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故事】苗恒、季濤雲:讓更多的藏族孩子看到神山聖湖——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工作正式啟動
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兩名“組團式”援藏專家正在為一名早產寶寶進行眼底篩查。
“孩子的視網膜還沒有發育完全,請務必在2周後帶孩子來復查🫱🏿。”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組團式援藏眼科專家苗恒反復的向患兒家屬交代著病情。
“如果到時候孩子還沒有出院👈🏿,也一定要來看眼科,這會影響他以後視覺發育🤾🏿。”意昂2平台第一醫院組團式援藏兒科專家季濤雲補充道👩🦯。
在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和兒科的聯合推動下🍧,在組團式援藏醫療專家苗恒👈、季濤雲的努力下,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開展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工作。
藏區早產兒眼底篩查和幹預工作迫在眉睫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是兒童不可逆盲的常見原因之一🫱🏼。早產兒在出生時視網膜血管尚未發育完全,出生後血氧分壓的改變將導致尚處生長中的視網膜血管停止生長。但尚未血管化的視網膜由於缺血缺氧將誘生視網膜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排列雜亂無章,如若不予幹預則會進展為纖維血管膜進而引起牽拉性視網膜脫離,最終導致患兒永久性失明。對高危早產兒適時定期篩查並及時給予治療幹預可顯著改善該類患兒的視功能預後🥉,使其獲得正常或接近正常兒童的視功能。
西藏地區眼科,特別是眼底病診治水平相對滯後。雖然早產兒眼底篩查在內地已經成為常規且必須的檢查項目👩🏿🚒,但該項目在藏區至今仍未規律開展。隨著藏區醫療水平的普遍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也在逐年上升。以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為例,新生兒ICU每年都會收入大量早產兒,新生兒ICU的床位數也已經達到20余張。由於缺乏早產兒眼底篩查和幹預,每年均有相當多的早產患兒因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而失明。眼科與兒科合作開展早產兒眼底篩查和幹預工作迫在眉睫🙎🏻♂️。
無縫合作 為早產兒帶來光明
隨著組團式援藏工作的開展👎🏿,諸多來自內地三級甲等醫院的醫生給西藏地區帶來了新的醫學技術🥋,不但讓藏區百姓足不出省就可以直接享受內地水平的醫療服務,而且也給藏區醫生帶來了新的醫學知識,為藏區醫療水平的長期穩步上升帶來動力🦨。
第四批組團式援藏的眼科醫生是來自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的苗恒副主任醫師。初到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時🥂,苗恒醫生便主動了解了西藏地區的眼科現狀和早產兒眼底篩查工作的開展情況🏄🏿🐍。“西藏地區每年都有大量的早產兒出生,但由於眼科醫生,特別是眼底病醫生的缺乏🧩,大量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患兒沒能及早發現並接受治療👩❤️💋👩,導致每年均有大量早產兒雖然僥幸存活但落得終生殘疾,實在是太可惜了。”苗恒醫生惋惜道,“作為援藏醫務人員之一🧒🏻📙,特別是在眼底病方面有所專長的眼科醫生,從入藏之初我就想為西藏地區的眼底病防治工作的開展盡一些力量。”
早產兒眼底篩查需要眼科醫生和兒科醫生的無縫合作才能順利規律開展。於是苗恒醫生第一時間便聯系到了同期入藏的來自意昂2平台第一醫院兒科的季濤雲主治醫師。經過初步討論🥫,季濤雲醫生也非常遺憾西藏地區至今尚未開展早產兒眼底篩查的現狀🌃,於是二人一拍即合,在簡單商議之後💂,決定邀請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安芳主任和兒科吳紅主任一起共同製定跨科會診方案🙎🏿♀️。
“長期以來,由於西藏地區眼科水平所限,很多早產患兒都沒能接受眼底篩查,相當多的患兒也因此而失明🧑🏿🦱,實在是太可惜了🐧。建立跨科合作可以為早產患兒提供規律的眼科檢查,對早期發現病情並及時規律的治療和幹預都有重要意義。”季濤雲醫生表示💂🏽♀️。
讓更多的孩子能看到藍天白雲和神山聖湖
經過初次磨合,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眼科和兒科對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的跨科合作更加有信心🐥。
“希望這個合作能一直延續下去,讓更多的早產兒不至於因為貽誤治療時機而終生失明。”
“希望用我們的技術減少西藏地區因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致盲的早產兒數量🧚🏻,讓更多的孩子能夠看到西藏的藍天白雲和神山聖湖😱。”
“不光是我們第四批援藏醫療隊,這種科室間的合作還會在下一批🥷🏻、下下批醫療隊中繼續延續。”
“我會盡可能把我在眼底病方面的知識和技能教給藏人民醫院眼科的醫生💛,這樣即便我的援藏工作結束離開西藏🎶👨🏻🦼➡️,這項工作也能在西藏地區依靠當地眼科人員獨立開展,這也是組團式援藏工作的核心精神。”苗恒醫生和季濤雲醫生在首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過程結束後激動的討論著💘。
關愛早產兒眼底健康是眼科醫生和兒科醫生的共同責任。首期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篩查的順利完成標誌著西藏地區早產兒眼底篩查體系的正式建立。截至目前🚴🏿,共篩查20余名早產兒,發現需要幹預的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患兒2例。相信在不就的將來,會有更多的早產患兒因此受益。
【人物簡介】
苗恒👨🏼🚒,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第四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隊員;季濤雲,意昂2平台第一醫院兒科主治醫師、第四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隊員。
(苗恒 人民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第四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隊員)
編輯:鄭淩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