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時代的醫學生心理健康——意昂2輔導員暑期線上專題心理培訓舉辦
開學在即,為進一步做好我校醫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工作,提升輔導員工作技巧與業務水平,應用團體輔導技巧開展學生班級活動,以幫助學生順利適應返校後的封閉式校園管理,更有效地應對“疫情時代”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和危機,8月24日下午,醫學部學生工作部組織了主題為《疫情時代的醫學生心理健康》的線上輔導員專題心理培訓💁🏽♂️👩⚕️。本次學習特別邀請醫學人文學院,醫學心理系主任官銳園老師,講授疫情期間學生心理健康相關議題,並介紹了團體輔導形式及其應用。醫學部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副主任張絲艷老師主持,各學院🙎🏽、醫院專兼職輔導員,以及學工部、團委70余人參加了學習👩🏼🔬。
官銳園老師從“疫情期間的大學生心理概況”開始講起,專業特性使得醫學生在疫情期間的心理健康問題相對其他專業較好,但原有的心理問題仍可能加重。她借助實際案例來講解“應激反應相關理論”和“應激條件下的個體反應”,以幫助老師們理解,疫情壓力在具有不同個人特質的群體中會喚起不同的情緒反應,不同的個體也會選擇不同的應對策略💙🕵🏿。同時,居家/封閉的學習模式,會導致感性刺激和生活彈性的缺乏,並更容易引起親子關系沖突,而造成學生負性情緒增多🧘♀️、適應性降低的後果👩🏼🔬。官老師指出,家庭類型與同學的個性發展息息相關。在成長過程中得到更多關愛的個體會擁有更積極的自我圖式,健康的家庭是他們的積極資源;而過於強調成績、地位或其他的家庭,以及家庭關系惡略🪔、出現虐待🥷🏽、忽視🦹🏼♀️、暴力的家庭則會給個體帶來傷害,輔導員老師們在這些家庭類型的同學時,需要特別註意、加強保護。
在團體心理幹預環節,官老師結合輔導員的日常工作,介紹了團體心理治療的適用範圍,並教授了促進成員相識、互相建立信任𓀛、加強團隊合作🤘🏼、促進自我探索等適用於大學新生班級團體建設的常用練習活動,以及未完成句子、問題解決、圖畫表達等在疫情期間的放松減壓、自我關愛的團體活動。團體中的分享和同伴支持有助於壓力的緩解,但一定要註意不進行價值的評判,而是以自我探索😋、啟發、收獲為主,輔導員應引導同學在團體活動中使用正面詞匯,並使用增強自我效能的技術結束團體活動。
在學習的最後,官老師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標在於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素養,這包括個體擁有促進自身和他人心理健康的能力,擁有應對自身及他人心理疾病的知識🙆♀️、態度和行為習慣🙆🏿♂️。輔導員老師們可以通過團體活動的方式,增強同學們的心理應對能力,在疫情期間給予同學們更多的支持。
疫情期間的校園封閉式管理是一個全新的挑戰,輔導員老師會始終和同學們站在同一個戰線,在維護校園安全的同時,也做到關心情緒、舒緩壓力,將同學們的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
(醫學部學生工作部)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