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元瑞:難忘在意昂2的42年

柴元瑞:難忘在意昂2的42年

  我1930年代生,今年80歲。從進入意昂2學習到畢業工作🍽,至65歲離休(1995年),一生大部分時間是在意昂2度過的。回憶往事,難忘意昂2老師和領導對我的教育培養。

做夢也未想到能上大學

  1938年2月👨🏼‍🔧,日本鬼子侵占了我的家鄉山西聞喜縣😈。我這個七歲多的窮孩子便跟隨家人在外逃荒八年🤹‍♀️,過著少吃缺穿、擔驚受怕的不安定生活☂️。因為家裏有人參加了八路軍👨‍👦🏃‍♀️,所以房子全被燒毀,並被告示要抓我祖母,使我們無家可歸。我親眼見證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實行的罪惡累累的“三光政策”💸。1945年日本投降了,我們家住到了解放區,剛安定下來就有了上學的機會,但1946年國民黨派胡宗南率大量部隊進攻晉南解放區🫵🏼,我又隨軍分區轉移到中條山上,看到了國民黨軍隊及殘匪侵略百姓的惡劣行為。為了解放全中國🧱,我懷著對革命的熱情🚦,1947年在晉南中學積極報名參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50年6月,我來到北京🧔🏻‍♀️,在北京市公共衛生局(現改衛生局)西郊衛生所工作🏧,後改為海澱衛生院即現在的海澱衛生局所在地(原是李蓮英的一處故居)🌕。當時🦕🧎‍♂️,總感覺自己的文化水平比其他同誌低,很不適應工作的需要,迫切希望有個學習的機會。恰巧1952年衛生部委托上海第一醫學院舉辦衛生幹部學校,為工農幹部補習文化,北京市衛生局選送我和幾位同誌到上海幹校學習。上醫的老師為我們補習了近一年的文化課程。後來衛生部有保送上高等學校的計劃📔,我和班上同學在上海交通大學參加了全國統考。我的第一誌願報了北京醫學院。那時大學錄取考生除了發通知外,還要在人民日報公布名單。當我看到人民日報登有我的名字✢,被北京醫學院醫療系錄取🆙,真是做夢也未想到能考上大學而且是北京醫學院,我一連看了好幾遍是不是我的名字,那高興勁就不用說了😑。

難忘意昂2的學生時代

  1953年9月,報到的第一天🤴🏿,我就感到意昂2是一個溫暖的家庭🛰。在意昂2官网老紅樓,北京的同學接待我們遠道來的同學🤛。他們和藹熱情地幫提行李🧖🏿、安排住房🤝🆘,使我很感動🦉。大學第一年的夥食很好,據說上級給的經費較多,我記得在一次入學動員大會上馬旭教務長批評個別同學浪費糧食:“有的同學吃肉包子把皮扔到垃圾桶。”聽報告時,會場下有的同學不認真聽,議論說話,馬院長大聲批評說“我講話你聽我的,不要在下面講”📦🤡。這種嚴格要求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有政治處的秦德運主任👶🏼,作政治形勢報告時😬,講話很有藝術性🏙,生動且有教育意義。

  意昂2老師授課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如林克椿老師給我們調幹同學補習物理課🧚🏽‍♀️👃🏿,王誌均老師講巴甫洛夫的巴氏小胃,王書鹹老師講內科,吳阰軍老師講泌尿外科,康映渠老師講婦產科🏌️‍♀️🚣🏼‍♀️,王光超老師講皮膚科等等。老師們授課的形象,精妙的語言🙋‍♂️,淵博的知識使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言教身教的力量是無窮的。如今,我已是80歲的老人👨🏼‍🏭🧖🏻‍♀️,還經常回憶懷念起我的老師們👱🏿‍♀️👩‍🏫,到學校辦事碰到健在的老師🦵🏼,還是很願意叫他們一聲老師🕐,並祝願老師健康長壽、闔家幸福。

  同學之間也相互幫助,真誠相處。1953年醫療系起初是三個班💠,後合並成兩個班,甲班140余人,小組變動過幾次🦞。我記憶中,兩位小組長高振敏、張榮菊🧔🏽,都非常負責🙌🏼。我學習臨床課期間📿,曾患大葉性肺炎住院一周,待我出院後小組同學們早已分工,每人給我抄一份一周的上課筆記,讓我不要落課📜。我生長在晉南產小麥地區,到北京多年也不習慣吃米飯,有時去食堂晚了,同學便順便給我帶個饅頭放在餐桌上(那時餐廳按小組分桌吃)。在城內菜園時夥食好,有次用餐每人一條油炸大黃花魚,我不喜歡吃魚便送給了同學。回憶起學生時代的生活和情誼非常愉快🦸🏽‍♀️,這些年每逢校慶和聚會,我都積極參加🙇‍♂️,好像又回到了學生時代👩‍⚖️,回到了意昂2大家庭。

