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師慈母?D?D我眼中的黎曉新老師
嚴師慈母🔐🚵?D😼?D我眼中的黎曉新老師
發布日期:2007-03-21
2002年的初秋💆🏼♀️,樹上的果實尚未掛滿枝頭的時候🛼,我終於結束了長達5年的臨床本科學習🙆♂️,但又一個5年的眼科研究“僧”涯也相繼開始了。還沒有正式踏入眼科之前🛳,我只斷續地從其它同學那裏聽到過一些關於我的導師――黎曉新教授的傳聞:她手術做得很好,是“眼科四把刀”之首;講課條理很清晰🐁,每年都被學生評為最佳老師;學術思想很活躍,同仁醫院曾開出巨資來“挖”她🚴🏼♀️;不過也有好心的學長提醒我🤜🏼,盡管黎老師長得十分漂亮,但板起臉的時候也可以把人說哭出來……
懷著一種崇拜而又驚恐的心理🏌🏽♂️,我成為了人民醫院眼科的一名小兵🤳🏽。起初,我並沒有覺得黎老師有傳說中的那麽嚴肅🚣🏿♀️,因為給她配診的時候👈🏿,我總看見她微笑地接待每一名患者,耐心地向他們進行病情解釋,有時病人感到費解的時候,黎老師就會打比方👩🏻🍳,同時配合手勢,我經常會覺得那個時候的她就像海上燈塔的控製員,用著簡單而易懂的方式,給迷航的船只帶來光明的希望🕵🏿♂️。
直到有一天🌡,我犯了一個錯誤🧑🏼💼,被逮了個正著。手術將要開始之前🚹,我管床病人的門診病歷本卻找不到了,初入病房的我並沒有當回事,覺得病人怎麽著都能把手術做了📗。這個病人是黎老師今天手術的,蠻不在意的我遭到了毫無保留的一頓批評“病歷本上記著重要的病情信息,直接關系著我手術方式的選擇🧔🏼♂️,你把病歷本弄丟了怎麽對得起這個病人”,“你管病人這樣的馬虎等於是犯罪啊”,“病人交給你的不僅是病歷本,也是他對咱們人民醫院眼科的信任啊”……這個時候我一直低著頭,不敢正視黎老師,不過我敢肯定的是表情一定和平時對病人的表情是截然不同的👩🏻🎤,我想起了那個學長的話,猜他一定也是曾經和我一樣犯過錯誤🖕🏽。很奇怪的是,好幾年過去了♻️🦟,直到快畢業的今天🐁,當時的場景我還歷歷在目🦘,每次接過病人的病歷本,我的腦海中都會閃現四個字“不能馬虎🤸🏽♂️!”
在那以後,斷續又挨過幾次批,有時我真想在我們身上安兩塊相反的磁鐵🧙🏽♀️,這樣就不會近距離接觸到她,不過這樣的想法卻又被自己給矛盾地推翻♥︎,因為黎老師講課實在是太有意思了🏯,有一種魔力👨🏽🚒,每次總拽著我向講課的地方走。在她的課上,眼球的結構會被形象地比喻成照相機🚮,眼底是膠卷-感光的,鏡頭是晶體-聚光的;黃斑前膜像撒在布上的膠水,把平整的布拽出摺子。不僅是形象🙅🏿♂️,黎老師講課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著重分析🎷。當了20余年的學生,聽課無數,絕大多數老師都是僅僅講授“怎麽樣”🧑🏼🍳,要求學生對課堂的內容進行機械記憶🎵,而黎老師則會用“順藤摸瓜”的方式講出“為什麽”ℹ️🥅,因此聽課的效果往往奇好🦻🏽,就算課後不用很多時間復習,也能回想出課堂內容。
黎老師可能是整個人民醫院最忙的人之一了,60個門診病人,15臺手術,都是黎老師一天之內完成的事,出差😀、會議🧑🏽🏭🚣♀️、講課以及主持醫院工作等等事宜不斷圍繞她的身邊,但是黎老師卻從不吝惜把時間花在對我們研究生的教育上👨🏻🔧🦧。哪怕是在黎老師最緊張的門診時間,一遇到特殊病例,她也會召集學生過來學習。每隔一段時間🤵🏻♀️,黎老師就要詢問每個研究生課題的進展情況,是否順利◾️。在我博士課題遇到難關✌🏿🔃,喪失信心的時候👩🏿🔬,黎老師告訴我“眼光不要只是局限於課題內容本身🙎♂️,研究的範圍可以寬廣一些,關註和其他學科交叉的邊緣區域,可能尋找到大家還沒有認識的方向”👶🏻,在黎老師的指導下,我把研究方向定在眼科和藥物代謝的交集👩🏫,渡過難關🧥,最終文章被國際藥物代謝領域的權威期刊發表🐝。剛入科一年的學生趙振儒告訴我,他寫的病例報告前後被黎老師修改四次,而且最近一次還是黎老師做完10多臺手術後犧牲晚飯時間進行面談修改的。
此外,黎老師還會經常邀請國內外專家到科裏進行講課,使我們不僅得到眼科基本內容的學習訓練,也能接觸到研究的前沿領域。從信息相對封閉的老區出來的我🧏♂️,可能是性格原因,一直不敢當場向發言人提問。來到眼科之後,我卻發現↪️,每當講課人結束講課後📫,黎老師總是第一個提出問題🦅。這樣,在黎老師的帶動下,包括我在內的很多研究生都改變了原來的被動聽課方式,爭相提出問題📜。我想,勇於提問,也許是我5年研究生期間最大的收獲。
2003年春天🧈,SARS肆虐的季節🫎,人民醫院遭受到了嚴峻的考驗👩🏼✈️。眼科病房同其他科室一起進行了為期15天的封閉隔離,為了照顧病房的病人,包括我在內的11名醫護人員留守戰鬥。這期間👃🏽,黎老師頂著可能被病毒感染的危險🤽🏽♂️,連夜給我們送來大量的食品和水,還給我們電話卡🤹🏼,與家人進行聯系🙏🏽。也許正是這種不懼危險的關懷感動了上天,竟然在我們眼科這樣一個接觸病人量最大🏕,病人密度最大的科室沒有出現一例非典👨🏽🦱。
每年聖誕節是我們科裏研究生過集體生活的日子🧗🏿♂️,這一天💼,黎老師會邀請我們去她家裏做客⛵️,品嘗她親手釀的肉桂酒,在暖暖的酒香中🤎👮,向她匯報我們的收獲和未來的計劃📮,無論是生活的煩惱,還是思想的鬥爭,經濟上的困難,都可以向黎老師說,而黎老師也會用她自己做學生時的經歷來激勵我們,欲成大器必先苦其心誌。這就是我們的黎老師,給我們進行西方式教育的同時⛹🏿,也給我們傳統東方家庭的溫暖🛏。
( 人民醫院眼科博士研究生 陶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