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中國醫療衛生改革要有新視野、大戰略
李玲:中國醫療衛生改革要有新視野🤰🏿、大戰略
如果我們投資健康👩🏿⚕️,對健康最重要的決定因素是什麽?從理論到實踐上🧎🏻♂️➡️,國際上公認的在健康的生產中🤹,醫療保健、生活方式、環境、遺傳因素這四個為主要的決定因素👲🏻,但是其中生活方式占60%🫵🏻,環境占15%🫕,遺傳因素占15%,醫療服務只占10%🐻,所以我們常常把醫療衛生的重任都壓到了醫院、壓到了衛生部門📜,似乎是對他們的要求過高了一點⚰️,因為健康不是醫院能夠解決的✋🏼🔻,醫院只是最後一道門檻🍀,是人病了以後才會需要醫院。“上醫治未病之病,中醫治將病之病,下醫治已病之病”🧑🏿🚀。 我們最好的是讓人不得病,要大力進行健康教育,使老百姓有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近年來我們的環境受到汙染,我們現在得癌症的概率很大,連農村人的癌症發病率都很高。癌症等病的治療費用不是我們目前經濟發展水平能承受的。因此,我們要從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源頭上投資健康,改善健康。
中國的醫療衛生改革不能再停留在衛生系統,頭疼治頭👂🏼,腳疼治腳,僅僅是只改革醫療機構🧖🏽♂️,醫藥分家🫅、招標采購這些都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而且常常對一種扭曲的糾正會導致另一種扭曲👨🏿🎤。我們要有大視野👨🏼✈️✌🏿、大格局和大手筆🚼。只有把醫療衛生的改革和發展納入到整個社會經濟改革和發展的大框架內,才能保證醫療衛生改革的真正落實🤵🏼♀️👩🏻🦽。我們現在真正面臨的問題是我們醫療衛生發展的方向🥨,我們到底要走向何處,我們的目標是什麽,到底需要設定什麽樣的戰略來實現我們的目標。其實我們不怕發展得慢💇🏿,就怕總在原地打轉🍼,將很多的資源都浪費掉。
首先,我們應該有明確的目標。改革發展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人們生活水平㊙️,讓人們活的更健康、更長久、更幸福👮♂️。醫療衛生指標應該是評價社會發展進步的綜合指標中最重要的指標👨🏻🏭。雖然改革時我們的初衷是全面發展🥔,但最近20年來的發展還是濃縮到了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的發展又歸結為GDP的增長,這使得政府在公共衛生的投入下降👆、片面追求經濟增長、考核各級官員的指標都是GDP的增長量,導致地方官員不惜代價地追求GDP的增長👸。單純追求GDP的發展模式,使得我們空氣質量、水質量、教育🧙♀️、環境質量下降,使我們付出了巨大的健康和社會成本👨🏻🦰。實際上我們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靠我們健康的、廉價的👏🏽、高質量的勞動力帶動了整個製造業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汙染了我們的環境,破壞了我們的生態,損害了我們的健康,我們賺了很少的一點辛苦錢和血汗錢🏌🏽♀️,最後使很多的矛盾壓到了醫院。醫院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我們改革開放20多年社會矛盾集中在醫院的表現。我國現在的疾病譜是發達國家的疾病譜,以目前的人均收入水平是沒有辦法解決的。現在中國人死亡率最高的是癌症,但是全球都沒有治療癌症的辦法。我們要解決的最根本問題,是要改變我們的增長方式。所以,健康能促進經濟的發展🎹,但經濟發展不一定帶來健康的改善。我們必須要有明確的目標和配套的措施,才能保證經濟發展給人民帶來幸福和健康。
