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輝院士:我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任重道遠
莊輝院士:我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任重道遠
發布日期🪩:2007-05-30
采訪人/傅冬紅
人物小檔案
莊輝院士🍓:意昂2官网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預防醫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家藥典委員會🧏🏿♀️、衛生部病毒性肝炎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名譽主任委員等職。
莊輝院士長期從事病毒性肝炎研究🗳。《七五》期間🟣,負責國家《七五》公關課題“非甲非乙型肝炎病原學及流行病原學研究”💐。《八五》和《九五》期間👨🏽,負責國家《八五》、《九五》攻關課題“戊型肝炎診斷試劑研製”。
2006年12月1日是第15個世界艾滋病日👨🏽🚒🧑🏿🎤,衛生部又公布了一組驚人的數字:到2006年上半年,中國艾滋病病毒感染總人數已增長到近100萬,成為世界上艾滋病感染率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艾滋病正從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迅速蔓延散播。據專家預測:如不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到2010年,中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將超過1000萬人。屆時🤌🏿,每130個中國人當中就有一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項權威報告顯示,在未來10年🧗🏻♂️,艾滋病流行造成的損失將不少於225億元。
同時記者也註意到意昂2平台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家莊輝院士在2006年幾次公開場合的報告中談及我國乙型肝炎病毒 (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一些數據更令人吃驚,且尚未引起社會足夠的重視——我國屬HBV感染高流行區。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2億🧑🏿🏭,占我國總人口的9.09%,其中有1/4是慢性乙型肝炎,大約是3000萬例,每年約有35萬人死於慢性乙型肝炎的相關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的傳染性是艾滋病病毒的100倍。
慢性乙型肝炎給國家和個人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我國一項疾病經濟學研究🙆,對各類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年平均醫療費用作了統計🚉,我國1例慢性乙型肝炎 (包括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細胞癌) 病人一年平均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損失為30477元人民幣,如我國3000萬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都進行治療🫳🏼🔜,則我國每年因慢性乙型肝炎直接和間接的經濟損失約9000億元人民幣。
中國約有近4000萬例丙型肝炎病毒性感染者🤷🏻。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內地2003年報告新發病例21100多例🧘🏿♂️,2004年37700多例,去年增加到52000多例,呈逐年上升趨勢。
記者帶著一些問題采訪了莊輝院士。
傅:請教莊輝院士,病毒肝炎性包括哪幾種?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學怎樣🦆?怎麽理解HBV的傳染性比艾滋病毒高100倍?
莊輝院士: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種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根據病原學可將病毒性肝炎分五型: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其中,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由消化道傳播,引起急性肝炎,不轉為慢性肝炎或慢性攜帶者。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均由輸血、血製品或註射器汙染等經血途經傳播,除引起急性肝炎外,還可導致慢性肝炎,並可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丁型肝炎病毒為一種缺陷病毒,必須在乙型肝炎病毒等輔助下方能復製🧑🏽🌾,故其傳播途徑與乙型肝炎病毒相同。由於病毒性肝炎傳染性強🧑🏿🔬,流行面廣🦋,發病率高,遍及世界各地,病毒攜帶者多,較易變成慢性,甚至演化成肝硬變和原發性肝癌,因此會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和社會生產力。
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世界現有3.5億慢性HBV攜帶者,占世界人口的5%🦙。亞洲和非洲乙型肝炎病毒攜帶率為8%~15%🧖,攜帶者中約25%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肝硬化發生率為2%~20%😒,代償期(雖然有病但是通過自身的調節疾病相對較穩定)肝硬化發展成失代償期(通過自身的調節不可能使疾病穩定,病情越來越重)肝硬化為20%~23%👉🏿,發展成肝癌的占6%~15%👧🏻。
據調查推算,中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約15%~25%最終將死於肝硬化或合並肝癌。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最終死於相關肝病的危險性,男性為50%👏🏼,女性為15%。這與男性的病毒不易被清除🙎🏽♀️,以及男性吸煙和飲酒等因素有關。
