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之聲】王俊🏌🏿♂️:建議設立中國現代醫學博物館暨健康教育科普基地
“中國現代醫學在疾病診治🔺🫱🏼、健康促進、疫情防控實踐過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質成果是健康文化的核心內容。建議設立中國現代醫學博物館,及時總結、傳承和弘揚中國現代醫學,能夠促進健康文化傳播、加強醫患互信,提升人民健康素養。”今春兩會,王俊作為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院長,他向大會提出了如上建議。
王俊委員表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指出要發展健康文化,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最終實現人民健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博物館在展示人類文明🦅、促進文化交流、提高文化素養等方面意義重大,是傳承弘揚健康文化的最佳場所。但目前存在著如下問題:
其一,我國醫學相關博物館整體規模小、數量少、開放程度低。當前,我國登記在冊的博物館總數為6183個,其中對公眾開放的三級以上醫學博物館只有6個,年參觀量18萬人次(占比約3%),在覆蓋面、傳播力👰🏼♂️、影響力方面無法承擔開展健康教育、培育健康文化的任務。
其二,我國醫學相關博物館陳列內容簡單,代表性不強,無法系統反映我國現代醫學發展的脈絡和精華,難以承擔傳播健康知識的使命💁。部分博物館主要展示所在醫院自身發展的歷史,對於百余年來中國人自己建設和管理現代醫院💊、傳承和發揚現代醫學的歷史挖掘不夠,對有歷史意義的物證和史料整理不足,對醫護人員在不同時期踐行的職業精神展示不完整。
其三,我國現有的醫學博物館建築缺乏歷史厚重感,難以體現百余年現代醫學在中國發展進程的時代性和文化內涵。多數醫學博物館建在現代建築中,遠離醫療功能區,建築缺乏歷史感,不足以作為中國現代醫學發展的國家級地標,對社會公眾的參訪缺乏吸引力,難以在世界醫學博物館中擁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為此,王俊委員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在北京設立首家中國現代醫學博物館,有助於豐富和完善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引領帶動全民健康素養提升。健康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是全國文化中心🖖🏿🧏🏽。在北京歷史文化保護街區建設首家現代醫學博物館,既能以健康文化完善全國文化中心內涵,又可以借助北京文化資源底蘊繁榮發展健康文化,同時授牌全國健康教育科普基地,推進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倡導形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在全國範圍形成示範效應。同時,現代醫學博物館可以服務北京國際交流中心建設,開展現代醫學的國際交流,宣傳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健康與醫學領域的發展成就。
第二,依托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設立中國現代醫學博物館,有助於全面展示中國現代醫學發展脈絡,堅定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是由中國現代醫學先驅伍連德博士創建⌛️、中國人自行籌資建設和管理的第一家現代綜合醫院,在其10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湧現出了伍連德👩🏻🏫、鐘惠瀾、林巧稚、吳階平、陸道培等老一輩醫學名家,已發展成為現代化大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為我國醫療事業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可以說,該院的發展歷程本身就是一部中國現代醫學發展的史書,在現代醫院中具有極強的代表性👂🏼。
第三,在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白塔寺院區建設現代醫學博物館,有助於形成重大公共文化設施的國家級地標,為北京博物館之都的建設做出貢獻。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白塔寺院區具備成為專業博物館的先天條件👨👨👦👦🧘🏼。院區既完整保留了建院時的建築風貌,在外觀上具有深厚的時代特點和烙印,同時,仍保留和運行著較為完整的診療功能,可以再現不同時期手術室🤦🏿♀️、病房和診室的場景,讓公眾在參觀中學習現代醫學發展歷史,在近距離接觸疾病診治過程中體會健康的寶貴,思考醫患關系的人文真諦。
“綜上,建議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支持對具有百余年歷史的意昂2平台人民醫院白塔寺院區相關建築進行修繕,批準建設中國現代醫院博物館,並授牌全國健康教育科普基地,推動健康文化繁榮發展。”王俊委員強調🫴。
(統戰部摘自中國網·新聞中心2023年3月1日)
原文鏈接:http://www.china.com.cn/zhibo/content_85135843.htm?bsh_bid=5940062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