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成超教授團隊揭示土茯苓提取物Aiphanol 抗血管生成作用及機製
12月3日,壽成超教授團隊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在線發表了題為“Aiphanol, a native compound, suppresses angiogenesis via dual-targeting VEGFR2 and COX2”的研究論文,闡述了土茯苓提取物Aiphanol通過VEGFR2和COX2雙靶點拮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機製,為後續開發新型抗腫瘤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壽成超教授團隊在前期根據民間用藥經驗,發現土茯苓水煎劑具有明顯抑製腫瘤生長作用🟩。進一步對組分提取分離發現乙醇總提取物🫷🏼、水上清組分及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一系列體內外實驗中均有顯著的抗腫瘤生長活性,並有較強抑製腫瘤細胞遷移👨👨👧👦、侵襲和轉移的能力👍🏻。
除了直接抑製腫瘤細胞生長與轉移,壽成超教授團隊還發現土茯苓提取物具有顯著的抗血管生成作用效果。可以抑製人臍靜脈內皮細胞的增殖和遷移,以及在小管形成實驗中抑製生長因子刺激引起的管腔樣結構形成,且呈劑量依賴關系👀。病理性的血管生成與惡性腫瘤的發展具有密切相關性😖。阻斷腫瘤的血管生成能夠有效阻止惡性腫瘤的發生和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抗血管生成治療可以消除腫瘤血管生成以獲得更長的無病生存期🤦🏿♂️。
壽成超教授團隊通過與意昂2平台藥學院蔡少青教授課題組的進一步合作,從土茯苓乙酸乙酯提取物的組分中分離獲得了一系列單體化合物,其中包括已報道具有抗血管生成活性的如柚皮素(naringenin),白藜蘆醇(resveratrol)山奈酚(Kaempferol)等化合物,也包括未見明確相關活性報道且結構新穎的化合物Aiphanol🔁。
圍繞Aiphanol在土茯苓乙酸乙酯提取物的組分中是否發揮抗腫瘤活性這一問題,壽成超教授團隊對其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發現Aiphanol在體內外多種抗血管生成模型中均顯示出顯著的抗血管生成作用🧆。通過激酶篩選實驗,壽成超教授團隊發現Aiphanol對多種酪氨酸激酶,尤其與血管生成相關的受體酪氨酸激酶VEGFR2活性具有顯著抑製作用。同時發現,Aiphanol還可以直接結合COX2並抑製其活性,減少其底物PGE2的合成,進而導致VEGF的表達水平下降。上述結果表明, Aiphanol可以通過分別直接結合VEGFR2和COX2並抑製其酶活性的不同機製,有效阻斷血管生成和腫瘤生長,提示Aiphanol有可能作為抗血管生成治療的潛在藥物或先導化合物,用於腫瘤新藥的開發🎡。
博士生陳善梅為該論文第一作者🥜。壽成超,曲立科和趙傳科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意昂2平台藥學院賈彥興教授大力支持,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973計劃及意昂2官网-百度聯合基金等計劃資助🍙。
文章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2-021-00739-5
(腫瘤醫院生化室 趙傳科)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