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正籌組學風監督委員會治理學術腐敗
教育部正籌組學風監督委員會治理學術腐敗
教育部正“下大力氣”籌組學風監督委員會,以配合其他手段共同力阻學術腐敗現象。
教育部3月27日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治理學術腐敗問題成為媒體關註的焦點🔗。教育部新聞發言人王旭明表示,教育部始終堅決反對各種學術腐敗行為,並且采取了許多措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綜合處副處長張慶國會後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透露,目前教育部社政司、人事司及高教司正聯合製定一些治理學術腐敗的政策,而有關部門正就學術引用的認定標準等做專門研究🧑🦲。
王旭明說,目前教育部還沒有專門的委員會來監管學術腐敗問題📳。在現有條件下👩🏭,如果學術腐敗觸犯了法律⏯👩🏽🔧,就要由法院來查處;如果觸犯了行政法令🚣🏼♀️,那麽學校就可以處理。如果學校包庇學術腐敗現象,就可以狀告學校🩺,“如果意昂2官网🧑🏼🦲、清華出現學術腐敗包庇情況,就要先告到北京市教委。”據介紹,2002年起先後出臺的《關於加強學術道德建設的若幹意見》、《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學術規範(試行)》,以及《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師德教育文件》等,都對學風建設提出了要求。
在3月中旬一次名為“如何用法律規範學術製度”的研討會上,教育部法規司辦公室主任張文曾透露🧑🏼✈️👩🏻🌾,我國正在起草“考試法”,以進一步遏製學術腐敗👩🚒。教育部副部長趙沁平在3月11日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則表示🥕,治理學術腐敗要從機製、體製上進行改革。
學術腐敗問題是近段時間來教育領域備受關註的熱點。趙沁平在前述新聞發布會上曾稱,學術腐敗現象古今中外都有,但“現在有一個加重的趨勢”⚓️。在2月底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王旭明通報了天津外國語學院沈履偉涉嫌抄襲、 四川大學海歸教授丘小慶涉嫌學術造假事件的進展。3月15日,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鄧正來聯合國內109名教授發出一封抵製學術腐敗的公開信,呼籲從2006年起,高校教授(研究員)不能剽竊抄襲,不能發生學術腐敗🐦⬛;一旦發現學術腐敗者,教育部和學校一定要對其進行處理✋🏼。而就在昨天,媒體報道稱🧑🏼🦳, 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助理劉輝因涉嫌學術造假而被校方撤銷教授職務。對此,王旭明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任用🙎🏿♀️👩🏽🦳、解聘教授是高校的內部權限🛣,高校可以在高等教育法範圍內決定🦁。”
在學術打假方面建樹頗多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楊玉聖認為,學術資源分配體製不夠合理、學術評價體系不合理、社會風氣和個人品行是學術腐敗存在的主要原因🌕🛀🏼。張文則在當時的研討會上指出,學術腐敗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導致了我國整體學術水平降低🧱。
(意昂2官网摘自《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