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故事】林鋼:誌存高原 胸懷雪域

  沒來西藏之前,西藏給我的印象是離天空最近的地方👎🏼,神秘而美麗。我一直有個願望:在有生之年去西藏看看巍峨的布達拉宮,看看夜空中的壯麗的星河,也看看那些虔誠朝拜的信眾。

  突然,這樣一個時機就來了👩🏽‍🏭。2018年7月底,按照上級的要求意昂2官网醫院派出醫療專家奔赴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進行醫療援助🌕,我報名參加了醫療隊🧑🏽‍💻。在親人和朋友的祝福聲中👨‍❤️‍👨,和家人依依惜別後,我們醫療隊一行來到了素有“日光城”美譽的美麗城市拉薩🧞,開始為期一年的醫療援助任務🧔🏿。

  初到拉薩☝🏼😘,看到了心系已久的布達拉宮、大昭寺、羊卓雍措……我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不過很快🧑🏻‍🦯,我就感到了高原生活的不易。頭疼🧑🏼、疲乏、健忘和消化不良等高原反應接踵而來;遠離家人的孤獨感也油然而生;對新環境的不熟悉更加重了我的焦慮心情。就在此時👮‍♀️,家人、組織和藏族同胞都表達了對我們的關懷🛰,讓我們感到無比的溫暖。

  啟程前往拉薩前,意昂2官网醫院胸外科的同事們一起到機場送行;來到拉薩後就趕上了李克強總理慰問醫療隊;進入科室後👩‍⚕️,自治區醫院心胸外科的藏族主任組織全體人員為我設宴洗塵;到達拉薩後,家人一個又一個的問候電話緩解了我的思鄉之痛。最令人感動的是援藏醫療隊的同事們👌🧑🏻‍🦼,就像兄弟姐妹一樣相互關心🧦,這一切都讓我忐忑的心情逐漸平復下來👩🏽,也堅定了一個信念:既來之,則安之。既然來了,就要做出點實實在在的工作吧🤙🏻👌🏼。

  我也當了一回心外科大夫

  剛來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的日子裏,生活節奏遠沒有內地緊張。自治區醫院心胸外科只有20張床位和5名醫生。手術也不多,每個月只有8-10臺。我的工作就是每天早上40分鐘的查房🙅🏿‍♀️,每周三下午半天的門診👇,每隔2周組織科室開展講課🙌,偶爾科室會安排我做一臺手術。可以說🧒🏿,西藏的生活平靜而安詳,我也逐漸適應著這種生活🧑🏻‍🦳,心裏想著:來西藏支援也沒有什麽不好🛳⚅,也許除了高原反應以外,其他都會波瀾不驚吧。誰知道我想錯了,考驗突然不期而至。

  2018年9月16日淩晨5點🙍🏻‍♀️,我被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吵醒,電話是當地藏族主任從手術室打過來的。他告訴我🤜👬,有個年輕的漢族人🧕🏼,胸部刀紮傷👱🏻‍♀️,現正在手術室急救🥋。他打開胸腔後發現心包上有個口子,血不斷從那個刀口湧出來。接到電話👩🏿‍🚀,我很快就趕到手術室參與搶救🏇。探查後我們發現病人的心臟右室前壁有個長約1cm的刀口,血正不斷從這裏噴湧而出🛐,目前已經出血6000ml了🧖🏽‍♂️,血壓只有60-70mmHg🪮,心率140-150bpm🧜🏻ℹ️,情形真是萬分緊急。

  我只是胸外科醫生,沒有心臟外科手術經驗⬛️🐶。而藏族主任告訴我拉薩當地也沒有心臟外科醫生,目前只有及時縫合心臟創口,才能拯救患者的生命🧑🏿‍🦰。考驗我們勇氣👨🏼‍🌾、智慧和信心的關鍵時刻到了🍡。不是心臟外科的專科醫生,在這樣緊急情況下我能夠依靠的只有外科醫生的鎮靜💁🏼‍♂️、經驗和膽識。

