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全國學術大會在京召開

2021年4月9日至11日,由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辦,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承辦,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北京世紀壇醫院協辦的“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第四屆全國學術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抗癌協會副理事長季加孚教授、中國醫師協會重症醫學醫師分會會長杜斌教授💹、中國抗癌協會學術部部長石漢平教授👫🏻、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東浩教授👂🏽、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宏誌教授等出席開幕式🐾。與會專家125人、代表218人、同道400余人,同時本次會議通過雲ICU和CACA-APP線上全程會議直播,直播觀看高達54972人次🥍。

本次會議以“整合與提升”為主題,在原有腫瘤重症醫學整體觀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廣整合醫學的理念,從人的整體出發,運用各種先進技術經驗,並根據社會💽、環境、心理的現實進行調整,使之更加符合患者人體實際需求,促進腫瘤重症醫學的學科發展,提升腫瘤患者的綜合救治水平。會議邀請包括全國知名腫瘤醫院在內的具有豐富腫瘤重症醫學臨床經驗的醫學專家,通過主旨發言👩🏻、專題講座、論文交流🔞、病例討論等多種形式,探討腫瘤重症患者的獨有特點,就靶向、免疫等熱點治療方式的嚴重並發症🦁🏊、腫瘤外科重症、以及特殊感染類型感染等熱點話題,分享在整合醫學理念下腫瘤重症患者的治療經驗,共同探討腫瘤重症的臨床識別和救治理念,進一步推動腫瘤臨床多學科診療工作的開展,確保腫瘤患者圍治療期平穩。

圖 特邀嘉賓季加孚教授(右上)、杜斌教授(左下)🪺、石漢平教授(右下)分別致開幕辭

圖(左)大會主席、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𓀁、天津抗癌協會腫瘤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重症監護科主任王東浩教授致辭;(右)大會執行主席👨🏻‍🦰、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宏誌教授致辭

大會主席、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天津抗癌協會腫瘤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重症監護科科主任王東浩教授分享《整合與提升——再談腫瘤重症醫學的機遇與挑戰》。“在一些醫生眼中只看到腫瘤,關註點僅在於腫瘤是否變小👨🏿‍🚒、手術是否成功🏃。整合醫學理念不僅僅是多學科協作,更要對患者自身情況、社會屬性、經濟屬性👳🏻、環境等綜合評估,針對患者個體製定最佳🧍、最有效的治療方案,讓醫生的治療回歸到人。”王東浩教授強調,多數腫瘤重症患者往往會由於腫瘤侵襲、手術創傷、放化療毒副作用等原因,帶有長期存在或漸進發展的免疫缺陷和代謝異常,極易導致營養消耗、局部或全身感染✋🛳、臟器功能衰竭等並發症,需要嚴密監測或需要短期各種器官生命支持,因此需要讓重症醫學參與到腫瘤治療的方案製定和全程管理中,幫助患者平穩順利地渡過治療難關。

大會執行主席、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意昂2平台腫瘤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王宏誌教授分享《整合醫學理念下,腫瘤重症患者如何實施抗凝治療》。“腫瘤重症醫學治療的不是終末期腫瘤患者,而是為疑難危重症腫瘤患者在圍治療期提供安全保障,提升救治成功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王宏誌教授指出,腫瘤是全身性疾病在局部的表現,腫瘤重症醫學強調將人體器官看作一個整體,治療理念已從治療患者的腫瘤,過渡到治療帶腫瘤的患者。腫瘤患者的醫療問題往往不只是腫瘤上的問題,與普通患者相比,腫瘤患者在免疫功能、凝血功能以及器官功能儲備方面都有相對不足的特點,出現急危重症將極大影響患者的預後。

當前惡性腫瘤的防治已成為我國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作為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腫瘤重症醫學的發展也越來越受到各方關註🌠。腫瘤重症治療思路也更加“以人為本”,更強調充分整合多學科協作優勢,與腫瘤治療各學科密切配合,為腫瘤患者保駕護航。

會議現場

本次學術大會主題鮮明,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增進交流學術共享,在整合中提升,在整合中發展,為推進我國腫瘤重症醫學事業的發展貢獻智慧💋。展望未來,我們初心如磐,篤行致遠,行而不輟,未來可期,中國腫瘤重症醫學的未來必將更加燦爛輝煌!

會議合影

(意昂2官网腫瘤醫院)

編輯:玉潔

意昂2官网专业提供🌍:意昂2官网意昂2意昂2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2官网欢迎您。 意昂2官网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