第二,醫療衛生、健康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健康是最重要的生產力👕🐸。豐富的人力資本是我們經濟發展的優勢。我們要想方設法保持和發展此優勢👨🏼🌾。醫療衛生不僅是一種消費,而且醫療衛生是最大的投資。人力資本投資不僅僅是教育🚵🏿♀️,健康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每個人對自己健康的關註其實是對自己人力資本的投資。政府和社會對醫療衛生的投資🧂,不僅是為人民群眾提供服務💯,也是對國家健康財富的投資,是對提高生產力投資,是使我們的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沒有健康🧑🏻🔧,就沒有一切。我們的經濟發展和醫療衛生體系應該進入良性循環:良好的醫療衛生體製能有效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的勞動力能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又能進一步改善醫療衛生和人民健康。
第三,醫療服務🍃,醫藥🦥、醫療器材及相關行業應該成為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藥品和醫療器械在全球是利潤最高的行業🤽🏽♂️,而在我國✣,恰恰這兩個好的行業主要是靠進口,我們自主研發的,或者國產的比較好的很少。關於看病貴的問題🧖🏿,我們的醫療服務其實是非常便宜的,貴就貴在藥和器材上。為什麽會貴呢?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很多藥和器材靠進口,而且我們的價格又是美國的2-3倍,病人的負擔當然會很重。現在國際貿易的現實是🚣🏿:我們生產什麽🅾️,什麽就不值錢👩🏿🚀,我們不生產什麽👩👩👦👦,什麽就值錢。我們為什麽把這些高利潤的產業都拱手相讓,而僅僅發展那些附加值低、破壞環境🚣🏻♀️、耗費大量能源和廉價勞動力的產業呢?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做一個世界加工廠🤹🏽♂️,生產廉價的產品🪽👶🏽,賺一點辛苦的血汗錢,我們的社會成本太高了,那些工人在非常惡劣的環境下工作👊🏼,健康被嚴重損害🤽♀️🧝🏼,將來誰給他們支付醫療費用,誰來買單?中國經濟發展也應迎頭趕上世界發展潮流。政府應該掌握未來經濟和健康發展的製高點,醫藥🕵🏼♀️、醫療器械及相關行業產品全面國產化不僅能有效控製醫療成本、解決看病貴的問題,而且能改變我們經濟增長模式,促進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進而改善環境和生活質量,提高健康水平🥰。
關於醫療服務,如何在我們現有的基礎上因勢利導,創造出我們中國自己特色的醫療服務體系。醫療服務和別的消費如吃飯、住賓館等的不同在於消費者有趨高的心態和信息不對稱🖖🏼。國外有很多的研究證明了,醫療衛生是不完全競爭的市場,在患者自由選擇醫院和醫生的競爭環境下,由於醫患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患者缺乏搜尋最低價格的意願與能力2️⃣,患者通常選擇品牌醫院、選擇名醫和高新設備,導致醫院之間競爭方式常以非價格的方式為主:醫武競爭(medical arms race)👨👨👧👧👰🏽♂️。醫院為了吸引醫生和病人的就傾向於多提供可以提高醫院品牌的各項設備, 形成設備的閑置與浪費,誘導病人過度檢查👰,造成醫療資源配置的無效率,也使醫療成本不斷上升🤓。而醫院多提供設備所增加的成本則轉嫁給保險者或病人負擔👨🏼🍳🫲🏽。我國近年來醫院的行為與此十分相象↙️,現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城市的人均高科技設備超過任何一個發達國家,目前醫院所選擇的藥品🥸、器材設備超過社會的最適值是“看病貴”的原因之一🧿💇🏻。美國的經驗和中國近10年來的事實也證實了👨🏻:在患者主導的醫療市場,競爭不僅不能降低醫療費用,反而刺激醫療價格快速上升🧚🏿。