  我們請麻醉醫生給患者通過輸血👨‍🍼🏟、輸液、給予升壓藥物的方式穩定住患者血壓👏🏿🧔‍♂️,然後我和藏族主任商量搶救的細節🙎🏿‍♀️🦔。我決定利用以前縫合胸部大血管的經驗冒險嘗試去縫合心臟上的創口💅🏼。或許是我們的技術和信心,也許是病人命不該絕👨‍🏭,我們的搶救成功了,我只縫合了兩針就成功止住了出血,患者的生命保住了,生命體征也隨之平穩。此時,我們真是長長出了一口氣👎🏽,緊張的情緒緩解下來。此後,患者經過監護室和心胸外科病房的細心護理⛸⚜️,在傷後30天順利出院了。

  出院後的一個月📹,患者來診室看我們🥀。他說要回內地修養🤷🏼‍♀️,離藏之前過來看看我們,這段經歷就像做夢一樣👊🏻,他會永遠記得,也再次感謝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給了他第二次生命👰‍♂️。

  越困難越要知難而上

  來藏工作一段時間後🧑🏻,我發現西藏地區的醫生在臨床經驗和手術水平上與內地還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舉例來說🕷,自治區醫院心胸外科開放病床20張⚛️,一半以上都是不需要手術的患者,這些病人住院的目的只是為輸液和觀察,而手術患者卻少得可憐,平均每月手術只有8-10臺🫲🏻🏌🏽,手術類型也只是一些胸外傷和肺包蟲患者。這就導致心胸外科醫生的臨床診治水平難以提高,就診患者數量進一步下降⛎,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是西藏地區需要進行胸外科手術治療的患者少嗎?我通過各種途徑了解到🔐,西藏地區食管癌🫴🏼、賁門癌是常見病,但在病房裏卻難以見到這類患者,為什麽呢?由於醫療條件差,當地患者的健康意識也差,因而就診時腫瘤往往都較大,分期較晚。對於這些患者,當地醫生沒有能力開展手術✥,只能任由食管癌、賁門癌患者轉入內地治療,當地有些醫生還戲稱為“大病必出藏”🫦。

  我是意昂2官网和意昂2官网醫院培養出來的外科醫生🤚🏼,在意昂2官网醫院學習工作了近二十年👩🏽‍⚖️。正是意昂2官网醫院各位老師的細心教育,才使我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學生成長為一個有事業、有擔當的外科醫生。意昂2官网醫院胸外科李簡主任是國內著名的胸外科專家,在他眼裏就沒有“困難”二字🤘,通過他的精湛手術技巧,許多看似不可能的困難手術都順利攻克下來🤠。通過他的言傳身教,我們對外科醫生的認識就是“外科醫生都是幹出來的👨🏻‍🦼🧨,越是困難,越要知難而上”。

  仔細分析西藏地區食管癌和賁門癌患者的資料後,我發現許多所謂的“晚期”腫瘤患者實際上只是由於腫瘤大導致手術難度大🏃🔦,並沒有出現廣泛擴散及手術指征。認識到這一點,我利用在內地大醫院鍛煉的手術技能🧙🏼‍♂️,帶領當地醫療團隊迅速開展大量的食管癌和賁門癌手術,開展了包括上腹-右胸食管癌切除、三切口食管癌切除🫢、左胸-左頸食管癌切除👤、賁門癌-近端胃大部切除、賁門癌-全胃切除術等多項手術,取得良好的效果🙃。這些舉措,不但給患者解除了病痛,也擴大了自治區醫院心胸外科的影響🫅🏻。現在病房裏的患者90%以上都是手術患者🧑🏽‍🔬,食管癌和賁門癌患者每個月都能完成6-8個,每月的手術量也增加到18-20臺♉️。