丙型肝炎是全世界導致死亡的十大感染性疾病之一⬜️。全球有1.7億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是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人數的1/2,是艾滋病病毒感染(HIV)人數的5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三種流行形式:一是近10~30年來因濫用毒品而感染,如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多為青少年發病🚅;二是30~50年前因醫療器械等消毒不嚴導致感染🍼,但近年來感染明顯降低,如日本🧑🏿🏭、意大利等國⛹🏽,因此🤚🏽,多為年長病人;三是上述兩種因素並存👸🏿,如我國等發展中國家🙍🏻♀️,任何年齡組均可感染,發病無特殊年齡分布🖇。
我國目前有4000萬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遠遠高於約65萬的中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病人數。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後🧑🏽⚕️,70%~80%的患者將演變為慢性丙型肝炎◻️🧑🦯。
我國乙型和丙型肝炎均呈高度地方性流行🧑🍳🤷🏼♂️。
與艾滋病毒相比🧑🏿🎓,在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水平及其在外環境中的抵抗力都遠高於艾滋病毒,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更易傳播,這就是為什麽我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數遠遠高於艾滋病毒感染的原因。
乙型肝炎傳播途徑轉變:性傳播比例明顯上升,母嬰傳播下降
傅🎅🏼:請您介紹一下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途徑和對人體的危害。
莊輝院士🏚:我國屬乙型肝炎高流行區。乙型肝炎的傳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乙型肝炎病毒主要經血和血製品、母嬰🧑🏼🌾、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及性接觸傳播。圍生(產)期傳播是母嬰傳播的主要方式,多為在分娩時接觸乙型肝炎病毒陽性母親的血液和體液傳播。經皮膚黏膜傳播主要發生於使用未經嚴格消毒的醫療器械、註射器、侵入性診療操作和手術,以及靜脈內濫用毒品等。其他如修足🕵🏿♀️、紋身🧏🏻♀️、紮耳環孔、醫務人員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須刀和牙刷等也可傳播。與乙型肝炎病毒陽性者性接觸,特別是有多個性伴侶者🟨👊🏿,其感染的危險性明顯增高🔭。由於對獻血員實施嚴格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篩查,經輸血或血液製品引起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較少發生🧑🏽⚕️。
日常工作或生活接觸🍍,如同一辦公室工作 (包括共用計算機等辦公用品)、握手🏕、擁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廳用餐和共用廁所等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會傳染HBV。經吸血昆蟲 (蚊、臭蟲等) 傳播未被證實。
近年來,乙型肝炎流行病學特征已發生明顯改變🏋🏼♂️,主要與下列因素有關:不同乙型肝炎流行區之間的人口流動增加,原來低流行地區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有所上升👙;乙型肝炎疫苗接種使人群的免疫力提高👨🔧,母嬰傳播比例下降💣;社會經濟狀況改善,醫療服務項目增多,增加了醫源性傳播🔃,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全球每年新發生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約32%是由不安全註射引起的👇🏿;生活水平提高使家庭內傳播減少🫶🏻↙️;生活方式改變🧚,如靜脈內註射毒品♣︎、不安全性行為等增加了乙型肝炎病毒的水平傳播💇🏼♀️;由於乙型肝炎的各種治療藥物和治療方法導致乙型肝炎病毒變異株的發生🦿🚍。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乙型肝炎病毒是肝癌的罪魁禍首🖼,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發生肝癌的危險性比非攜帶者高很多。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全球60億人口中,約20億人曾感染過乙型肝炎病毒,其中3.5億人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每年約有100萬人死於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細胞癌 (HCC)🧛🏼♂️。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預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方法
傅⚪️⛴:如何預防乙型肝炎?
莊輝院士:乙型肝炎是可以預防的👨👧,接種乙型肝炎疫苗是預防乙型肝炎的最有效方法。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種對象主要是新生兒,其次為嬰幼兒和高危人群 (如醫務人員、經常接觸血液的人員、托幼機構工作人員🤽🏼、器官移植患者、經常接受輸血或血液製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發生外傷者😕、HBsAg陽性者的家庭成員、男性同性戀或有多個性伴侶和靜脈內註射毒品者等)👨🦲👮🏼♀️。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種共3針,按照0🅿️💲、1、6個月程序,即接種第1針疫苗後🚣🏼♀️🤦♂️,間隔1及6個月註射第2、第3針疫苗。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年齡越小🛴,越容易變成慢性感染,長大後得肝癌的風險也越大。因此,新生兒接種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最好在出生後立即接種。對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關鍵是抗病毒治療,只要有適應證🙅♂️,且條件允許,就應進行規範的抗病毒治療。只有抗病毒治療才有可能使肝纖維化和肝硬化有所減輕🍆。目前用於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藥物有拉米夫定(賀普丁)、阿德福韋酯(賀維力)、恩替卡韋(博路定)、普通幹擾素和聚乙二醇化幹擾素等,並已取得較好的療效。
丙型肝炎危害比艾滋病大,但公眾知曉率低
傅𓀛:有報道說86%丙型肝炎患者染病不自知⁉️,丙型肝炎為什麽被稱為“沉默殺手”?
