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巍中:正確飲水,遠離疾病
柴巍中💂🏽:正確飲水,遠離疾病
意昂2平台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柴巍中詳細介紹了人體與水的關系和相關知識🧔♀️。
人體需要的水可以通過三方面得到供給⇒:飲水、固體食物、細胞氧化。人體所需水分最容易通過直接飲用白開水或含水90%的飲料而得到有效補充👩🏻💻。水也可以通過含水高的水果🔇、蔬菜等固體食物得到補充。
與食欲相反,人們喝水的欲望不太強烈。只有丟失2%體重的水分才會感到口渴,只有輕度脫水時才會產生口渴的機製,常常會導致大多數人飲水不足🏊🏻🛜。口渴機製不良、對水的味道不滿意、經常攝取利尿的咖啡和酒精、參加鍛煉🧗🏼♀️🥺、環境狀況不佳等因素增加了慢性🪺、輕度脫水的可能性🙆🏼♀️。脫水易感人群是嬰兒、老人和運動員🎄,這些人不能充分表達渴感↘️,或者不能感覺到口渴。
適宜氣候下的室外工作,每小時通過出汗損失0.9~1.8公斤的水,這意味著一個73公斤重的人每小時很容易損失掉體重的2%左右。如果活動劇烈或高溫環境♕,液體的損失會更大。人們會感到疲勞📯、勞動能力降低、口幹舌燥🍐。
身體脫水的早期症狀有疲勞、食欲不佳🤵♂️、皮膚潮紅🍮、胃部發熱、輕微頭痛、口幹、嗓子幹💆🏼♀️、熱耐受不良🏃🏻➡️、尿色加深。損失體重10%的水分就會損害工作能力,出現惡心、虛弱、譫妄😘、高熱等臨床症狀🏏。
嚴重脫水的症狀表現為吞咽困難🤵🏼♀️、身體搖擺、笨拙、皮膚起皺🐎🕉、眼睛下沉和視力模糊🍲、排尿疼痛、皮膚麻木、肌肉痙攣✂️、譫妄🛃。損失水分超過體重20%時就會危及生命。
在損失水分和電解質的情況下🛌,如手術❄️、外傷等,給病人大量補充水分會產生水中毒💁🏽♀️,特別是合並發生腎功能不全和激素不平衡時,中毒狀況更為嚴重。隨後出現的細胞內液增加會引起大腦組織水腫⛔,伴隨頭疼👩🦯➡️👨🏿🦰、惡心👇🏿、嘔吐、抽搐甚至死亡。
柴教授指出保持人體水分充足的正確措施🪹:
1.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應該養成口渴前就飲水的習慣。
2.經常少量多次飲水,而不是一次大量飲水🔢。
3.活動後稱體重,每損失體重0.45公斤體重補充2~3杯水。
4.註意尿液的顏色和氣味。量少色深表示已經處於脫水狀態。
5.不要用咖啡👨🏿🍼、茶、蘇打水或酒精飲料代替水。咖啡因和酒精有利尿作用ℹ️◻️,增加排尿🥓,損失水分🙍🏻♂️🖲。
6.睡眠時身體也會丟失水分。在一天開始和結束時均應飲用一杯水。
7.天氣溫暖時🚸,飲用涼開水是保持體內水分的最好方法。涼水比熱水吸收更快,冷卻身體更有效𓀛,可減少出汗。
(摘自中國食品產業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