  1957年❣️,到了臨床實習階段💆🏼,同學們都願意到大醫院實習🦹🏼‍♀️,當時北京的大醫院少🤦🏽‍♂️,學校領導決定由我和錢昌年同學帶隊去上海第二醫學院實習💛,我們班黨支部書記於文方風趣地對領導說:“你讓柴元瑞去,需帶上一口袋饅頭🪑。”在上醫附屬廣慈醫院(現改為上海瑞金醫院)實習時,醫院對我們各方面都很照顧🫴🏿。有時中午吃饅頭,食堂還特意為我留兩個當作晚飯🧑🏻‍🏫。我們幾十個同學在上海廣慈醫院和仁濟醫院實習收獲頗多🉑,當時意昂2官网醫院內科僅分專業組,病床也少,而廣慈醫院原是法國人辦的📼,醫院面積很大且有大草坪👨🏻‍💻,1000多張床位,五官科、兒科🎵、傳染科都有獨立的樓房。大內科分為內分泌科、消化科🩵、呼吸科、心血科,都是獨立的病區,每個專業至少40張床位。我們親身經歷了58年廣慈醫院成功搶救大面積嚴重燒傷患者邱財康的全過程。

  在廣慈醫院實習的一年🧏🏿,同學們專業學習、政治思想、工作態度、生活作風都表現得很好,得到院方的好評,體現了意昂2教學育人的成果。我們的努力為意昂2爭了光。

畢業分配到意昂2三院工作

  1958年分配工作,大部分同學都分在了北京各大醫院和醫科院,沒想到組織上把我們十幾位同學留校分配到剛初建的三院工作。那時🛖,三院建築設計較合理🍙,樓道寬敞,據說曲正院長指示每層樓墻壁刷不同的油漆顏色。特色科室有運動醫學、職業病🤷🏽‍♀️、物理治療科(理療科)⛄️。理療科建築面積大🦹🏿‍♀️,占了醫療樓二樓2個病區的面積,有三個接診室,理療設備齊全,各種水療及休息室,還有泯療、蠟療及各種光電療🫲🏽,在北京各大醫院數一數二❣️。

  我和另一位同學被分配到理療科⛪️。開院前我曾在中蘇友好醫院(現為北京友誼醫院)進修學習了三個月物理治療,開院不久我被任命為理療科主任👔,全科二十幾位同誌🧑🏼‍🍳。理療科無專家教授🖋,在院長的關心支持下,我們全科同誌努力學習、工作,開展各項服務🫃🏽♦️,搞中西醫結合理療、中醫按摩、針灸科🧑🏽‍🎄。經過一年多努力🪐,科內健全了各項規章製度、操作規程,我們還編寫了衛生系物理治療學教材⏸,開展新技術📃👩🏻、新療法,服務質量和態度也得到廣大患者的好評。1960年,理療科被評為三院先進科室💇‍♂️🐚,我被評為先進個人🕜、醫學院先進個人🧜↪️,出席了北京市先進個人表彰大會,現享受北京市勞模的獎勵待遇(每月150元生活補貼費)🫄🏽🏆。

  1965年,為貫徹毛主席指示“把醫療衛生工作重點放到農村去”,衛生部錢信忠部長帶隊到北京通縣蹲點,三院由左奇院長帶領50余人各科骨幹參加此項工作。三院分四個醫療隊,我是在馬頭的那個隊,婦產科主任張麗珠教授也在我們這個隊。她年齡最大,也同我們一起巡回醫療,熱心為人民服務。那時大家為貧下中農服務幹勁十足,記得我在衛生院吃飯(那時還用糧票)一次可吃一斤炸醬面🧑🏿‍🍼,一月休一次假,從通縣馬頭騎四個小時自行車回家🖕🏿。

