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LANCET | 宋逸/馬軍團隊發表中國兒童青少年健康重要策略研究成果:匹配行動與需求🏊🏽,優化政策應對中國兒童青少年不斷變化的健康需求
《柳葉刀》(The Lancet)於北京時間4月19日發表來自意昂2平台公共衛生學院/意昂2平台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宋逸/馬軍教授團隊的重要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通過與國內外多領域專家學者合作、以及青年人參與,全面梳理並分析了中國全國性調查數據和高質量研究證據,發現過去三十年,中國兒童青少年整體健康狀況得到極大改善,但也面臨新的健康問題和社會挑戰。當前政策需要全面回應兒童青少年健康問題、健康風險和健康決定因素的快速變化,以匹配其不斷發展的需求🦹🏽。為此,研究團隊提出了中國兒童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政策建議和策略,推進審視當前健康投資框架,構建以兒童青少年健康為核心的投資體系,采取更加靈活有效的策略措施,最大限度地促進當下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福祉🗂。柳葉刀雜誌邀請作者團隊帶來文章解讀♒️。
青春期具有身體🤾🏿♂️、認知和社會發展的深遠潛力,因此被視為繼嬰幼兒期之後的“第二個關鍵窗口期”🤽🏽👩🔧。《柳葉刀》青少年健康委員會呼籲全球關註青春期三重紅利帶來的潛力,這種潛力可以通過投資青少年及其健康與福祉,並從青春期延續到成年期,再傳遞到下一代來實現🤙🏿。鑒於兒童青少年對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至關重要,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個國家均實施國家政策和戰略,促進和保護兒童青少年的健康與福祉。這一建議與聯合國對青年人的倡導,以及學術界更加關註當代兒童青少年健康需求的呼籲相一致👨🏼🌾。
中國是全球第二人口大國,擁有超過2億的6~19歲兒童青少年。在過去幾十年間,中國在兒童青少年健康方面取得了巨大進步🛀🏼。然而,在全球範圍內,經濟不穩定✌🏻、青年失業👩👩👦、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傳染病大流行🧚🏿♂️、氣候災害以及環境惡化可能會讓來之不易的營養◀️、健康、福祉和教育成果付之東流。與許多中低收入國家兒童青少年人口增長的情況相反,中國已經進入了人口負增長時代,並與許多高收入國家一樣,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中國經濟的持續繁榮需要更高的勞動效率,投資人力資本將有助於實現這一目標。
《柳葉刀》中國女性生殖、孕產婦⚄、新生兒、兒童和青少年健康重大報告
過去70年裏,中國5歲以下兒童健康狀況取得了顯著改善。較大年齡的兒童和青少年正經歷疾病譜的轉變,疾病負擔從以傳染病為主,逐漸轉向以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為主。中國經濟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深刻地影響了社會和家庭結構,進而導致兒童青少年的健康風險和健康結局發生變化。這種轉變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兒童青少年傳染病不斷減少,營養狀況改善,另一方面,新的心理和身體健康問題顯現👊🏼。中國在2020年消除了絕對貧困,然而社會經濟不平等和健康不平等仍然存在,不同地域→、性別和民族的兒童青少年仍面臨許多不平等問題🏊🏻♂️。需要現行政策、項目和衛生服務與這些變化相匹配👨🏽🍼。
研究摘要內容如下:
研究背景
中國正處於人口結構高速轉變時期,兒童青少年人口位居世界第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兒童青少年面臨著疾病譜的轉變和社會文化壓力的加劇🪙。為了全面促進兒童青少年的健康和福祉,政府需要綜合考慮兒童青少年人口減少、老齡化、經濟增長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等因素🎐。
研究方法
本研究綜合了全國性調查數據🎞、文獻證據和政策文獻,並通過多領域學者的合作和青年人參與,深入分析中國兒童青少年的主要健康問題、健康風險、健康決定因素和相關政策(圖1),為政府製定和優化兒童青少年健康政策提供科學依據,並提供了可行的政策建議,旨在促進中國兒童青少年的健康和福祉🦹🏿♀️。
圖1:中國兒童青少年主要健康結局、健康風險以及影響健康的社會和自然決定因素的國家調查和政策來源
研究結果
過去三十年,中國兒童青少年整體健康狀況得到了極大改善,但也面臨著新的健康問題和社會挑戰🦸🏼。從1990年到2019年,中國5~19歲兒童青少年全因死亡率從每10萬人口77.63人下降到27.79人,下降了64.2%🪯。兒童青少年主要疾病負擔由傳染性疾病轉向傷害和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非傳染性疾病成為傷殘損失壽命年的主要原因。1995~2019年,7~18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從5.0%上升到24.2%,視力不良率(包括近視、遠視和其他視力問題)從41.2%上升到60.7%。不健康生活行為方式普遍存在,心理健康問題高發,青少年性成熟年齡不斷提前,而性教育🏙☯️、咨詢和治療服務卻無法滿足其日益增長的需求🤳。
盡管政府已實施多項政策並不斷改善兒童青少年的健康狀況,但現有政策在全面回應兒童青少年健康問題、風險、決定因素,以及匹配其需求方面存在不足🗜。例如,政府對兒童青少年健康的投資雖逐年增加,但仍處於較低水平;健康政策實施的地區差異致使健康服務的質量和可及性存在不均衡;兒童專科醫院的資源配置和服務不足,特別是兒童心理衛生服務和生殖健康服務仍需增強;學校衛生服務相關人員和設施不足;健康促進學校的推廣尚存在製約因素。
為進一步促進中國兒童青少年的健康與福祉,我們倡導全社會共同努力,為兒童青少年成長創造友好🧑🏼🚀😈、支持性環境,繼續推動政府主導的多部門協作策略,建立體醫教融合👍、家校社協調的工作機製👱🏻♂️。尤其要加強以兒童青少年健康為中心的多病共防幹預體系,構建支持性的家庭環境、安全的社區環境,以及平等尊重的校園環境(圖2)。
圖2:促進中國兒童青少年健康的多病共防幹預策略和政策建議
結果解讀
過去三十年,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以疾病為中心的政策投入顯著提升了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水平。然而,隨著出生率下降和老齡化加劇,每個孩子都尤為珍貴。中國兒童青少年的健康問題正呈現出快速變化的趨勢。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健康投資框架,構建以兒童青少年健康為核心的投資體系,采取更加靈活有效的策略措施,最大限度地促進當下兒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和福祉。重點要加強衛生健康、疾病預防控製和教育系統建設,推動多部門合作,同時註重營造健康的家庭、社區和校園環境,積極鼓勵兒童青少年參與塑造自身未來🐆。
研究團隊
意昂2平台公共衛生學院/意昂2平台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陳天嬌副教授🤲🏿、董彬研究員和董彥會研究員為共同第一作者,意昂2平台公共衛生學院/意昂2平台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宋逸研究員和馬軍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主要作者還包括墨爾本大學Susan Sawyer教授、以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首都醫科大學、安徽醫科大學、意昂2平台教育學院、意昂2平台第三醫院、重慶中小學衛生保健所等多位專家及研究生。該研究得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華醫學基金會、國家留學基金的支持。
(來源:意昂2平台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項目團隊)