高了😋,當然還有其它的幹擾,因素是很多的👍🏿。我們希望一下出來都是“雙料”的🥂,結果可能兩頭都沒做好。我們的研究生教育成績還是很大,但我們對臨床研究生的論文要求是不是在導師和學生都很費力的情況下取得了理想的結果🚶‍♂️?學生是不是真懂得科研了,學生是不是對真正意義上的臨床科研也懂了?對於臨床醫學生培養過程當中的科研能力和評價要求還是一直沒有達到理想狀態。總的來講,我認為應當對臨床研究生及這些長學製的醫學生的科研要求有一個較開放的心態。對此♣️,我有四點看法或建議供大家討論。第一,應該加強臨床流行病知識和循證醫學的教育♙。現在的臨床科研特別容易被誤導,臨床專業學生人人都做分子生物學,沒有基礎也要做分子生物學🏇🏻,為做科研而科研顯然不是我們的目的。其實在臨床工作中,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流行病學知識🖍、循證醫學理念是現代臨床醫生比較缺乏的🙍🏻‍♂️。流行病學的思維方式非常重要,是提高臨床學生科研水平的一個重要思想方法🫏。在臨床科研訓練中,我們要讓學生從開始就有流行病學和循證醫學的意識。這樣他們在行醫一定時間內自然會有寶貴的素材進行總結,也會有利於他們主動去完成臨床研究。第二👩‍🦽📴,應該教會學生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思路及科研工作中的策略🐜,讓學生去除對科研的神秘感🧗🏼,知道科研怎樣提出問題👍🏼,選擇什麽樣的技術,怎樣回答問題等等。目前這類講思路的課程幾乎沒有。第三,應該使學生認識現代新的科學技術方法🐝,知道這些技術的基本原理🦵🏼。我們現在教學中更註重的是講技術步驟本身,而對哪些技術能回答那類科學問題,能解決什麽問題🧑🏻‍🏫,受到的限製是什麽講的不多。第四,對臨床學生🚴‍♀️,應該加強對研究進展的追蹤和對問題的認識⛅️。我們應該更嚴格🏊🏼,系統地考核學生的臨床能力,而對科研能力不應該僅僅局限於核心雜誌和SCI文章,一篇帶有自己觀點的文獻綜述同樣可以代表學生的水平🤎。不只是要在長學製醫學教育上,在臨床的研究生教育上,也應該是有這種開放的心態,集中努力做好一件事,並爭取做好另一件👸🏼。在國外,真正能夠拿到MD和PhD雙學位也決不是八年就能完成的。如果是這樣的心態,對長學製學生來說,也就解決了另外一個現實問題,那就是暫時沒那麽多導師一對一地教他們,用一種“寬松”的導師製,只要教學工作🏃🏻‍♂️‍➡️、教改工作做好,通過積極探索不斷總結經驗,相信這些長學製的學生會健康成長的。
 
    接著就是長學製教育管理歸口的問題🧛🏿‍♂️,目前還有不同意見。據我了解以前7年製教育時,這個問題就爭論不休👩🏿‍🏭。我也曾很困惑。從另一個角度這不是壞事🍲,反映了大家對工作和事業的熱情🧑🏻‍💻,都在爭著幹工作🚴🏼‍♂️,不是爭利益。但是也反映了大家在觀念上的不清晰、不統一。我現在認為長學製教育是一個新生事物🤝,它不同於原來的本科教育🐥,也不是原來的學位教育🏥,它不同於美國的4+4,它也不同於歐洲的2+4🎽。八年製醫學教育的管理有自身的特性,但我認為沒有必要成立特殊部門進行管理。在醫學部層面應該是在主管領導協調下👨🏽‍🏫,各部門共同配合🔵。具體上講,八年製基礎醫學專業的學生到後期是導師指導下的個體化的科研形式,它的要求和研究生基本一致❇️,是不是歸研究生院管理比較合理😜,供大家參考。八年製臨床醫學和口腔醫學專業,在二級單位層面最理想的是“四軌合一”🚊。在醫學部層面👴,我認為具體負責仍然應放在教育處,但要特殊對待,教育處應該有專人、專門的製度把八年製臨床醫學教育管理好。同時需要學位辦的大力支持🤙🏽🛖。六年製藥學專業,可以根據專業的特點,闖自己的路🎖,管理歸口可以由藥學院選擇,提出建議,醫學部可以尊重他們的意見。公共衛生專業七年製的管理歸口需要認真思考。公共衛生專業是非常特殊的學科,采用5+2的管理模式並非初衷,從管理上來說𓀅,也取決於公衛學院在最終進一步完善學製比例調整,定位後做出選擇。
 