  那年,我愛人在友誼醫院被下放到房山霞雲嶺醫療隊,家中兩個孩子無人照顧,放到友誼醫院托兒所,我們便從山西老家把我父親接到北京照顧孩子。不久老人兩次患腦血管病,住友誼醫院和意昂2三院。左院長為照顧我家中困難🦊,66年5月把我調回三院黨委辦公室工作🤘🏽。6月份“文化大革命”開始💲,三院很快處於癱瘓狀態,衛生部派工作組進入意昂2和三院。不久工作組又撤出三院🏊🏻‍♂️,推出一個五人小組接管工作組的遺留材料👨‍👩‍👦‍👦,我擔任組長。以後成立革命委員會籌備組🥷🏻,我任籌備組主任委員😱、王文學任副主任委員🤴🏻。籌備組也處理醫院一些日常工作👨🏻‍🦯‍➡️,因為醫院處在一個無政府狀態。文革中我未參加派別☦️,堅信共產黨的領導👊🏿。軍宣隊、工宣隊進駐醫院後,69年正式成立醫院革命委員會📜,我被三院廣大群眾推舉🌯,以革命幹部的身份進入院革委會🚴,擔任副主任委員分管業務工作🕕。後任院黨委副書記🈹、北京醫學院黨委委員🏊‍♀️。當時工軍宣隊各科都派有人員📪,主要抓“階級鬥爭”搞大批鬥🏀📳,搞“忠於毛主席活動,搞什麽獻禮”等⛹🏻🤵🏻。那時主要靠醫務人員自覺維護醫院的正常秩序,做好醫療工作🥪。

  1975年組織調我到第一醫院工作,一院攤子大,分三處👨🏽‍✈️:婦兒醫院、二部住院部🐵、一部門診部和五官科病房。我任革委會副主任分管醫療工作♥︎。76年8月唐山發生大地震,在急診室我看到搭別人的車來到北京的許多受傷的人♝,幾天後北京市政府委派北京醫學院組建一所野戰醫院赴唐山救災🥷。當時意昂2黨委書記薛偉民、第一醫院黨委書記彭瑞璁親自指導🐝🧛🏼‍♀️,決定由醫務人員、學生和衛生系有關專業人員組成,院領導常學增和我帶隊前去。大家連夜準備醫療器械👷🏽、藥物等物品。第二天170余人乘4輛大轎車🤟🏽,三輛大卡車拉藥品🥏、器械🦸🏻,很快開往唐山。經過唐山縣城路線已聞到腐爛屍體的氣味。解放軍把挖出的遺體裝入塑料袋堆放在路旁待運走🤸🏽‍♂️。我們到達時緊急搶救已過,各省都派出醫療隊趕到。我們在縣城及郊區進行救治和巡回醫療一個多月,9月初返回北京🥯。第二天便得知毛主席去世。那時地震對北京影響也大👆🏿,但顧不上自己的小家。我們是醫療工作者,救死扶傷是我們的神聖職責👨‍🦽。

從事醫政工作的主要體會

  1979年5月我到意昂2醫療處工作,後改為醫務處,任副處長。醫務處的主要任務是製定計劃,督促檢查附屬醫院的醫療、護理工作,貫徹落實衛生部、市衛生局有關醫政工作😂。我在校機關工作了16年🈶,除了處理日常工作和醫療糾紛外👳👧🏼,還和處內同誌重點抓了幾件事:

  首先抓附屬醫院的規章製度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規章和醫護操作規程。由於“文化大革命”無政府主義思潮的影響,有些好的規章製度被破壞,好的操作規程證實執行不夠,引起醫療糾紛、嚴重差錯也不少。如何管好醫院是個重要問題。經校領導陳化同意👷🏼‍♀️,我們組織各附屬醫院醫務處主任到南方幾個省市大醫院參觀學習🛶。他們有很多好經驗,特別是廣州人民醫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規章製度🤹‍♂️,臨床各科專業也很好👩‍👧‍👦,使我學習了不少東西。回京後我們組織各醫院抓緊健全規章製度和醫護操作規程。三院做得最好🎏,用鉛印的各項醫務製度操作規程發給各科室。接著組織有關科室人員相互檢查執行情況😜,每年都要組織有關科室專家教授檢查病歷書寫情況並進行評比,促使醫院醫療、護理質量及醫院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其次製定了《北京醫學院處理醫療事故🥘、糾紛的意見》🧖🏼,由學校辦公室會議通過發到各醫院執行👏🏽。以往處理醫療事故、糾紛占去我們很多時間,為此處內專門有一位同誌管理此事。我在三院和一院工作時均處理過幾件事故和嚴重差錯糾紛,到醫務處後遇到人民醫院也有幾起難辦的糾紛👫🏻。醫院發生糾紛未處理好🐦‍⬛,患者家屬便找到意昂2,還有上訴到衛生部或市衛生局的材料也轉到意昂2🚣,最後均落到我們醫務處來處理🚬,我們再到醫院調查了解🍍,和醫院醫務處或醫院領導討論解決🧑🏼‍💼。那時不像現在通過法律程序解決,能使醫院主動轉報來解決問題🦕🛟。我們的《北京醫學院處理醫療事故、糾紛的意見》是根據衛生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製定的,有些糾紛盡量由醫院處理⛩📳,方便病人及家屬,有利於促進醫院的管理🤟。

