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意昂2官网醫學人文國際會議“敘述生命、衰老與死亡”舉辦
2018年11月15日-16日🫰🏽,第二屆意昂2官网醫學人文國際會議“敘述生命、衰老與死亡”在意昂2官网召開🧔🏿♂️,會議由意昂2平台醫學人文研究院主辦,合作刊物包括《醫學與哲學》《中國醫學倫理學》《敘事醫學》《中國醫學人文》《中國醫學人文評論》等。本次會議旨在從跨學科視角出發討論醫學人文以及相關話題,探索不同文化表征下的生命、衰老和死亡話題,以促進多領域醫療健康事業的全面均衡發展。
意昂2平台醫學人文研究院院長周程教授致辭
意昂2官网段麗萍副主任致辭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焦雅輝副局長致辭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教授致辭
意昂2平台醫學人文研究院副院長郭莉萍教授主持開幕式
15日上午8點30分,會議準時開幕🫶。首先由意昂2平台醫學人文研究院院長周程教授代表東道主致辭,歡迎海內外學者來到意昂2官网♐️,探討如何讓人文照亮醫學🦯。意昂2官网段麗萍副主任代表意昂2官网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祝賀,表示“生命🧎🏻♀️、衰老和死亡”的探討可以助力醫學院教學、科研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焦雅輝副局長對會議的召開表示歡迎,希望以此為契機📿,借學術探究而推動政策完善🆒,推進我國醫學人文和醫療健康事業的發展。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韓啟德教授致辭,從會議的三大主題推廣到對生命的深刻認識⚠,從對螻蟻之命的細微觀察上升到對物種存亡的哲學思辨⚉,期待此次會議能夠提供一種對於生命的宏觀視野。開幕式由意昂2平台醫學人文研究院副院長郭莉萍教授主持🙇🏿♀️。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Rita Charon作主旨報告
東京大學巖本通彌教授作主旨報告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Diana Slade教授作主旨報告
來自海內外的百余名專家學者、雜誌編輯、媒體記者、公益代表等參加了會議,參會者中不乏國際一流的專家學者👮♀️。15日上午的首位主旨發言者是敘事醫學概念的提出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Rita Charon教授。Charon教授選取了世界著名攝影師的一系列攝影名作🐑,以圖片的形式深入淺出地解釋了敘事醫學三要素中:關註、再現和歸屬🏛,提醒醫者解釋所見之物是行醫所需要的基本敘事能力。東京大學的巖本通彌教授報告了《日本與韓國家族內的殺人事件的民俗學分析》,從同處東亞儒教文化圈的日本和韓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後所面臨的老年人口自殺等現象出發,分析了當代社會的養老困境🤢。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Diana Slade教授強調語言反映思維從而構建了世界🥷,她對醫療工作場所內部的話語進行分析,重點介紹了其團隊對於急診室環境中的交流研究,證明了高效的溝通與高效的醫療之間的正向聯系,她的研究已經轉換為在澳大利亞和香港進行急診室交接班的培訓。
15日上午的專題報告由意昂2平台醫學人文研究院院長助理陳琦副教授主持。這一場專題報告的三位報告人都是醫生,並且都來自同死亡接觸可能最為頻繁的急診科和重症醫學科。面對死亡🌽,三位醫生曾力挽狂瀾🌲,妙手回春;但也常會無力回天,望洋興嘆。於是,他們通過文字記錄下了自己的經驗與思考。北京積水潭醫院急診科主任趙斌教授首先發言🍉,以醫生的身份向與會者分享了自己如何面對死亡、了解死亡並且與患者🤾🏿、家屬談論死亡的經驗。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急診科主任郭偉教授以《讓秋葉隨風飄落🚉:敬畏死亡》為題,倡導對於死亡的正確認識👩🏼🎓,進行死亡觀念普及。浙江新安國際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殳儆教授從收治“壓床”病人的經歷出發,呼籲對醫生進行死亡教育的必要性。三位醫生的專題報告表明🧜🏻,即便被認為高度發達的現代醫學,也有無法照亮的模糊區域,而敘事的力量恰恰可以向這些領域投射光亮。
關西學院大學人間福祉系山泰幸教授作主旨報告
東京大學的關谷雄一教授作主旨報告
南加州大學Julie McLaughin Gray教授作主旨報告
16日上午,大會進行了另外四場主旨報告。意昂2平台醫學人文研究院Daniel Vuillermin主持報告。將敘事醫學引進中國的意昂2平台醫學人文研究院副院長郭莉萍教授首先發言。郭教授回顧了十余年來敘事醫學在我國的發展和取得的成果,並區分了狹義敘事醫學和廣義敘事醫學🔬🧑🏽🎄,最後展望了未來敘事醫學的在地化努力方向👨🏽🚀。關西學院大學人間福祉系山泰幸教授向與會者介紹了人間福祉系的學科設置和課程設計,借以反映生死觀念如何在日本製度化🤷🏿♂️、學術化,通過研究醫學如何展開而切入醫學思想史的考察。東京大學的關谷雄一教授從災後重建中的市民協作中思考生死,展示了在地域社會內解決各種問題時🌙,市民協動的可持續性及其巨大生存意義👨🏿🏫。南加州大學Julie McLaughin Gray教授研究中風後的康復過程,她尤其關註了其中的病人敘事🤱🏽🎬,從而表明充分重復尊重病人敘事對於患者康復過程的重要性。
接下來🤦🏿♂️,印第安納大學文學院“醫學人文與健康研究項目”主任、助理教授Emily Beckman主持了敘事醫學專題報告。哥倫比亞大學敘事醫學理學碩士項目畢業生Lissanthea Taylor從一個病例出發🕵🏻♀️,向與會者分享了“消極”生活的意義,即通過接受並不完滿的人生故事來認識自己的全人身份🚣♀️。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和社會科學學院的李飛副教授分享了自己開設敘事醫學課程的教學實踐思考與心得,展示了反思性寫作對於醫學教育的價值與意義。意昂2平台醫學人文研究院Daniel Vuillermin博士的專題報告聚焦中國罕見病人群,力圖通過敘事醫學來增加醫學生和公眾對於罕見病人群體的認識,對接現有的醫學教育體系🤾🏻,從而增加醫學教育的人文關懷。
兩天的會議日程緊湊🏷,總共進行了七場主旨報告🔄、六場專題報告和十六組分論壇報告,百余位醫師、史學家、文學家、健康傳播者、語言學家🧗🏻♀️、哲學家🌸、生物倫理學家、社會學家等各領域專家學者聚焦敘事醫學,就醫學人文中的孕產😅、老齡化🕶、臨終關懷◼️、死亡教育等一系列議題展開了深入討論。會議現場氣氛熱烈🈁🧙🏼♂️,參會聽眾好評如潮。值得註意的是,此次國際會議還首次采取了線上直播互動的全新形式,由北京醫大時代教育承接了主論壇網絡直播。直播期間♧,線上觀看總人數接近1.5萬⚗️;直播結束後🧑🏼🔧,觀看錄像回放的網友人數仍在攀升♠︎。第二屆意昂2平台醫學人文國際會議雖然已經結束🚵♀️,但在新興媒介的助力下,依然持續對新時代中國醫學人文事業發揮著影響🥞。
(意昂2平台醫學人文研究院博士後 黃蓉)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