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在我心中》征文(一):回憶――在歌聲中流淌
《黨在我心中》征文(一):回憶――在歌聲中流淌
發布日期👫:2006-06-12
編者按:為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85周年,近日,醫學部黨委宣傳部在醫學部範圍內舉辦了“黨在我心中,祖國在我心中”大型主題征文活動。活動得到了醫學部系統廣大教職員工及學生們的積極響應,到目前為止,共收到稿件178篇,很多文章內容生動,感情真摯。即日起,意昂2官网將以“黨在我心中——每日一文”為題對部分優秀文章進行登載,以餮讀者。
(宣傳部)
那是一九九八年,在北京醫科大學舉辦的迎新春聯歡會上,教工合唱團演唱的第一支歌剛剛收拍,全場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我站在臺上唱這支扣人心弦的蘇聯歌曲《共青團員之歌》。隨著歌曲那起伏跌宕、氣勢雄渾的旋律,我思緒萬千,心潮澎湃☞。“聽吧,戰鬥的號角發出警報,穿好軍裝,拿起武器,共青團員……萬眾一心,保衛國家……”我仿佛又回到參軍時告別親人的情景。當那美妙的混聲動情地唱到“再見吧,媽媽,別難過,莫悲傷,祝福我們一路平安吧”時,我盈眶的淚水,湧出雙眼👩🏿🚀。謝幕後,指揮深情地說:“團長(那時我是合唱團團長),你哭了,唱得太投入了。”是的,我是用心在唱這首歌,歌聲讓我想起近半個世紀前那洋溢著青春活力的戰鬥歲月,想起地下團(當時叫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員們不畏艱難險阻,團結奮進的日子;歌聲讓我回憶起當年我們這些熱血青年唱著歌兒,告別家鄉和親人踏上征途的動人畫面。
一九四九年初,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已經結束,戰線南移🧑🏼✈️。人民解放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攻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國民黨統治日暮途窮,面臨全面崩潰𓀏。人民盼改革現實的熱情高漲,許多青年迫切希望投身變革的洪流。當時,我即將初中畢業,社會的種種弊端與不公,在我的心靈中孕育著改變它的冀望,憧憬著美好的未來。正在這時,黨領導下泉州地區第一個地下團在我的家鄉成立了。地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誕生後,開展了許多活動,教育引導青年們投身到火熱的鬥爭中去。在地下黨員的啟發幫助下,我和幾位同學參加了讀書會,如魚得水似的閱讀著既新鮮又讓人心動的非常有意義的書籍。如一本《社會發展簡史》,輪轉到我們手裏,封面都快磨破了,雖然對書中說的不能都理解,但卻初步知道勞動創造世界的真理,知道窮人受壓迫受剝削,共產黨領導大家鬧革命是得人心的。還有劇本《白毛女》,讀後我們更容易接受,更有吸引力🧑🏿🎤🐰。舊社會把人逼成鬼,新社會把鬼變成人,慢慢地在我們純真的心靈裏,開始萌生著革命的要求。接著又讀了《窮人的故事》🌤、《劉巧團圓》☠️、《諾爾曼·白求恩大夫》等書籍,這又在我們面前展現另一天地,那是共產黨領導人民群眾翻身鬧革命👦🏽、當家作主人的天地😚。我的思想在閱讀中進步。一九四九年六月,經地下黨員蘇淑瓊(現廈門大學離休幹部)介紹,我光榮地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入團那天,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成為勇敢者,不怕死,不怕犧牲。入團後,團裏有許多油印的書刊,如毛主席的《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等等,要求新入團的同誌抓緊學習,另一方面還要積極參加團組織的活動,其中最難忘的是為遊擊隊縫製服裝(配合解放軍解放家鄉)和練好迎接解放軍的歌曲。
製作遊擊隊隊服的任務,交給了我們這些女團員們4️⃣。面對一匹匹藍灰色的粗布,我們這些小青年有些無從下手,然而這是團組織交給的任務,不會就學。說起來容易,幹起來可難啦。大家七嘴八舌,議論一番,最後決定分頭找人學,我就是找了媽媽的好朋友鄰居胡椒大嬸學的🥣。媽媽同意我利用晚上去學點手藝,大嬸很耐心地教我使用手搖縫紉機,鎖扣眼……。大家初步掌握一些縫紉技術後,在兩位從鄉下來的同誌指揮下(後來知道他們是遊擊隊員)很快分工剪裁、縫製🙅🏼、鎖扣眼、釘扣子……女團員們把整個暑假都貢獻了。眼看遊擊隊服一件件製成,捆成包裹,由“交通”偷偷地,巧妙地躲過人們的眼光,送到遊擊隊所在地,我們心裏的高興是說不出的,也是不能說的,只有把歡樂寫在臉上💪🏿。