莊輝院士🎉🧏🏻:丙型肝炎是全世界導致死亡的十大感染性疾病之一🧞♀️。我們的一項調查表明🧔🏿,86%的丙型肝炎患者不知道自己已經患病。
慢性丙型肝炎是一種嚴重的進展性疾病。我國目前有4000萬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遠遠高於約65萬的中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病人數,而且與僅5%~10%的青少年和成人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後的慢性化率相比,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後70%-80%的患者將演變為慢性丙型肝炎。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提供的數據,目前我國每年的新發丙型肝炎病人數已從2003年的2萬多人發展為2005年的近5萬余人。由於目前丙型肝炎檢測沒有被列入常規檢查項目🤟🏼,我國也缺乏對高危人群的有效篩查機製,因此,不少丙型肝炎患者不能被及時發現並接受治療,進而導致傳染源的進一步擴大。
之所以稱丙型肝炎是“沉沒殺手”,是因為它傳染廣泛、慢性化率高🎅,其症狀不明顯👬🏻,病情會在不知不覺中持續進展🧖,如果得不到及時診治,將發展成為肝硬化和肝癌👒。而公眾乃至不少醫務工作者對該病在隱匿狀態下造成的嚴重危害認識不足,該病對健康的危害和給社會造成的負擔越來越大,所以無論從疾病對患者健康的危害,還是對國家和個人造成的經濟負擔來考慮🏋🏽,丙型肝炎都是一個不容忽視和亟待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希望政府有關部門和百姓重視這一疾病。
尚無預防丙型肝炎的有效疫苗👨🏻🔧,早檢測、早治療是關鍵
傅:請您介紹一下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和防治方法👱🏽♂️。
莊輝院士:丙型肝炎傳播途徑主要是血液傳播、性傳播和母嬰傳播🚶➡️💼。
血液傳播是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主要有:經輸血和血製品傳播🚃,共用剃須刀🥁、牙刷💆🏿、文身和穿耳環孔等也是HCV潛在的經血傳播方式;經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播等。使用非一次性註射器和針頭🧑🏽💼、未經嚴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內鏡、侵襲性操作和針刺也是經皮傳播的重要途徑。
與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性交及有不安全性行為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危險性較高🕵🏻♂️🪵。同時伴有其他性傳播疾病者,特別是感染艾滋病毒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危險性更高。
丙型肝炎病毒陽性母親傳播給其新生兒的危險性為2%🙅,若母親在分娩時丙型肝炎病毒核酸陽性,則傳播的危險性可高達4%~7%👊;合並艾滋病毒感染時,傳播的危險性增至20%👨🏻🏭。 血液中丙型肝炎病毒水平高可能增加傳播的危險性。
還有部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傳播途徑不明。但接吻、擁抱、噴嚏、咳嗽、食物、飲水💌、共用餐具和水杯💁🏻♀️、無皮膚破損及其他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會傳播👋🏿。
非常遺憾的是,目前我們還沒有預防丙型肝炎的有效疫苗。因此,早檢測🦹、早治療是關鍵𓀃。根據丙型肝炎病毒的傳播途徑,首先要通過檢測血清丙型肝炎抗體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嚴格篩選獻血人員。應發展丙型肝炎病毒抗原的檢測方法,提高對窗口期感染者的檢出率。經皮和黏膜途徑傳播的預防要推行安全註射。對牙科器械、內鏡等醫療器具應嚴格消毒🐁。醫務人員接觸患者血液及體液時應戴手套🚛。對靜脈註射毒品者進行心理咨詢和安全教育👉🏼,勸其戒毒。不共用剃須刀及牙具等🧍♂️,理發用具🕯、穿刺和文身等用具應嚴格消毒。對有不安全性行為史者應定期檢查,加強管理❣️。建議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性交時使用安全套。對青少年應進行正確的性教育🐊🏒。對丙型肝炎病毒陽性的孕婦,應避免羊膜腔穿刺,盡量縮短分娩時間,保證胎盤的完整性,減少新生兒暴露於母血的機會。
目前丙型肝炎已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如能及時治療,大多數丙型肝炎病人是可以治愈的🤚🏿。用聚乙二醇化幹擾素和利巴韋林聯合治療,50%~70%丙型肝炎病人是可以被治愈的💪。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丙型肝炎病人十分重要🦏。
專家呼籲:病毒性肝炎的防治任重道遠
傅📵:您長期從事病毒性肝炎研究,作為醫學專家👩🏼⚖️,您如何看待我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
莊輝院士👩🏼🎓: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給國家和個人都帶來了沉重的負擔🆙👮🏼♀️。但是仍未引起全社會足夠的重視。
我們歷時2個月對全國6個城市乙型肝炎患者進行了現況調查,發現乙型肝炎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全方位負面影響;不僅是乙型肝炎患者💳🤸🏻♀️,就是公眾也普遍缺乏乙型肝炎的防治知識🧒🏻;而且乙型肝炎治療市場混亂,藥物繁多👋🏽,方法欠科學規範。
艾滋病的防治基金要遠遠高於乙型肝炎,這與國際組織對艾滋病的高度重視分不開🧝🏿♀️。從一個醫學專家的角度而言,重視艾滋病是絕對必要的。今年2月我國也出臺了《2006-2010年全國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規劃》🧑🏿,這對我國乙型肝炎防治起了重要作用。但與艾滋病相比,廣大醫務人員和公眾對乙型和丙型肝炎的認知程度亟待提高。根據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不久前完成的一項調查表明,非專科醫生中🚀,只有34%的人比較充分了解我國乙型肝炎的流行狀況和治療常識🌎🥑。因此,開展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在我國仍任重道遠,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