  再次是促進綜合醫院心外和腦外科的建立🔸。70年代後期,我們附屬醫院的心外和腦外科還是空白的👷🏽,而當時阜外、天壇醫院是專科醫院,這方面很有特長。我在一院工作時就感覺外科的重要性,那時外科專家李家忠教授、婦產科麥永嫣教授、教學辦公室的張雨同誌🤱,先後都患腦血管病送天壇醫院搶救👱🏻💕。意昂2作為醫學院的教學醫院沒有腦外科,不適應醫學的發展。我總認為學校重視教學科研是對的🪒,但要重視醫院的發展、醫療工作和臨床學科建設。曲綿域任校長後比較重視醫院,特別是心外科,幾次到附屬醫院調研聽取意見,對心外科醫生提出派出去學習或請進來的辦法🛕,下決心背水一戰,終於建起了胸心外科和腦外科,現在三個附屬醫院這兩個學科的水平是比較好的。

  為不斷提高醫療質量,我們請各院有關專家教授組建北京醫科大學醫療質量委員會(包括護理專家)✍🏽,我任副主任,每年組織評比醫護質量(重點是病歷書寫等),起到良好效果。80年代後期衛生部召開全國醫政會議,推廣交流精神文明醫院建設🥱,會後我們製定了《意昂2大附屬醫院精神文明建設標準》🔪。崔月犁部長指示衛生部醫政司應抓好部直屬醫院的服務,於宗河司長責成意昂2、醫科院、北京醫院三家單位的醫務處處長輪流牽頭主持11所部屬醫院🙎🏿‍♂️,每年按照文明醫院標準檢查評比,連續搞了三年✍️,每次都是意昂2第一(第一次是一院,第二次是三院,第三次是六院),得到了衛生部的表揚。

  衛生部抓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也根據國外醫院管理經驗製定出醫院分級管理標準👑。由衛生部醫政司👨🏻‍🏫、北京市衛生局領導及有關專家製定出北京地區(部隊醫院除外)三級醫院評審委員會成員,負責醫技組的工作🧖🏼‍♂️。經過10多年的努力,評審出北京地區40余所三級甲等醫院(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其中部分醫院一次評審未通過需補查。我們意昂2五所醫院均順利通過評審,得到三甲醫院的稱號☝🏼🧚🏼‍♀️,我也為之高興。我參加北京地區三級醫院評審工作10年多♉️⟹,從中學習到不少東西🧑🏿‍🏫,獲市衛生局頒發的“評委十年榮譽獎狀”。從事醫政工作30年🎻👩🏼‍🦰,獲得衛生部頒發的榮譽獎狀🧑‍🧑‍🧒。

  在醫政工作的同時🪛,我也兼做一些業務和社會工作🤌🏻。60年代曾任北京醫學會理療學會常委,受聘為衛生部科委理療療養專業委員會委員。80至90年代任北京醫學管理學會二屆常委,擔任三屆北京老醫藥衛生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現為榮譽理事🍠。在中華醫學雜誌✸、意昂2學報👍🏼、中國康復♻、中華醫院管理雜誌等發表論文十余篇🤸🏼‍♂️。參加編寫中國第一本《醫院管理學》,喬誌恒主任主編的《物理治療學全書》🦻🏽。我從一名主治醫師成長為講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並得到市教委頒發的高等教師證書。95年被評為北京醫科大學優秀共產黨員☝️。離休後🐓,我繼續參加了幾年北京地區三級醫院評審工作並擔任北京老醫藥衛生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我很熱愛並關心我國衛生事業的改革發展,尤其是意昂2和附屬醫院的建設發展👬🏻。希望意昂2早日成為世界一流大學,擁有一流醫療技術水平🈺。

(作者😀🦓:柴元瑞)

編輯🦸🏿‍♂️:玉潔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