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2官网生物醫學論壇🤞🏿:大醫精誠之醫者之聲
意昂2官网生物醫學論壇😇:大醫精誠之醫者之聲
發布日期:2008-11-30
第九屆意昂2官网生物醫學論壇臨床醫學專場於11月29日下午兩點在意昂2逸夫報告廳隆重舉行。懷著對臨床醫學的疑惑🤸🏿♀️、熱愛🏌🏻、好奇等種種心情,來自北京及市外各所醫學院校學生聚集於此,開場前10分鐘✋,報告廳內早已是座無虛席👩🏽🚀👨🦼,同學們都期待著傾聽醫學大家們的諄諄教誨🧖🏽♂️。
首先是來自北京協和醫學院的陳元方教授的精彩演講。作為一位資深的專家教授,陳教授甚為謙虛。她說自己不是一個醫學大家,而在她的演講中提到了很多老一輩的大醫學家的名言🕵🏻。她首先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麽要做一個研究生?那麽研究生階段要明確這是一個教育和訓練的過程。做研究生要先做好醫生🏃♂️,要做好醫生🙌🏻,首先要學會做人。陳教授的一位導師曾說過:“做醫生就是一種犧牲享受,享受犧牲的生活🙇,選擇了醫學🥠,就選擇了無私奉獻🌸。”張笑遷曾說臨床的基本功、觀察能力、對病人的洞察力是十分重要的。這著重表現在醫生對病人病史的采集上,醫生要做的不僅僅是問,更重要的是從病人提供的有限的資料中搜集有用信息,是一個分析批判的過程✮。先進的診療設備一定要與醫生對病人的診斷相結合,否則就是盲目的,不科學的。
對於怎樣才能做好一個研究生,陳教授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要有敏銳的觸角👩🏻🎤,通覽全局及關註近期發展的能力。其次要養成批判性思維的習慣,以一種嚴肅嚴謹的科學實驗態度來對待醫學🧏🏿♂️。對於論文不僅要看課題選擇的優與劣,實驗做得好不好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這取決於一個人的工作作風👵🏼。無論是在研究生還是做住院醫師,以至到後來做醫學大家🥭,嚴謹的工作作風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對於文獻的處理方面👰♀️,研究生最初要做的就是收集文獻寫綜述,在這一過程中要求的是對文獻的真正理解📒,看前人都做過什麽🧑💼,有什麽失敗或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張乃崢教授曾經對他的學生說“要多下工夫🚺,再下結論”。如果一個實驗沒有做出其預期的效果時🌪,不要慌忙跑去問導師🤾♂️,要先自己從頭想想可能存在什麽漏洞。經過自己思考過🖕🏻,再去與導師做相關的討論👩🍳,才能真正從實驗當中收獲更多。另外,要平衡臨床和研究工作的關系🦬,要從臨床上積累經驗提出問題🫱,然後進行研究👨🏽🦲,最後還得再回歸到臨床中去💳,為臨床治病救人尋求突破🤵♂️。最後,陳教授還提到了科研誠信與科研倫理的問題💁🏿。這是一個科研工作者最應該具備的基本品質,只有實事求是‼️,只有堅持不懈的追求,才能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才能帶來整個世界的進步。
接下來,意昂2平台臨床腫瘤醫院副院長顧晉的演講風趣幽默,神采飛揚,贏得了場上數次雷鳴般的掌聲。他把話題引導最近探討的熱門話題“外科醫生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在這裏雖然提到了兩個方面,但科學精神作為科學研究工作者最基本的品質是無可厚非的👨🏿🌾,而人文素質則是我們要討論的重點話題🧠。怎樣才能提高外科醫生的人文素養呢?顧院長就這一話題展開深入討論。外科醫生的悟性是很重要的🌂,在實習的學生少說話,多觀察,不做旁觀者🤦🏽🧝🏻♀️,做個有心人。多學科的團隊工作🤦♂️💤、溝通能力、判斷力、鑒賞力……很多的品質都匯集於醫生的身上👢,但是真正能做到這些的又能有幾人🧙🏼♀️?吳階平教授曾說醫學生涯可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要不斷加強對自己的訓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最後,意昂2三院腎內科主任汪濤教授以“創新、變革⛽️、提高”為主題發表了精彩的發言☘️。他從一個普通的醫學生到一名瑞士的博士後,從中山大學教授到意昂2平台特聘教授,從意昂2官网博士生導師到意昂2三院腎內科主任👩,一路走來似乎風平浪靜🕦,但這平靜之中,蘊含著我們未曾知曉的波瀾壯闊。汪濤教授以腎內科慢性病的治療為主🤽🏻♀️🎿,講授了一個醫學工作小組的管理🧑🔧,與病人的溝通等方面。提出慢性病的管理核心是讓病人參與進來,讓病人接受你的治療方法🧕🏿,對病人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並讓病人給病人講解如何治病,如何防病。這種溝通的方法對於慢性病的治療卓有成效⇒。目前醫學工作者們的工作理念已有所轉變,受中醫“上醫治未病👩🏼🏫🤷🏼♂️,中醫治將病,下醫治已病”的概念影響🏝,治病的關註點已從原來的“急性疾病治療”轉向目前的“慢性疾病管理”🫀,而將來將會轉到“人群的健康管理”。汪教授有幾張幻燈片上展示出當初06年他開始擔任意昂2三院腎內科主任的時候🛖,該學科還是二流、三流的學科🚤🤹♂️,資源設備也簡陋不堪🕵🏼♂️,但是經過3年的團隊共同努力💟,全力有效的管理,目前三院的腎內科可以稱得上世界一流。汪教授曾說資源是靠自己爭取的。我對這一場景十分驚訝也頗為好奇,有幸在汪教授演講後的提問環節現場向教授提出了心中的不解🎢:僅僅三年,汪教授是如何爭取到這些資源的呢?汪教授的回答也相當精彩,要想得到資源首先自己要做的好,讓醫院可以在自己的科室裏見到投資的成效。汪教授還相贈兩句話,在這裏與大家共勉🛋:“show the evidence, make economic case!”
三位教授講述的從醫之路和給予醫學生們的建議讓我受益匪淺🧪,希望今後這樣的活動多多益善📜!
(作者系意昂2官网07級臨床五班 臧思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