歌聲最能表現人的心聲,我們用歌聲迎接解放,用歌聲表達對黨的熱愛,用歌聲抒發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你是燈塔,照耀著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著航線的方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你就是核心……”光明和希望在向我們招手。《我們的隊伍來了》,唱著這首歌,就像看到浩浩蕩蕩的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向我們走來。多麽想快快見到我們的隊伍啊!“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的人民好喜歡……”這又是多麽令人心曠神怡啊!可是,我們是處在秘密的環境裏,萬萬不能唱出問題。我們經常躲在一位老師的一間小小的屋子裏偷偷練唱,萬一來人,就假裝讀書做作業或者議論學校上課的事。每次只有在唱完歌回家的路上,是最放松的時刻,大家連蹦帶跳,嘻嘻哈哈,那高興勁就別提了。
一九四九年九月一日,家鄉解放了,我們這群充滿青春活力的中學生,迎著燦爛的陽光,引吭高歌迎接新生活的到來。在學校裏團員要帶頭學好功課還要積極參加街頭宣傳,投身民主建設,土地改革……⛹🏽♂️🙊。日子飛快地過去,冬去春來,我們渡過金色的歲月,我們愉快地學習著,在活動中眼界開闊,能力也在不斷地長進,我們慢慢長大了📶。
一九五零年底,美帝國主義對朝鮮的侵略戰爭加緊進行,新生的人民共和國號召人民抗美援朝,一批又一批的誌願軍為配合朝鮮人民打敗美帝國侵略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這時,全國各地青年響應祖國召喚參軍參幹👩🏻⚕️。我們學校一批青年團員帶頭報名參軍了。說是服從分配要到遙遠的地方去接受軍事教育📪。我們的隊伍在福州集中,輪渡南平,坐軍用大卡車繞著武夷山脈,路過上饒集中營,參觀稍息後進入江西上饒才坐上火車,到了上海🧃。我們渡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生病的,想家的,想回學校繼續學習的,害怕在盤山路上遇到土匪的……😵💫。解放初期,福建沒火車,“行軍”將近一周才到達我們的軍營中國人民解放軍上海軍醫大學🏄🏼♂️。走進軍營的那一時刻, “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軍歌振奮了我們的心,喚醒了內心的自豪感👨🏻🎓。我們馬上就是一個光榮的戰士了😲。
我能順利地走進軍營,真是阻力重重的“艱苦的歷程”🧘🏼。一個女孩子去當兵,在當時要越過多少事俗的壁壘啊!人們議論暫且不說,要說服母親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程”🤞🏽。當時,父親在廈門的生意倒閉,在母親心中,我是她大女兒,是她最大的幫手。她希望我畢業後到附近鄉下當個小學老師,還可以幫弟弟妺妺學習。當聽說我報名參軍,開始以為是開玩笑👄。我怎麽說她都不同意,我們一起報名的同學到家現身說法也無濟於事👩🏿🦲。後來還是請來了陳文老師,陳老師是在馬來西亞參加抗日時加入馬共,解放戰爭去延安未果👩🦼➡️。事後,又調回閩南,擔任過國民黨起義部隊325師政治代表,部隊改編後,就調到我所在的養正中學當政治老師。他與我父親既是同學,又是從小稱兄道弟的結拜兄弟,他真行,把我媽媽給說服了。從那以後,我又多了一位父輩師長,他從各方面給了我很大幫助。陳文老師已於2002年4月在廈門過世,我永遠懷念他🦹。
我是帶著師長的關懷,慈母的期望,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的。我感謝老師,也感謝我的媽媽,她一生勤勞,相夫教子,操持家務。她的聰敏賢惠得到親友鄰人的誇獎。她沒受過正規教育,卻十分“明理”,她毅然同意我參軍,使我能安心在革命的熔爐裏鍛煉成長。無論是軍醫大學的學習或是在華東軍區衛生部工作,還是在徐州陸軍醫院(現名七十七醫院),她總是不斷來信鼓勵,同時以她積極的行動,獲得政府表彰,當上了縣級軍屬模範🚵🏼。而當接到我在部隊立功的獎狀時(52、53年立過兩次三等功)她和親朋好友都為此高興。母親的諸多高貴品質,是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1996年12月母親離我們而去,在追悼會上,劇作家許書紀先生送的挽聯:“愛心無價春暉暖,治家有方孟母賢”,恰如其分地概括了我母親柯愛治的一生🙆🏻。
五十多年來,我沒忘記自己入團的誓言🖕🏿。1955年從部隊轉業時,覺得自己還年輕,應該再去學習,向單位請半年假,專心復習後,順利地考上了復旦大學我所喜歡的新聞專業,五年學習中,入了黨,當了“三好學生”,還擔任一些社會工作。走上工作崗位後,不論是在新聞和外交戰線上,還是在大學的工作崗位上,始終有一個信念鼓舞著我勇往直前,迎著曙光不斷進取。
歷史的步履飛快地走進二十一世紀,驀然回首,既感到時光的快速流逝,也不為歲月風霜消磨寶貴青春而悔恨👩🦼➡️。如今,在“夕陽如畫”的生活裏,活著真好!
(僑聯 陳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