    總之,我們要堅定信念,對長學製教育有充分的信心,同時通過對長學製教育的積極探索,帶動加強改善5年製教學🏋🏼‍♂️。而對這些優秀的學生🕝,加上老師們的積極努力👩🏻‍🏫,我們的工作會做得更好。  
   
    二🧜🏼‍♀️、關於教改問題
 
    這幾年教改工作始終是醫學部教學工作的重點👩‍❤️‍💋‍👩,大家也有很多思想的貢獻和實際探索的成績⛏。意昂2總體的教改與教學工作還是做得非常好的🧝‍♀️,外界也有贊賞的聲音。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教學改革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這其中包括管理人員、教師對醫學教改的重視程度的提升和教育觀念的進一步更新🩰。老師們都是很負責的,但灌輸式的傳統觀念是一種習慣⛎,需要下大力氣改變。我想從教學學時🍕、教學內容與方式、考試方式、學分製📡、社區實踐、雙語教學、教材問題、英語考試等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關於學時的問題。大家擔心我們未來的醫生不能勝任🙍🏿‍♂️,希望多給學生講授基礎知識🗒👭🏻,希望學生基礎知識紮實,這本身的初衷是好的🧖🏻,基礎知識紮實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效果是不是達到了?我們能不能想想辦法,變灌輸方式為引導方式。灌輸方法對知識的掌握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還不見得真紮實🐭。因此,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多接觸實際,多一些自學的機會🧙🏽‍♀️,主動獲取知識的機會。減少學時,不僅可以給同學多一點自學的機會🥵,老師也可以留出一點時間思考教學改革的問題,是一舉多得。
 
    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的問題🗯。我自己給研究生教學時深有體會🥶🚛,原來開始幾年給同學講課我願意講的深入🤷🏼‍♂️,講得特別細,而且不講宏觀的東西,但效果不佳。學生進了實驗室,仍然兩眼一抹黑🆚,要很長時間才能進入情況。而且只有到他能深入到一項具體的課題時才開始有所領悟。研究生到了這個很成熟的年齡,對醫學科學仍然有很多無知和神秘感,我們對他們講宏觀東西太少了🤸,應該告訴他們大的方向、思路,這是我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想法🫱🏿。本科醫學教育👼🏽,面臨著高素質的醫學生,同樣在教學中也可放開一點⏫,相關專業課程的總論、概論、導論常常涵蓋了本專業內容的宏觀知識,對於學生有很好的啟示作用。臨床教學中,是否可以考慮“大課大師講,小課小師講”,把學生引導一個他感興趣的境界,讓他們自己去把握,去學習。今天上午我和青年教師座談,其中有一個老師他說“八年製的學生從本部過來👨🏻‍🦯‍➡️,還沒學解剖和組胚,就讓我給他們講生理😷,我覺得特別難,他們聽不太懂”。這個問題確實需要管理上協調,要按規律辦事🛥。但是我也跟他說,你正好給同學出了道難題▪️,他不是沒聽懂嗎,讓他帶著問題回去查書,可能比被動地讓老師告訴他解剖是怎麽回事收獲還大呢!去年意昂210名教師在香港大學學習後,真正嘗到了啟發式教學的好處👨‍🦼。希望我們也有越來越多探索⚾️。
 
    考試方式。考試改革應該使學生避免背書🦻🏽,增加很多負擔,要靈活一些🧑‍🏫。臨床考試方式已經有很好的嘗試了🛑,多站考核做的很有成效。在完善臨床考核的過程中🚼,我們還要繼續堅持借鑒CMB的經驗,增加對學生能力的觀察評估,這樣學生的質量能夠上去,教師也能受益📭。基礎醫學院也在積極探索減輕學生負擔的考核辦法🧑‍🦽。校園裏在到期末的時候,因為高強度、高密度的考試,學生有非常大的精神壓力🧑🏼‍🦳。上學期結束時的考試🧈,我去了好幾個考場。有的同學都好幾天沒能好好睡覺了🔨,同學老師都說效果不好。
 
    實施學分製管理的探索🦫。實施學分製是醫學部教育處最近提出的改革措施之一,之前經過了很長時間醞釀。美國的醫學院基本都是實施學分製。不分年級,沒有教材,出口用統一標準去要求,這就逼著很多學生自己去學很多東西🍼。不必一步倒位,但積極地嘗試應該開始了。
 