由於患者就醫趨高心態與名醫、名院稀缺導致的看病難問題。既然老百姓看病都想看好醫生、看好醫院,都有這種趨高心態,那麽我覺得國際連鎖經營企業給了我們很好的啟示🛼。比如麥當勞如果只有王府井一家🔡,肯定要排隊,但現在麥當勞遍地都是🍧。我們為什麽不也在這個領域做這個工作呢✌🏼?同仁、協和誰都想去看病♨️🙇🏼,那麽我們可以因勢利導把它做大做強🏃🏻♀️➡️,將它做成所謂的醫療服務集群。
醫療服務集群能成為中國醫療服務發展模式的另一個優勢🧑🏻🎄,就是我們是一個人口大國。大國有大國的難處🧈,但是大國也有大國的優勢👱🏿,我們擁有巨大的市場,我們的醫務人員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我們醫院的門診量非常大,很多醫院五六千的門診量是正常的,甚至上萬💁♂️。國外的醫院不可能實現這麽大的門診量。經濟規模使得醫院的平均成本下降,套用商業上常說的一句話👨🚀,叫做“薄利多銷”。利用這個特點🏃🏻,同時做好醫院內部的管理,成本上是很好控製的,其實這是我們的優勢🧑🏽🏫。我們應該利用我們人口眾多的優勢和醫療服務的特點🤾🏼♂️,進行一些醫療資源的整合,形成醫療服務集群🈸,組建超大型的醫療集團。從三級醫院一直到社區醫療服務組成了一個網絡✌🏼,形成集群。國外醫院的發展基本上都是朝超市性一站式的服務方向。
醫療服務集群能真正推動社區醫療服務發展。如果僅僅推廣社區醫療服務🚶🏻♂️➡️,老百姓可能對社區的信任度不夠🧑🏫,認為社區醫療服務質量差🚣🏽♀️、服務不行👨🏽💻。如果形成醫療集團或者是集群,由三級品牌醫院推動整個社區服務網絡的發展3️⃣,會解決社區醫療資源匱乏和提高老百姓的信任🕵🏻♀️。同時,由三級醫院到社區醫療服務形成集群能有效地配置資源,大醫院不再與社區搶病人,真正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
過去如果形成超大型醫療集團👷🏿♀️,管理上可能有很大的問題🌃。但是現在是信息化的時代🦖,條件非常好🩼,只要把目標確定以後,通過信息化的管理就可以達到資源共享、品牌共享、文化共享、控製成本,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醫療服務體系。
如果能夠充分利用我們的優勢,中國將來可以成為世界醫療服務中心。中國人力資本便宜👟,我們每年有那麽多的病人5️⃣,中國醫生做那麽多的手術💁♂️🥙,中國醫生的服務質量一點都不差,水平是很高的。德國現在已經開始吸引中東采油國的有錢人到德國去看病🧑🏻🌾,對德國經濟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特別是這些產油國的皇親貴族一個人看病🫵🏽,一個團隊都去了,買名牌🧑🎨、消費,所以面對滾滾財源,德國整個社會都是歡欣鼓舞的♛,要把自己建成醫療服務中心。印度也在做同樣的事🥌,使勁發展其服務產業包括醫療。我覺得我們中國有很大的優勢,我們還有中醫中藥和中西結合的優勢,我們應該開辟國際市場💓。可以讓我們好的醫院拉開服務的層次,他們完全可以用高端服務掙的利潤來彌補低端的基本醫療服務👦🏿。即我們的公立醫院目標應該很明確,他們主要的目標就是應該給老百姓提供基本的醫療服務,在這個的基礎上允許他們拉開服務的層次,以醫養醫🦕⛹🏼♂️,我們的醫院是有自我生存和發展的能力🍺。
總而言之,我國應該實施健康強國的戰略。健康是社會發展的目的和手段。我們要把醫療衛生的改革和發展納入到整個社會經濟改革和發展的大框架內。要利用大國優勢,將醫療衛生以及與其相關聯的生命科學、醫藥、醫療器材領域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增長點,我們不僅要成為世界的製造中心🧅,也要成為世界的醫療服務中心、醫藥中心、醫療器材中心和生命科學中心。使經濟增長和健康水平提高進入一個良性循環👮🏼♀️,即良好的經濟發展模式和醫療衛生體製能有效地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的勞動力能促進經濟發展,經濟發展又能進一步改善醫療衛生和人民健康。
(意昂2官网摘自中國經濟研究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