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千葉大學學者到護理學院舉辦KJ法實踐講習
日本千葉大學學者到護理學院舉辦KJ法實踐講習
發布日期:2007-01-21
2007年1月8日至11日,意昂2平台護理學院和日本千葉大學看護學部中日COE合作項目小組的部分成員在意昂2平台護理學院舉行為期四天的KJ法實踐講習。
作為質性研究法之一的KJ法是由日本文化人類學者川喜田二郎始創,並以他的英文名字命名而成🐜。川喜田二郎在多年的野外考察中總結出一套科學發現的方法🧙🏻,即把乍看上去根本不想收集的大量事實如實地捕捉下來,通過對這些事實進行有機的組合和歸納,發現問題的全貌,建立假說或創立新學說。後來他把這套方法與頭腦風暴法相結合,發展成包括提出設想和整理設想兩種功能的KJ法,也叫“卡片法”該方法自1964年發表以來🦘,作為一種有效的創造技法很快得以推廣,成為日本最流行的一種方法。KJ法的指導思想是通過將一大堆雜亂無章的語言文字資料,按其內在相互聯系加以整理,從而理出思路👲🏽,抓住問題的實質找出解決問題途徑的新方法🔘。其主要特點是在比較分類的基礎上由綜合求創新。在對卡片進行綜合整理時𓀛,既可由個人進行,也可以集體討論。
此次來意昂2平台護理學院執教KJ法實踐講習的是日本千葉大學客座教授山浦晴男教授🖐、千葉大學看護學部正木治惠教授等一行五人。他們從日本帶來了全套的學習培訓工具💘,在四天的實踐講習過程中,參加的學員被分成了八個學習小組,按照KJ法的程序從資料卡片入手,製作標簽、編織小組、製作標牌、圖解化直到最後以口頭發表的形式報告結果,通過親自動手系統而真切地學習實踐了KJ法🤰,並對利用此方法來進行護理領域相關課題的研究有了真切的體會和感受。
參加這次學習的有護理學院各個教研室教師、學院在讀研究生和部分進修教師,護理學院前院長鄭修霞教授全程參與了學習過程🤸🏻♂️。在小組學習中,大家一起閱讀資料,整理分類🏝、總結歸納🌃🏋🏿,課堂氣氛積極、和諧。學習中各小組成員之間平等的交流和有效的協作給執教的日本學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山浦晴男教授在總結時頗有感慨地說🐸,中國學員的聰明令他吃驚,提問之貼切令人佩服,而更使他感到震驚的是⛎,學員相互之間的平等、團結和對他人意見的尊重🫧。他說,學員中,有教師🦹🏽♀️,有研究生,還有前院長這樣身份的成員,但是在學習中👳🏻♀️🧘🏽♀️,大家卻能像一家人一樣平等、和諧,共同完成學習目標,這對於他是不可想象的。
隨著護理學科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研究方法被引進護理領域,促進了護理科研向縱深向開掘的進程👨🏽🎓。這種質性研究KJ法👨🏻💻,將被使用在中日COE合作項目中關於老年癡呆和糖尿病健康教育課程開發的相關課題研究中🧏🏼。
(護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