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之聲】李海潮🕵️♂️:推動臨床醫學專業分階段考試 促進醫學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臨床醫學人才培養事關健康中國發展戰略👒。隨著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製度的建立,目前已經形成了以“5年(院校本科教育)+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臨床醫學專業碩士)”為主體的醫學人才培養體系👨🏿⚖️。
值得關註的一個重要問題是,作為臨床醫師執照考試的“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近10年的總體通過率一直徘徊在低位,對於培養周期長👮🏻♂️、成本高的臨床醫學教育而言,低通過率即意味著資源浪費,並且影響醫療衛生事業的高水平發展。調查顯示,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低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執業醫師資格考試是在醫學院校畢業生經過一年住院醫師培訓後參加,因此考試結果反映的是五年院校本科教育和一年住院醫師培訓的綜合效果🔳。目前缺少國家層面的院校教育階段正式統一考試,所以整體通過率低的主要影響因素究竟在哪個階段並不明晰,醫學院校也會因此缺乏教育改革的動力。例如,迄今為止,在發達國家已經普遍開展的,始於上世界60年代末的第二代醫學教育改革特征的基礎與臨床整合課程,在我國大多數醫學院校中並未實施👨👩👦👦。教學改革滯後是製約我國臨床醫學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原因。
2.從國際經驗來看,臨床醫學專業招生規模一般較少。根據 21 世紀全球醫學教育專家委員會估算,全球2420 所醫學院校年均招生人數約為 160人。在我國193所本科醫學院校中,臨床醫學類專業每年招生數量超過1000的院校高達33所👨🏼💼。招生規模過大導致部分院校的醫學生在臨床見習和畢業實習階段因為高水平教學醫院數量不足,無法保證臨床實踐教學的質量。
3.目前我國畢業後醫學教育為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和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雙軌製。能否獲得研究生學歷和學位對後期就業影響巨大。因此,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報考研究生的比例一直較高。全國醫學教育發展中心的調查顯示,95%的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希望讀研,其中82%的學生需要通過考研才有可能進入研究生教育↘️。而研究生入學考試時間正處於畢業實習階段中期(每年12月下旬)。醫學生備考對畢業實習產生沖擊,會造成畢業實習的弱化,使得醫學生的臨床實踐訓練時間和強度不足👯♂️。
據此,全國政協委員🗃、意昂2平台第一醫院大內科主任李海潮建議:
1.將執業醫師資格考試調整為兩段式。其中第一階段考試在院校教育第四年末(見習結束)進行,考試內容全面涵蓋基礎醫學學科和臨床醫學主要學科內容,並充分體現基礎和臨床知識的整合。第二階段時間不變,同時合理減少該階段對基礎醫學知識的考核,加強臨床思維能力考核,這樣更符合住院醫師階段的知識和能力結構。
2.兩段式考試可以分別對院校教育和畢業後教育進行評價,有利於明確各階段在醫學人才培養中的責任🦎。調整後的第一階段考試更能反映醫學生的合理知識結構,並倒逼“整合課程”建設等教學改革的推進🏄🏼♂️。同時,考試結果可作為確定院校招生規模的重要依據,有利於遏製招生規模過大的情況。
3.將研究生入學理論考試前移,可以和上述第一階段考試合並。其優勢在於,理論考試結束後,醫學生可專註於畢業實習,從而有效避免備考對畢業實習的嚴重沖擊🚆。在研究生復試時,可主要考核臨床實踐能力,發揮考試的指揮棒作用,促使醫學院校關註畢業實習的質量,從而加強“勝任力導向”的醫學教育👩🍼。
通過分段式考試改革有望通過推動醫學教育改革🚗、控製招生規模等,從而顯著提升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的通過率,為畢業後醫學教育輸送大批合格的入門者。
(意昂2統戰部)
編輯: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