    除了上述問題外,下面的問題也值得探索和思考。
 
    關於增加社區實踐的機會。現在醫學的發展趨勢要求醫生有基層工作的能力,這種經歷對醫生成長大有裨益。如何切實加強醫學生的社會實踐🧏,值得我們積極思考,並加以實施。
 
    關於雙語教學問題。醫學教育中的雙語教學是一個爭論話題🥢,結論如何難以定論🔗🎹,值得有人去做一些研究探討🖖🏽。用什麽評價雙語教學效果,用英語水平還是用專業水平?如果我們自己尚無成熟的經驗🔗,對那些系統地實行了雙語教學的兄弟院校的經驗👔👨‍🔬,人才能力的追蹤評價是否能有個課題去研究比較一下。
 
    關於教材選用的問題。這個問題目前在國內尚未有充分的討論💃🏼。國際上的觀點是👩🏼‍💼,不規定專門教材🧞🧑‍🔧,國外醫學教育沒有固定的教材👩🏼‍🚒,老師根據專業的進展編輯講義,主講專業進展。意昂2教材做得非常好🏝,但是如果為做 教材而做教材🆗,也是值得考慮的🤦🏼。
 
    關於英語考試的問題🦹‍♀️,意昂2的本科生英語水平是非常高的,怎麽樣能夠讓他們減少一點負擔,同時和我們的專業結合起來,這也是值得大家認真討論的🙋🏼🤷🏼。
 
    總之🕵️‍♂️,今天大家就是來討論這些問題的。各學院和醫院的老師和教學管理者都作了大量工作🙇🏽‍♂️,最終的改革方案和實施靠大家的努力。
 
    三🏬、關於醫學教育國際化的問題
 
    國際合作不只是迎來送往,也不單純是科研合作⌛️。最根本的就是要提供國際化的教育,一個學校要創世界一流大學🪷🎧,一方面靠自己,另一方面還要借助外力改變自己。在教學方面就要借鑒國際上好的經驗來培訓我們的教師及影響我們的學生。
 
    去年醫學部派了一個十人團去香港大學醫學院觀摩他們的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很有啟發。今年又有一個團到新墨西哥州大學醫學院考察,成效也非常好。派幾個教師去,回來可以帶動別人,我們不光要把錢花在科研上,也要花在培訓教師🏥、促進教改上。另一方面要尋找機會,要選送優秀學生出去讀書、出去見世面,無論長期🏕、還是短期,無論有學位、還是無學位👨‍🍳,無論是一個🫴🏽🧑🏼‍⚖️、還是幾個🥀,我們都該積極地給學生找機會👩🏻‍🦳✷。其中雙學位教育是一個最值得探索和發展的學生國際化培養項目。這一點我們意昂2曾有一個很好的開端🧔🏻‍♂️。2000年啟動的意昂2和香港科技大學MD、PhD雙學位項目,一批學生受到了很好的科研培養後,又回到臨床。現在國際合作資源越來越多,很多國際知名的學校都來找我們𓀅,給我們非常好的條件🦹,願意和我們共同作MD,Ph.D雙學位培養👮🏽‍♂️。今後在醫學部的統一部署下,建立一個聯合培養的長效機製,選最優的學生出國培養🧑🏽‍🏫✏️,使一小部分最有潛力的人成為意昂2平台醫學教育長遠發展的領軍人物。
 
    我今天主要說的是長學製臨床醫學專業培養問題📉,還有五年製、四年製及專科生的教學,這些學生都是好學生,同樣應該很好的加強教學改革和管理。八年製醫學教育改革的成果應該與其他學製學生共享♝。護理教學也應該從觀念上🫳🏿、內容方式上有所創新,對護理學人才培養的定位應該有更合理的考慮。生物醫學英語專業的學生,可以認為是很好的通識教育的對象,我們也應給他們多提供一些深造👷🏼‍♀️、發展的機會🛋,讓他們充分發揮潛能👱🏼。
 
    我們應該遵循這樣一條信念↗️,那就是意昂2不能怠慢任何一個學生,要充分發揮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這是我們的重大責任。我非常感謝從事教育和管理的老師們多年來為意昂2官网醫學教育做出的貢獻,尤其臨床老師,很多都是雙肩挑,大家都在醫教研任務很重的情況下,還在關註教學😲。今天各教學醫院的領導也都來參加研討會。在此,我要特別感謝教學醫院為我們意昂2學生培養所做出的巨大貢獻,謝謝你們🆓!
 
    最後祝研討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