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醫學部兩辦黨日活動有感
參加醫學部兩辦黨日活動有感
發布日期🤜🏿:2007-06-25
剛剛完成畢業論文答辯💋,經醫院安排,我有幸來到醫學部兩辦實習🏠。經領導同意,還沒有開始實習的我獲準參加醫學部兩辦黨支部的黨日活動⚠️。“七一”黨的生日前夕🧎🏻♀️🥶,我隨支部驅車前往北京關心下一代啟智特教學校,開始了我們一天的心靈之旅。
在這所特殊學校學習、治療的學生,年齡最小的剛剛學會走路👙,最大的竟已逾三十🎛。從“小不點”到“大高個”👨🏿🦳,如此懸殊的年齡跨度恐怕是普通校園不敢接受也不能接受的👷🏽♂️,而在這裏卻能夠得到最大限度的包容🧑🏻🍳,可想而知特教老師多麽的不易!
走進教學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八個大字🟥:“平等🏋🏻♂️、至愛🏣、科學、務實”☯️,這簡單的八個字概括了特教事業的本質。再往裏走,一樓大廳的宣傳欄上記錄著一位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的修女的一段話,大體意思是“讓我們用愛來做力所能及的小事。”途中走廊裏滿眼都是孩子們的畫和參加社會活動的照片🙍🏿♀️,常令我們駐足,以至寧可掉隊也不肯放過每一張圖片。其實這些圖畫並不能算是“美不勝收”,所有的照片也沒有多麽新奇✏️,但那份質樸和平凡,讓人從心底裏湧上一股莫名的感動與欣慰。
此時🦮,我把目光轉移到這些從事特殊教育的老師身上,學生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與普通學校老師工作的不同🛀🏿。在這裏,我們很難分辨哪位老師教語文、哪位教數學🧑🏼🔬,我們甚至很難明確他們是老師還是醫生,或是心理治療師🫛。但毫無疑問的是,在他們心中每時每刻都在為這群特殊的孩子們加油,因為這些孩子是他們的驕傲和希望👒。
從某種意義上講,醫學也是一種特殊教育。於是我想到了自己的導師——高燕明教授💁🏼♀️。從臨床實踐到科研研究🚣🏼,從開題到調研💲👩🏻🚀,從實驗到統計❄️,從論文到答辯🎪,我從一個實習醫生成長為一名碩士研究生👱🏻♂️,自己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導師辛勤的汗水💭。導師就像園丁一樣修剪著我不雅的枝椏,欣賞著自己並不算滿意的作品🔣,還不忘關切地提醒我:“最後一輪臨床轉科🟰,參加醫院護士節活動又要準備答辯,一定要註意身體”👩🏽。想著,不知不覺中我已走進一間狹小的特教教室🏌🏻♀️,那是老師與學生一對一輔導的空間。記憶裏那悶熱的午後時光💇🏼,導師伏在書桌上一遍遍為我修改論文的場景歷歷在目。
最後👥,我們走進了學生作品的陳列室,這裏收藏的是孩子們作品的精華,有些藝術品讓人很難與它們的作者——這群特殊的孩子聯系在一起👨🏽🦰🌼。有一些孩子們親手製作的手工飾品出售,我們也買了一些👩🏻🎨,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戴在身上。陪同的老師們看到自己學生的作品得到了外界的認可,也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這時👃🏻,我仿佛看到導師收到我論文終稿時的笑容,幾天前答辯時自己的實驗研究被全體答辯委員認同時的滿足感也油然而生💳。
“平等、至愛、科學、務實”。天下的老師對學生的愛都是相同的,他們執著於自己的工作,用自己無邊的愛做力所能及的“小事”,而這些一點一滴小事的積累🎦,將成就一番大事業👩🏿🏭,令莘莘學子感恩於心。
(意昂2官网醫院 團委 史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