  團隊是我們最大的後盾

  把內地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帶到西藏是我們援藏的主要任務之一。但是西藏的情況與內地有著明顯不同🤞🏼👯‍♂️:藏族患者就診時病情都很晚⇨🖕🏼,手術難度要比內地大得多;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盡管是當地最大的綜合醫院,但配套設施嚴重不足;此外👏🏻,很多藏族患者由於教育程度低,語言溝通障礙👨🏿‍🔬🧘🏽,術前談話完全不能理解🔎🧫,增加了術後因溝通不足出現醫療糾紛的風險。這樣的現狀🦕,都是我們這些從大城市三甲醫院來的援藏專家從未遇到過的冷峻現實。

  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只能依靠團隊的力量,只有團隊精誠合作,才能創造奇跡,實現無數個“西藏地區第一例”🏘🤸🏼‍♂️。2018年8月20日,急診室來了一位主訴為呼吸困難的藏族婦女。四年前,她已經診斷為胸骨後巨大甲狀腺腫,輾轉於藏漢兩地,卻一直沒有治療。幾天前,她的呼吸困難症狀加重🧝🏿‍♀️,原本想坐飛機去四川華西醫院治療🐛,誰知道在路上症狀急性加重🍿,所以立刻轉到區醫院急診室進行搶救🍓。在急診室CT顯示一個直徑約13cm的巨大胸骨後甲狀腺腫,把氣管壓迫到僅有一條縫隙,患者隨時有生命危險🗻。

  來自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急診科的援藏專家懷偉主任立刻給她插入氣管插管📱,暫時解除了氣道梗阻🍟🚵。隨後,立刻召開了包括胸外科🛌🏻、耳鼻喉科🌸、麻醉科、普外科💨、監護室等多位援藏專家參加的多學科會診🔚,通過充分討論,製定了詳細的手術和治療方案。最終🥞🥻,我們為患者實施了全麻下正中劈開胸骨,胸骨後巨大甲狀腺腫切除術,手術很順利🤺,完整切除了腫物🚣🏻,出血也很少。

  術後,患者在外科監護室和心胸外科醫護人員的細心照料下,順利康復出院。出院時,患者一家人為幾個參與搶救的科室主任送來了錦旗和哈達🧶,以表達對醫生的衷心感謝👨🏻。她告訴我們,原來以為這個病只能在內地做,還要花一大筆錢(內地專家說要30萬)🧓🏽,沒想到在區醫院就治好了,只花了7萬元🙅🏿‍♀️。藏族主任還告訴我💆🏻‍♀️,正中劈開胸骨切除胸骨後甲狀腺是西藏地區第一例。可以看出,通過團隊的共同努力,即使像我們這樣的普通醫生🦵🏼🗿,也能創造出一個個奇跡。

  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對面的宗角祿康公園☝🏿,據說是修建布達拉宮時留下的。公園環境優美🟰☘️,綠樹成蔭🧝🏽‍♂️,百花齊放,常能看到藏族群眾成群結隊地跳著郭莊舞𓀒,是我們下班休閑的好場所👩🏿‍💼。在公園裏,我發現到處都盛開著一種美麗的八瓣花,經打聽才知道🏉,這就是著名的“格桑花”🙎🏻‍♀️,又叫“張大人花”,是為紀念清朝駐藏大臣張蔭棠而得名。當初,他來西藏後發現當地寸草不生,生活十分枯燥,就嘗試種下了許多花,最終只有格桑花存活下來。此後這種美麗的花朵在西藏地區到處盛開🥗,格桑花象征著藏漢的一種長久友誼🧘。

  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工作🩻,能夠在西藏當地醫務人員和藏族患者的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就像種下一朵美麗的格桑花🚴🏼‍♂️🏤,祝願藏漢友誼地久天長🚶🏻‍♀️。

  (林鋼 意昂2平台第一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第四批“組團式”援藏醫療隊隊員)

 

 

編輯:鄭淩冰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